央視網消息:福建廈門正在成為新型顯示產業的重要集聚區,今年前兩個月這裡新型顯示產業出口量達21.5億元,同比增長33.1%。新型顯示技術不僅讓屏幕更薄、更清晰,還拓寬顯示應用的領域。從可彎曲的車載顯示屏到可摺疊的手機屏幕,新型顯示技術讓這些屏幕不僅是顯示信息的工具,更是我們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世界互動的「觸點」。如今,廈門集聚新型顯示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超2000家,他們忙接待、忙擴產、忙上「新」。記者探訪了這個充滿活力的產業。

在廈門一家新型顯示屏生產企業,大家正在探討一款新產品。這個面積只有四分之一指甲蓋大小的微型顯示屏,把它組裝到眼鏡里,就有了眼前這款重量只有幾十克的AR眼鏡。即便在強光下,鏡片上依然能呈現出清晰的圖像,還能載入各類應用和文字信息,市場熱度居高不下。
業內通常把小於一英寸的顯示屏稱為微型顯示屏。目前,這家企業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微型顯示屏的研發和中試,即將大規模量產。因為市場供不應求,企業24小時不間斷生產,最近還會上馬一條新產線。

從去年以來,廈門當地發力「小」和「精」的新型顯示領域,向價值鏈高端躍進。
這裡的未來顯示技術研究院,不久前成功研發出一款微小尺寸發光二極體顯示屏,業內稱為Micro-LED。市面上常見的普通發光二極體顯示屏,每英寸由45到90顆發光二極體晶元組成,而這款新型顯示屏,每英寸屏幕內組裝了超過1200顆極其微小的發光二極體晶元,是全球像素密度最高的屏幕。

這款郵票大小的顯示屏主要應用於智能手錶,手錶的內部驅動背板上,集成了44萬顆微米級發光二極體。這就好比在每平方毫米的面積內,組裝了超過250顆小燈泡。當我們近距離觀察屏幕時,普通發光二極體屏幕有肉眼可見的顆粒感,而這款微型顯示屏解析度則非常高。
柔性屏技術革新 提升用戶體驗
廈門市未來顯示技術研究院是廈門聚焦新型顯示產業技術前沿打造的創新載體,為的是實現技術突破,加速產線融合的成果轉化。除了往「微型」和「精密」上發力,記者調研發現,不少企業在尋求「新」和「變」。顯示技術朝著更加靈活、多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柔性顯示屏是可以彎曲的屏幕,能夠根據需要彎曲成不同角度。這家專門生產柔性屏的企業研發出的三摺疊顯示屏剛剛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別看屏幕非常輕薄,但當它完全展開時,面積卻相當於一個平板電腦的大小。
這款車載柔性顯示屏一上市就備受關注。它既可以彎曲30度與汽車內飾融為一體,也可以碰觸按鍵將屏幕調整到方便觀看的垂直狀態。
「數智化」賦能 助力產業提速增效
新型顯示技術正日益融入家居、車載、文旅等多個領域,推動智能場景的快速實現。而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需求和生產工藝,如何確保顯示屏的高效、精準生產,成為了擺在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這家新型顯示屏企業的會議室內,研發團隊正與客戶視頻連線,討論一款最新曲面車載屏的設計要求。這樣的技術攻關會議幾乎每天都要進行,有時甚至通宵達旦。
企業研發負責人告訴我們,當前他們面臨著複雜而多變的生產需求。每天需要生產數千種不同型號、尺寸不一的屏幕,這就需要各個產線能夠迅速、精準地切換。而如今這些已經變為現實,靠的就是這7間智能化車間。記者走進了其中一個智能車間,看到僅僅這一個車間就布置了50個AI攝像頭。由於每種產品的製作工序和流程被提前輸入到電腦應用程序當中,使AI攝像頭能夠實時監測和提示員工操作。
在這家生產柔性顯示屏的無人車間里,平均每4秒就能生產一塊曲面屏,每9秒就能產出一塊摺疊屏。一塊作為顯示屏原材料的玻璃基板要經過160多道生產工序和200多道檢測工序,才能成為手機面板,而完成這400多道工序的是500多台各式各樣的全自動化機器人。
前不久,企業又研發出最新的智能排產系統。有了這套系統後,只需要一名員工在智能排產系統中輸入最新訂單情況,就能在幾分鐘內生成一份生產計劃,並將指令發送到生產一線。
搭建數智服務平台 推進產業全鏈條升級
在推動顯示產業做大做強的同時,廈門正積極探索如何藉助「數智化」技術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提高科研與生產的協同效應。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廈門正努力在新型顯示產業領域打造更高效、更智能的生態環境。
不久前,廈門火炬高新區聯合5家科研院校和專業機構組成智庫團隊,為園區內的15家顯示屏生產企業免費提供了生產診斷報告。
這份長達233頁的診斷報告是給企業做的一次全面體檢,從技術、資源、製造等各個方面給企業畫像、打分,從而讓企業明確今後需要調整的方向。
調研中我們發現,針對一些新型顯示企業數字化能力不足的現象,廈門當地打造了「智能製造服務平台」。平台引入了全球範圍內的優質智能製造領域服務商,以「線上超市」的方式,聚集了400多家服務商的2000多項服務,企業在平台上發布數字化改造需求後,通過服務人員審核,平台會為企業自動匹配,快速篩選出優質服務資源。
圍繞顯示產業,當地加大服務供給力度。即將竣工的超16萬平方米的新型顯示配套產業園,將用於重點引進上下游產品生產線,為配套項目提供梯度適用的發展空間。從2021年開始,園區還通過舉辦各種大賽,幫助企業精準對接高校專業畢業生,每年大賽都會為新型顯示產業輸送近千名人才。
來源: 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