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2024年03月26日22:05:23 財經 1836

3月25日晚上,中國領先的MEMS晶元代工企業——芯聯集成,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報告期內,芯聯集成主要財務數據為:

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3.24億元,同比增長15.5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9.58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虧損22.6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凈額26.14億元,同比增長95.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資產124.83億元,同比增長262.48%,總資產315.70億元,同比增長22.08%。

感測器專家網
https://www.sensorexpert.com.cn

專註於感測器技術領域,致力於對全球前沿市場動態、技術趨勢與產品選型進行專業垂直的服務,是國內領先的感測器產品查詢與媒體信息服務平台。基於感測器產品與技術,對廣大電子製造從業者與感測器製造者提供精準的匹配與對接。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2023年度報告


年報顯示,根據 Chip Insights 發布的《2021 年全球專屬晶圓代工排行榜》,芯聯集成的營業收入排 名全球第十五,中國大陸第五。根據 Yole 發布的《2023 年 MEMS 產業現狀》報告,全球主要 MEMS 晶圓代工廠中,芯聯集成排名全球第五。根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 年中國 MEMS 製造白皮 書》,芯聯集成在營收能力、品牌知名度、製造能力、產品能力四個維度的綜合評價在中國大陸 MEMS 代工廠中排名第一。公司目前已是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 MEMS 晶圓代工廠。

芯聯集成是國產規模最大的MEMS感測器晶元代工企業,與賽微電子不同的是,芯聯集成主要晶元產線均在國內,賽微電子旗下全資子公司Silex Microsystems位於瑞典,北京產線正處於產能爬坡中。(相關信息參看《最新全球MEMS晶圓廠排名出爐》)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Yole


截至報告期末,芯聯集成已建設完成兩條8英寸硅基晶圓產線,合計達成月產17萬片,其中IGBT 產品月產8萬片、MOSFET產品月產7萬片、MEMS產品月產1.5萬片、HVIC(8英寸)產品月產0.5萬 片。公司8英寸晶圓代工產品年平均產能利用率超80%。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2023年度報告


芯聯集成主要以車規產品、工控產品、消費產品為主。


報告期內,公司車規產品覆蓋絕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終端客戶;工控產品覆蓋超八成風光儲新 能源終端客戶;高端消費產品覆蓋七成以上的頭部消費終端客戶(含手機及高端白色家電);公 司的超高壓IGBT產品全面對標國際領先產品,成功進入國家電網智能柔性輸電系統。


公司在終端市場的優異表現,獲益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增長及國產替代的雙重紅 利。報告期內,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9.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52億元,同比增長 24.06%。


從下游應用領域來分,公司46.97%的主營收入來自車載應用領域,同比增長128.42%;29.46%的主營收入來自工控應用領域,同比增長26.63%;23.56%的主營收入來自高端消費領域, 受消費市場景氣度的影響,同比下降36%。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2023年度報告


從收入類別區分,公司晶圓代工收入佔比91.07%,同比增長25.73%;模組封裝收入佔比 7.93%,同比增長32.89%。基於晶圓代工領域技術、產品質量及客戶資源的領先性,公司在打造 高規格的車規級工藝平台的基礎上,積極推動模組封裝的布局。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2023年度報告


芯聯集成產品主要包括應用於車載、工控、高端消費領域的功率控制、功率驅動、感測信號鏈等 方面核心晶元及模組:


(1)功率控制包含 IGBT、MOSFET(包含 SiC)晶元及模組:中低壓 MOSFET 產品覆蓋車載、 工控、消費多個領域,電壓平台覆蓋 12V~200V,高壓 MOSFET 多次外延及深溝槽工藝兩個平台, 產品應用於 OBC、充電樁、光伏等領域。持續推動 IGBT 晶圓產品產能上量至 8 萬片/月,8 英寸 產線總產能上量至 17 萬片/月;12 英寸晶圓產品設計產能 1 萬片/月(等效 8 英寸產能 2.25 萬 片/月);SiC MOSFET 已大規模進入量產,出貨至年底已上量 5000 片/月以上,3 年時間已開發 三代產品,第二代晶元產品進入量產,助力國產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


(2)公司的功率驅動 HVIC(BCD)平台,從高電壓、大電流和高密度三個維度,提供完整的 車規代工服務。目前,已經成熟量產的 0.18um BCD40V/60V/120V 平台,滿足各類驅動、電源管 理、介面和 AFE 等產品的代工需求。獨具特色的 BCD 60V/120V BCD+eflash,BCD SOI200V 和 0.35um IPS40V 集成代工平台,配合新能源汽車和工業 4.0 的集成 SoC 方案,提供高可靠性和更 具成本優勢的工藝方案。


(3)MEMS 等感測信號鏈產品包含硅麥克風、激光雷達中的振鏡、壓力感測等,助力汽車電 動化及世界智能化的進程。其中應用於高端消費、新能源汽車的第三代麥克風進入大批量量產, 第四代雙振膜麥克風完成送樣;車載運動感測器驗證完成,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消費類多軸傳 感器完成送樣;車載激光雷達掃描鏡已進入產品驗證,目前新客戶導入已完成,並同步展開該產 品新應用領域推廣。


MEMS工藝方面,芯聯集成在麥克風MEMS工藝技術、慣性感測器技術、壓力工藝技術、MEMS微振鏡、8英寸射頻濾波器工藝技術、用於三維感知的MEMS激光技術等領域具備領先性,且均為自主研發技術。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2023年度報告


研發方面,報告期內,公司立足於「市場-研發-生產」一體化體系,組建高素質的核心管理團隊和專業化的核心研發團隊,同時與客戶深度綁定,快速響應市場需求。公司在報告期內對12英寸硅基晶圓產品、SiC產品加大研發力度,年度研發投入15.29億元,占營業收入28.72%。同時,公司專利獲得數也較去年有了大幅增長:報告期內公司新增獲得專利102項,其中發明專利35項,實用新型專利63項。


報告期內,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共獲得各類獎項15項,含國家級2項,省級5項。其中,芯聯集成2023年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的「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稱號,及浙江省科學技術廳頒布的「浙江省科技小巨人企業」、「浙江省科技領軍企業」、「浙江省重點企業研究院名單」榮譽。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2023年度報告


中國大陸最大規模MEMS代工廠,2023年營收53.24億元! - 天天要聞

▲來源:芯聯集成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北向資金昨日凈賣出74.97億元 貴州茅台遭凈賣出26.82億元 - 天天要聞

北向資金昨日凈賣出74.97億元 貴州茅台遭凈賣出26.82億元

6月11日,市場全天震蕩分化,滬指低開低走,創業板指探底回升。截至收盤,滬指跌0.76%,深成指漲0.07%,創業板指漲0.35%。板塊方面,存儲晶元、光刻機、先進封裝、PCB等板塊漲幅居前,貴金屬、航運、煤炭、銀行等板塊跌幅居前。總體上個
多彩活動激發消費活力!松江端午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顯著 - 天天要聞

多彩活動激發消費活力!松江端午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顯著

端午小長假期間,松江各大商業地標人潮湧動,掀起了一場消費「盛宴」。據統計,全區27家商業體、酒店等場所的節日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約7.56%。民俗體驗成為端午熱點端午期間,松江印象城的香囊DIY活動吸引了眾多家庭參與。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親手製作香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商場還推出了一系列特別活動,包括音樂和滑...
聯儲決策前夕,標普納指升破紀錄,蘋果漲超7%創新高,美債收益率跳水 - 天天要聞

聯儲決策前夕,標普納指升破紀錄,蘋果漲超7%創新高,美債收益率跳水

周二股市漲跌不一,科技板塊普漲,其他板塊普跌。得益於DA Davison和美銀等上調蘋果目標價至230美元,標普大盤和納指因蘋果股價大漲7%而齊創新高,分析師預計蘋果的AI產品會刺激消費者升級iphone。分析指出,投資者似乎選擇在英偉達獲利離場,並將資金重新配置到蘋果公司。美國國債收益率的下跌或由於投資者押注CPI通脹降溫...
豬肉價格持續回升,CPI或「四連漲」 - 天天要聞

豬肉價格持續回升,CPI或「四連漲」

中新經緯6月12日電 (王永樂)12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將公布2024年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多家機構預測的均值顯示,5月CPI同比上漲0.4%,漲幅較上月擴大。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CPI同比或「四連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
多家上市公司終止鋰電相關產能計劃! - 天天要聞

多家上市公司終止鋰電相關產能計劃!

近年來,隨著儲能行業的蓬勃發展,鋰電池作為其核心產品,吸引了大量投資和企業的集中湧入。然而,這種快速的增長也導致了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產品價格的內卷。在新一輪的供需格局下,整個鋰電產業面臨著量縮價減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