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3月18日發布2024年1-2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數據。其中,消費、投資等數據好於市場預期。
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同比增長5.5%,從環比看,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03%。

1-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從環比看,2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88%。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整體上看,在穩增長政策發力,出口走勢偏強,以及樓市低位運行,居民商品消費修復偏緩等因素綜合作用下,開年宏觀經濟數據波動較大,整體好於預期。
「經濟復甦強於市場普遍預期,預示一季度經濟有望『開門紅』。」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不過,雖然1-2月經濟內需動能有所增強,但距離趨勢水平仍有一段距離,需求復甦繼續弱於供給。預計國內偏積極的宏觀政策將推動經濟穩步恢復平衡。
消費弱復甦,服務消費支出強勁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同比增長5.5%。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71826億元,增長4.6%;餐飲收入9481億元,增長12.5%。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12.3%。從環比看,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03%。
1-2月社零同比增速低於去年12月(7.4%),對此,王青指出,去年年初是疫情防控轉段初期,居民消費場景打開,社零基數大幅走高,因此今年1-2月社零增速放緩符合普遍預期。「可以看到,受疫情擾動較小的商品零售基數平穩,1-2月累計同比4.6%,僅較去年12月增速放緩0.2個百分點,但受疫情擾動較大的餐飲收入基數明顯抬升,1-2月累計同比較去年12月大幅放緩7.9個百分點至12.5%。」
不過,季調後,1、2月社零分別環比增長0.17%、0.03%,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這低於疫前同期均值0.66%、0.74%,反映當前居民消費復甦勢頭有待整固。
溫彬進一步表示,一方面,居民消費意願有所提振。1月末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88.9%,為2023年4月以來最高水平。2月末住戶存款餘額同比增長12.1%,貸款餘額同比增長5.6%,兩者缺口收窄至6.5個百分點,低於去年末的7.0個百分點。此外,元旦、春節期間居民國內出行和旅遊收入恢復率持續上升。但另一方面,居民消費能力仍然偏弱。1、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回升至5.2%、5.3%,高於去年12月(5.1%),2月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由去年12月的4.3%回升4.8%,均出現回升,或將影響後續的居民收入和消費表現。
從消費結構看,服務消費支出依然強勁,12.3%的增速高於同期社零增速。國家統計局貿經司統計師付加奇分析指出,春節假期效應顯現,居民外出就餐、交通出行、休閑娛樂等消費需求集中釋放,帶動相關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周茂華認為,整體看,消費復甦動能有所增強,但另一方面,消費領域仍是目前經濟復甦的「短板」。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延續較高增長勢頭,製造業投資明顯加快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比上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9%。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3%,製造業投資增長9.4%,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0%。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11369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0.5%;新建商品房銷售額10566億元,下降29.3%。
此外,民間投資增長0.4%;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7.6%。
從整體看,王青認為,今年開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延續了去年底以來的較高增長勢頭。預計在上年同期增速基數走低、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顯效推動下,短期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繼續小幅改善。
分領域看,製造業投資增速(9.4%)明顯加快,高於去年全年6.5%的增幅。王青分析稱,背後原因有兩個,一是央行數據顯示,2月末,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13.13萬億元,同比增長28.3%,增速比整體貸款餘額增速高出18.2個百分點。這顯示政策面繼續加大對製造業轉型升級、解決「卡脖子」問題的支持力度,與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十大任務目標之首相印證。二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工業產能利用率開始回升、PPI降幅總體趨於收窄、去年底規上工業企業利潤連續5個月實現月度同比正增長,特別是受企業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影響,當前工業企業資產利潤率持續高於貸款利率,製造業內生投資動能也在增強。
溫彬認為,在年初出口回暖和去年末製造業企業利潤降幅已大幅收窄的情況下,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至2022年11月末以來的最高水平。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和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推動下,製造業投資仍有望保持在較高水平。
不過,基建投資略有放緩,據溫彬測算,去年12月基礎設施投資為6.8%,今年初增長勢頭略有放緩。
究其原因,溫彬認為,除受春節假期及低溫雨雪天氣等季節性因素影響外,還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一是國債增發導致地方債整體發行進度偏慢;二是化債加碼背景下,城投債凈融資較去年同期少1980億元,且以借新還舊為主,對基建投資撬動減弱;三是中央對12個省份分類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划出了嚴控新增項目、支持保障項目、停緩在建項目等具體領域或條件。「不過,今年財政政策力度總體高於去年,後續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回升。」
此外,雖然1-2月房地產投資降幅較去年全年有所收窄,但市場多認為源於基數效應,「考慮到房地產投資中僅有開發建設費用計入GDP,因此年初房地產投資對經濟運行的拖累效應實際會有所加大。這是當前基建投資需要保持高位的一個重要原因。」王青說。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項宏觀調控政策持續落地顯效,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但溫彬也指出,1-2月民間投資增速低於去年12月的0.7%。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後的增速(7.6%)低於去年全年(9.2%)。「提振民企信心政策有待進一步加力。」
下階段消費、投資增速走勢如何?
展望下階段,王青認為,社零同比增速有可能進一步下調,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還有一定上升空間。
「年初消費穩中偏弱,促消費政策有待進一步發力。」王青說,隨著基數持續抬升,後續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速可能會繼續放緩,但在居民消費結構轉型升級趨勢下,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服務零售額增速仍將持續高於社零增速。
王青認為,當前促消費政策可重點從兩個角度發力,首先,在較大力度落實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同時,各地財政部門還可適度加大消費券、消費補貼發放力度,同時商務管理部門也需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拓展消費場景。其次,還是要加大房地產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房地產行業儘快實現軟著陸。
投資方面,周茂華認為,下階段,製造業投資有望繼續保持高景氣度,主要是國內市場需求持續復甦,國內製造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減;海外對新能源、裝備製造業等高技術產品需求旺盛;國內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加之房地產有望企穩等,都有助於製造業景氣度改善。同時,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專項債發行較去年略有提升,結構性金融工具支持力度加大,預計基建投資仍有望維持較快增速。房地產投資下滑幅度有望收窄,主要是國內經濟穩步修復,國內房地產長時間調整,加上穩樓市政策累積效果持續釋放,房地產市場供需趨於平衡,市場對房地產復甦信心逐步增強,房地產有望逐步企穩復甦。
此外,王青判斷,一季度GDP同比將在4.4%左右,低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全年「5.0%左右」的增長目標。不過,這主要源於去年一季度處於疫情防控轉段初期,居民消費場景打開、房地產行業出現小陽春,經濟增長動能偏強,高基數對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影響較大。後期伴隨穩增長政策發力顯效,加之居民消費持續修復,二季度後GDP增速有望穩定運行在5.0%-6.0%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