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開市值管理考核!央企上市公司如何突出價值創造導向?

2024年02月02日15:35:13 財經 1880
全面推開市值管理考核!央企上市公司如何突出價值創造導向? - 天天要聞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劉昱汝 徐芸茜 北京報道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考核分配工作會議。會議強調,2024年,各中央企業要更加突出精準有效,推動「一企一策」考核全面實施,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

這是在1月24日國資委宣布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之後,再次向外界釋放了強烈信號。

「近期國資委頻繁提到市值管理成效納入考核,透露出央企發展的一個新重點。」清華大學中國現代國有企業研究院研究主任周麗莎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市值是上市公司在公開、有效的市場交易中以真實的價格買賣形成的市場價值,是企業未來利潤在當前折現形成的現值,定量數值計算方式為企業股票發行總量乘以股票價格,集中反映企業經營發展狀況、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受關注程度和被認可程度。

受這一消息提振,A股近日走出一波「中字頭」行情,中國石油、中國聯通、中煤能源等央企上市公司紛紛大漲。

頻頻「點題」市值管理

事實上,近日相關部門已經接連「點題」央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相關領域關注度明顯提升。

1月25日,證監會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表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推動將市值納入央企國企考核評價體系」。

1月26日,國資委在《學習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國資央企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強調要深入推進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完善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充分體現上市公司真實價值。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早在2022年5月,國務院國資委制定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對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作出部署。隨後國資委開展了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專項行動,包括整合資源進一步支持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做強做優、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強化投資者關係管理、常態化召開業績說明會等。

「總體上看,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持續聚焦主業,整體規模持續提升,經營業績穩中向好,產業布局更加優化,經營質量穩步提升。」國資委產權管理局負責人謝小兵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2023年三季度相關數據顯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內上市公司總資產、凈資產規模分別達到53萬億元、17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達到18.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整體凈資產收益率達7.53%。

實施「一企一策」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國資委將對中央企業全面實施「一企一策」考核,即統籌共性量化指標與個體企業差異性,根據企業功能定位、行業特點、承擔重大任務等情況,增加反映價值創造能力的針對性考核指標,「一企一策」簽訂個性化經營業績責任書,著力提升考核精準性有效性。

國資委表示,在前期試點探索、積累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堅持過程和結果並重、激勵和約束對等,量化評價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市場表現,客觀評價企業市值管理工作舉措和成效,同時對踩紅線、越底線的違規事項加強懲戒,引導企業更加重視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和市場表現,傳遞信心、穩定預期,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對此周麗莎對本報記者表示,鼓勵中央企業探索將價值實現因素納入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建立長效化、差異化考核機制,引導上市公司依法合規、科學合理推動市場價值實現,但也一再強調避免單純以市值絕對值作為衡量標準,嚴禁操縱股價。

周麗莎認為,國有上市公司應重視合規市值管理理念和措施。提高投資者溝通交流,做好信息公開,增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考核市值比重,提高股權激勵與員工持股覆蓋面和力度,綜合全面地提高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的關注和重視度。

此外,為推動企業更好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國資委今年還將建立考核「雙加分」機制,分檔設置效益指標考核目標,對跑贏國民經濟增速的企業給予考核加分,同步設立提質增效特別獎,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再給予額外加分,引導中央企業積極確定挑戰性目標,確保一季度「開門紅」、全年穩增長,為國民經濟回升向好增信心、蓄底氣。

突出價值創造導向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近日,有多家中央企業頻頻表態,將積極落實相關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內容。

中國神華有關負責人稱,國務院國資委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是國務院國資委落實金融強國、增強國企央企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抓手。中國神華將積極做好落實。

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也表示,已制定工作方案,正在不斷修訂完善,將會儘快推出。

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中央企業加強市值管理,既有利於中央企業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也有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平穩發展。對中央企業來說,加強市值管理考核,可以倒逼中央企業在提高發展質量的同時,密切關注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力求為投資者創造更多價值,提供合理回報,並在資本市場實現合理估值水平。

其實,為了不斷增強價值實現和市場認同,國資委加強常態化、多層次的投資者溝通交流工作,已經連續3年實現了業績說明會全覆蓋,董事長、總經理都出席了上市公司業績說明會。

2023年,國資委有12戶央企上市公司進行了回購,32戶得到了大股東的增持。2022年度,現金分紅比例達到44.6%,到2023年中期,20戶中央企業推出了中期業績分紅近800億元。

上市公司質量是市值管理的基礎。《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對於中央企業的考核指標體系一直處於動態調整中。

具體來看,從2019年的「兩利一率」,到2020年的「兩利三率」,再到2021年與2022年的「兩利四率」以及2023年和今年的「一利五率」考核。其中「一利」,就是突出對利潤指標的考核,充分體現企業對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

2月1日,2024年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暨黨建工作會議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推動上海國企高質量「走出去」,加快構建「一企一策」考核制度體系。在強化價值創造上深化提升,著力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突出高質量的穩增長、價值創造導向、上市公司價值和金融服務實體質效,打造科技、產業、金融高水平循環樣板。

有市場專家表示,從1月2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的「吹風」到全面推開,國資委決策的高效讓市場倍感鼓舞。同時,國務院國資委推行的市值管理考核範圍進一步擴大到地方國資委所屬的上市公司,充分體現了對於價值創造導向的重視程度。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通過夏季達沃斯論壇,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 - 天天要聞

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通過夏季達沃斯論壇,讓世界真正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現狀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高夢宇 王一安 黃璐 卜曉菲)世界經濟論壇第十五屆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論壇」)25日在遼寧大連開幕,來自近8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1600位中外各界嘉賓相聚大連,共議「未來增長的新前沿」,探尋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新路徑。記者專訪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邁瑞克·杜塞克先生,他表示,通過夏季...
行業ETF風向標丨鋰礦領銜反彈,兩隻稀有金屬ETF半日漲超2% - 天天要聞

行業ETF風向標丨鋰礦領銜反彈,兩隻稀有金屬ETF半日漲超2%

每經記者:劉明濤    每經編輯:趙雲6月26日上午,多題材股復甦,其中稀有金屬整體表現最強,稀有金屬ETF基金(159671)和稀有金屬ETF(159608)半日漲幅均超過2%,是場內表現最好的行業ETF。投資邏輯來看,有色金屬供給曲線正變得陡峭,供給周期開啟。小金屬由於在地殼中含量相對較少,資源相對稀缺,因而在供給側呈現...
總投資37.7億元,金山區2024年第二季度16個產業項目開工 - 天天要聞

總投資37.7億元,金山區2024年第二季度16個產業項目開工

6月26日,2024年金山區重大產業項目第二季度開工活動在楓涇鎮一郎航空航天用高溫合金產業項目現場舉行。此次共有16個重大產業項目宣布開工建設,總投資37.7億元,涉及用地面積337畝。據悉,這16個項目涵蓋了綠色化工、新材料、智能裝備、生命健康等多個戰略新興產業領域,高度契合金山產業發展定位,將為金山產業經濟高質量...
創業板指震蕩反彈漲0.45%,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丨早市熱點 - 天天要聞

創業板指震蕩反彈漲0.45%,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丨早市熱點

6月26日,A股三大指數早盤震蕩分化,創業板指反彈。截至午間收盤,滬指跌0.32%,深成指跌0.04%,創業板指漲0.45%。AI應用題材全線反彈,Kimi、ChatGPT方向領漲,鋰電池產業鏈午前拉升,消費電子、光伏、減速器、小金屬題材活躍。航運、煤炭、電力、黃金、家電、汽車板塊回調。全市場超3200隻個股上漲。 一起回顧上午的市...
每日債市速遞 | 現券延續強勢,國債期貨多品種創新高 - 天天要聞

每日債市速遞 | 現券延續強勢,國債期貨多品種創新高

//  債市綜述  //1、公開市場操作央行6月25日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3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1.8%。Wind數據顯示,當日86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凈投放2140億元。(*數據來源:Wind-央行動態PBOC)2、資金面周二央行公開市場逆回購大額投放呵護跨季,銀行間資金市場隔夜回購加權利率微降,但跨季的七天期...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 天天要聞

攜手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夜幕降臨下的湖州美景。屠旭東攝(人民視覺)本次論壇還組織與會嘉賓前往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實地參觀考察。圖為中外嘉賓在余村了解當地從「靠山吃山」到「富山養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本報記者 孫亞慧攝6月22日,歐美同學會第三屆國際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