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2023年12月07日21:31:19 財經 1295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2002年初北汽和現代汽車合資簽約,北京現代立馬開建,當年12月北京現代第一輛汽車索納塔正式下線。

造出來就賺錢,所以韓國人和北汽的人拼了,快!快!快!

當年簽約、當年建廠、當年量產!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從此北京現代走上快車道,輝煌時2013年至2016年,年年超百萬台,現代汽車還想過擴產至180萬輛,所以建了五個廠。

那年頭,是個外資合資品牌汽車,沒有不好賣的。

連趕了末班車的JEEP,也有過賺錢歷史。

最差勁是菲亞特和雷諾,那個「人傻錢多速來」時代,居然在中國市場都賺不到錢,你說他們中國高管多無能?

2017年突然的薩德事件,把韓國人干傻了。

從此2016年就是北京現代最好的回憶。

2023年11月,花了78億建的北京現代重慶工廠賣給重慶地方財團,據說砍價砍到北京現代的高管想哭——只給了2折。

接盤的其實是賽力斯,幾乎白賺幾十億。

韓系車2023年10月只有1.2%的市場份額,而7年之前2016年韓系車巔峰時期,佔了中國汽車10%市場。

10月份北京現代銷量為19006輛,相比去年同比下滑約28.4%。

起亞更慘。

10月份悅達起亞(東風早跑路了,這媳婦虧錢貨,離婚!)銷量僅為4590輛,相比去年同比暴跌約58.3%。

北京現代五個廠,已經賣了兩個,計劃留兩個,還有一個廠正在找買家。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國產車。

當年船夫喊出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時,很多人當船夫喝太高了,吹牛皮不打草稿。

就一個仿製花冠F3,能行?

股神巴菲特和他搭檔芒格,偏看中了比亞迪。

當然,是看中比亞迪電動車計劃。

2023年11月,國產汽車品牌開了掛,佔比達60.1%!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五年前誰要是說五年後國產汽車老厲害啦,同國產手機一樣牛,佔國內汽車市場60%,把合資外資品牌打得呱呱叫,本磚先一大磚拍死你。

2018年國產品牌乘用車銷量998萬輛。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998,只要998,不是668,不是1068。

當年國產品牌市場份額42.1%,比2017年48.8%居然還下滑了6.7%!

那年,韓國車是不行了,可德系和日系無比堅挺。南北大眾差不多賣了350萬輛。

國產汽車品牌老總,怎一個愁字了得。

過得最開心是長城汽車,2018年凈利潤50億,是國產車神一般存在,因為絕大多數國產汽車都不賺錢。

那時的長城,看比亞迪是俯視的。

2018年比亞迪(含汽車、電子、代工、電池)業績1300億,利潤27億。汽車業務共賣了700多億,其實是虧損的,因為油車虧得多。銷量是5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了24萬輛。雖然不怎麼賺錢,但新能源汽車同比去年增長90%。

船夫看到了希望。

五年彈指一揮間。

2023年1-10月,比亞迪零售214萬輛,廠家銷量排名第一,比南北大眾合計240萬輛,略少一點。

已經奇蹟了。

10月、11月兩月比亞迪都銷量突破30萬輛。

10月,一汽大眾銷量15萬輛,上汽大眾12萬輛。

按當月算,10月份比亞迪超過了南北大眾。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現在每天利潤一個億,第三季度利潤100多億。

不知道長城怎麼想。

造車新勢力蔚小理。

蔚來價格太高,銷量沒起色,全年預計15萬輛左右。

小鵬,1-10月只有10萬輛。不過,10月突破了2萬輛。

亮點是看起來有點土、增程式汽車為主的理想,賣了28.5萬輛,其中10月賣了4萬輛。

關鍵是,理想實現了盈利!

同蔚來和小鵬幾十億虧損不同,理想前三季度,營業額821.2億元,利潤接近42億元。

奇瑞、長安、廣汽埃安、吉利、上汽自主品牌,幾個老牌車企,自主品牌高歌猛進。

奇瑞絕對吃了偉哥,三年來三級跳。

2021年96萬輛已經嚇人一跳。

2022年,123萬輛。不是123隨手打的,真的是123萬輛!

2023年1-11月,賣了166萬輛。11月份賣了21萬輛。

全年賣180萬輛沒問題。

有人統計過,說中國上牌的奇瑞汽車,沒這麼多啊?少了一半!

真相是,還有一半出口了。

1-10月,奇瑞汽車出口74萬輛。光在俄羅斯,奇瑞就賣了10萬輛。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長安不多說了,一個以乾死合資夥伴為己任的車企。

長安的合資企業福特、馬自達、PISA,還有少年時代老情人鈴木,這幾年不是退出中國市場就是節節敗退,年年虧損,越搞事業越小。

反而是長安自主品牌,年年高歌猛進。

2023年1-11月,長安汽車銷量234萬輛,同比增長12%,自主品牌193萬輛增長16%,股價大漲60%。

國企車企里,新能源汽車廣汽是做得最好的。

埃安1-11月,賣了43萬輛。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一汽、東風、上汽和北汽的自主品牌,除了上汽出口好點,總體落寞。

吉利穩健增長。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日系車。

前面說了韓系車,日系車很快要步韓系車而去了。

廣本幾乎是日系車代名詞。

雅閣長期是中國汽車市場中高B級車標杆,如今車型銷量排名,進不了前10了。

1-10月廣本銷量52萬輛,同比下滑20%。

2020年廣本賣了80萬輛,是最高峰。

東風本田,2020年最高峰賣了84萬輛。

1-10月東風本田銷量47萬輛,同比下滑16%。

本田好像2020年巔峰後,從此萎靡不振了。

三年三級跳,不是往上跳,是往下跳。

東風以前靠合資車吃飯的。

除了東風標緻雪鐵龍,主力奶牛是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

東本剛說了,熄火了。

那麼東風日產呢?

比東本還慘。

1-10月,東風日產銷量80.6萬輛,同比下滑27.8%。

日產在中國乘用車夥伴就東風,所以東風日產,幾乎是日產在華全部。

2019年東風日產賣了117萬輛,不出意外,就是歷史的巔峰了。

買菜車軒逸,佔了東風日產40%左右份額。目前月銷量從月4.5萬+下滑到3萬輛左右。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馬自達。

一汽乾脆甩包袱,把一汽馬自達都扔給長安。

外資品牌不香了,一汽大爺立馬「始亂終棄」。

可接盤的長安,出了名的克外資的命。

1-10月,長安馬自達銷量6.8萬輛,同比下滑13%。

好東西一汽白送給你?

長安福特,從2018年起,夢遊了。

2017年至2019年,長安福特銷量分別為82.8萬輛、37.77萬輛和18.4萬輛,分同比下滑12.27%、54.38%和51.3%。

2022年的全年銷量25.1萬輛,同比下滑17.61%。

2023年1-10月,長安福特銷量18.6萬輛,同比下滑12%。

恩,比馬自達好點。

三菱2023年退出中國了。

鈴木退出中國好多年啦,聽說在印度發展不錯。

日本還有個斯巴魯,幸虧沒在中國建廠。

以前路上還能見幾輛斯巴魯,現在買進口車,還有人買這車嗎?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再看豐田。

豐田是日系車中,算最抗跌的。

可能油車日系的粉絲,都集中在豐田身上。

一汽豐田1-10月銷量65萬輛,下滑10%。

廣汽豐田1-10月銷量76萬輛,下滑9.3%。

2022年,廣豐曾逆市同比大增21%,賣了100.5萬輛,第一次破百萬輛。

不出意外,2022年100萬輛,會是廣汽豐田最美好回憶。

這裡要補充一下雷克薩斯進口量。

作為日系車粉最後信仰,1-10月雷克薩斯進口13.9萬輛,同比下滑9.8%。

豐田汽車,在華2023全年銷量本磚預計是183萬輛。

2022年,豐田在中國共賣了194萬輛。

豐田同它的日系兄弟比,真抗跌。

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 天天要聞

最後主角,大眾。

反正本磚和所有朋友,駕校學車時,教練車都是大眾桑塔納。

所以買車,大眾是很多人的首選。

誰叫大眾進中國早,第一個吃螃蟹的,當然有福利。

一汽大眾1-10月零售銷量147萬輛,下滑1.1%。

上汽大眾1-10月零售銷量97萬輛,下滑3.8%。

上汽大眾巔峰時期是2018年的206萬輛。

目前幾乎腰斬。

預計大眾2023年全年,在中國還是能賣300萬輛。

大眾雖然無法同巔峰時期2018年近400萬輛比,總體還是不錯的,2023年加一起超300萬輛,還是超過比亞迪。

大眾和豐田,油車時代最後的驕傲了。

本磚預測,2024年,大眾和豐田,繼續在中國下滑5-10%銷量。

此外豪華車BBA,還是很抗跌的,北京賓士微增3.9%,華晨寶馬漲11%。

寶馬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賣了7.8萬輛,同比增長211%。

豪華車品牌,油車粉多。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穩定幣第一股高位回落近40%!華爾街看衰估值,熱錢開始套現 - 天天要聞

穩定幣第一股高位回落近40%!華爾街看衰估值,熱錢開始套現

穩定幣第一股Circle Internet Group(下稱「Circle」,股票代碼CRCL)一上市便眾星捧月,但經歷了近1個月的炒作,面對畸高的估值,散戶、機構炒家開始紛紛獲利離場,華爾街投行也紛紛發布中性觀點報告以提示風險。 Circle在6月5日上市,短短兩日內股價暴漲至138.57美元,相較發行價(31美元)的累計漲幅高達347%。6月16日跳..
7月A股關注哪些風險? - 天天要聞

7月A股關注哪些風險?

來源:市場資訊來源:國際金融報記者 朱燈花7月1日,A股市場表現分化,與前幾日態勢有所不同,滬市跑贏深市,但整體漲跌幅較為溫和。受訪人士表示,本月需重點關注政治局會議、中報業績,以及國際環境與地緣風險的擾動。滬市跑贏深市7月的第一個交易日,
數據復盤 7月1日 - 天天要聞

數據復盤 7月1日

轉自:EarlETF7月1日,萬得全A指數漲跌幅為+0.27%,成交額為14965.31億,相較上一交易日變動為-208.39億。7月1日,主要市場指數中,表現最好的是中證紅利,漲跌幅為+0.81%,表現最差的是科創50,漲跌幅為-0.86
傳音控股悄然布局電摩業務 非洲手機市場遭遇小米、三星等勁敵 - 天天要聞

傳音控股悄然布局電摩業務 非洲手機市場遭遇小米、三星等勁敵

每經記者:王晶 每經編輯:文多「非洲之王」傳音控股正積極尋找手機之外的新增長點。近日有媒體報道,傳音控股(SH688036,股價77.80元,市值887.2億元)已成立出行事業部,探索兩輪電動車等相關業務,公司正在非洲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鋪開兩輪電動車業務。日前,記者聯繫傳音控股方面核實並了解情況,相關工作人員僅回應稱...
香港豪門鄭氏家族旗下地產公司,等來882億港元「救命錢」! - 天天要聞

香港豪門鄭氏家族旗下地產公司,等來882億港元「救命錢」!

6月2日,香港地產豪門鄭裕彤家族旗下的新世界發展(00017.HK)突發變故,遭遇「股債雙殺」。導火索是公司決定對四筆永續債延遲利息支付,其總規模為34億美元,今年6月為原定分派支付日期,合計要支付利息7720萬美元。 永續債延遲派息,不會引發違約,但可能使債務利率增加,並影響與銀行的再融資談判。這一消息也讓這家老牌...
溢價率35.71%!陝西民企殺入三亞拿地! - 天天要聞

溢價率35.71%!陝西民企殺入三亞拿地!

2025年上半年最後一天,三亞上演了土拍大戰。位於三亞、陵水的4宗地,均以溢價形式成交,就連不到5畝的小幅地塊,開發商也不放過。值得關注的是,陝西的一家民企當日殺入三亞灣拿地,而這家民企的背後站著的是實力雄厚的陝北資本!01溢價率35.71%,陝西鑫洋三亞拿地6月30日這一天,三亞、陵水兩地分別有2宗城鎮住宅用地(市...
已確認!7月5日起,價格上調… - 天天要聞

已確認!7月5日起,價格上調…

來源:第一財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據第一財經消息,記者獲悉,有國內航空公司剛剛發布通知,自2025年7月5日(含出票日期)起,國內航線旅客運輸燃油附加費上調10元。其中800公里(含)以下航線燃油附加費收取10元,800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每航段收取20元燃油附加費。上一次調整是2025年6月5日(出票日期...
A股IPO大爆發,半年受理177家 - 天天要聞

A股IPO大爆發,半年受理177家

【編者按】2025年上半年,隨著滬深北交易所密集發布多項規則修訂,資本市場的深化改革邁向關鍵一程。A股IPO受理加快、併購重組熱度攀升、回購增持密集宣布等共同構成了上半年資本市場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