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第三城有了更高的目標。
宜昌已不滿足於世界水電之都。在最新的《宜昌清潔能源之都規劃》中,宜昌提出——
推動世界水電之都全面升級,打造清潔能源之都。
三峽大壩,宜昌最為人知的標籤。這座長江邊上的鄂西重鎮、「川鄂咽喉」,從此搖身一變世界水電之都。
在最高的年份(2020年),這裡向全國輸送了超1400億千瓦時發電量,佔全國水力發電量的十分之一。
清潔能源之都的內涵,大大超出水電產業本身。
新能源電池、綠色智能船舶、風電、光伏,乃至氫能都在宜昌的布局之中。85項重點實施項目,估算總投資2464.21億元。
耗資接近再造一個三峽大壩。
01
切入磷系新材料賽道
2464.21億元的總投資,涵蓋九大能源項目。
投資最大的,是新型儲能項目,估算總投資940.9億元。其中,投資過100億共有4個項目。
塊頭最大的,當屬邦普一體化電池材料產業園項目,估算總投資320億元。這也是宜昌有史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
其投資商不難猜——寧德時代,全球最大動力電池企業。該項目計劃2025年全部投產,滿產後能為超過400萬輛新能源汽車配套電池正極材料。
為什麼是宜昌?
近兩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成為動力電池市場主流。2021年,磷酸鐵鋰動力電池裝機量反超三元電池,此後市場佔比持續提升,2023年Q1占動力電池裝機量68.2%。
寧德時代正是看中了宜昌豐富的磷礦資源。
宜昌擁有長江流域最大的磷礦基地,保有儲量43.17億噸,佔全省的56%、全國的15%,居全國八大磷礦區第一位。
以新能源電池為代表,宜昌提出培育1個世界級磷系新材料產業集群。
其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全市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及系統產能達到200GWh以上,引進和培育產值過百億龍頭企業8—10家,新能源電池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
除了寧德時代,宜昌還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盛虹集團、液流電池獨角獸企業緯景儲能、電解液一體化龍頭企業天賜材料、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生產商金力股份落地,迅速切入磷系新材料賽道。
湖北本土化工龍頭企業也有布局。
興發集團和三寧化工都是宜昌磷資源大戶。興發集團是全國最大的精細磷化工企業,此次投資100億,建設50萬噸/年磷酸鐵、50萬噸/年磷酸鐵鋰及相關配套設施。
三寧化工前身是枝江縣化肥廠,此次投資50億,建設25萬噸電解液溶劑和1.5萬噸添加劑項目。
不僅僅是清潔能源的生產之都,宜昌還要做清潔能源的產業之都。
02
水電擴容,氫能等多項目上馬
宜昌針對清潔能源的第二個投資方向,是建抽水蓄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就像大型充電寶,本身不發電,主要起調峰填谷的作用,電力富餘時儲存起來,需要時再放出來。
宜昌在長陽、遠安、五峰等多個縣,計劃建設8個抽水蓄能電站。其中最大的水電站位於五峰自治縣,投資143.8億元,裝機容量240萬千瓦。
8個抽水蓄能電站的總裝機容量,約等於半個三峽電站。
抽水蓄能電站之外,宜昌還推動葛洲壩等四個常規水電站擴容,新增裝機容量113萬千瓦。
水電之外,宜昌還不同程度對風電、光伏、生物質能有所投入。而超前布局氫能產業,更彰顯出宜昌特色。
今年10月,「三峽氫舟1」號在宜昌首航。它是國內首艘氫燃料電池動力示範船,所用的氫氣,來自於三峽電站發出的綠電進行電解水制氫。
不同於化石燃料提供能量的「灰氫」和「藍氫」,電解水制氫屬於「綠氫」,全程百分之百零碳排、零污染。
因為綠氫的這個特性,不少專家學者指出,發展氫能特別是綠氫,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必由之路。
現實情況是,據光大證券研報顯示,2020年,我國綠氫滲透率約2%。樂觀估計中,2030年我國綠氫佔比將達到15%,保守估計是約10%。
在終端能源體系中,氫能的佔比也會同步提高。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預測,在2030年碳達峰願景下,我國氫氣在終端能源消費中佔比約為5%。
宜昌提出建成全省乃至華中區域重要的氫氣供應節點城市。一是建設規模化灰氫供應基地和供應體系,二是建設新能源電解水制綠氫供應體系。
具體舉措包括:沿江建設多座水電解制氫加氫站;新建氫燃料電池船;利用現有的氫氣資源,開發氫燃料電池等新能源高端清潔綠色產品等。
一個氫能源產業園,也在路上。
宜昌規劃在西陵區石板片區,划出200畝地,投資15億,建設集「車/船用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核心零部件、燃料電池電站系統、供氫設備生產、氫能源上下游企業創新孵化」為一體的氫能源產業園。
03
目標: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
打造清潔能源之都,有助於宜昌的產品結構更加多元化。
穿境而過的長江、豐富的磷儲量,這兩種資源造就了宜昌的兩大支柱產業——水電和化工。
在2022年度宜昌市納稅億元集團企業排行榜上,前15名中有6家相關集團企業的身影。
3家電力集團分別是三峽集團、湖北能源集團、葛洲壩集團。
3家化工集團分別是興發集團、三寧化工、湖北宜化。
這6家集團企業,為政府貢獻了近87億的稅收。在宜昌市的稅收收入中佔比也不低。
無論是以新能源電池為代表的磷系新材料產業,還是氫能、風電、光伏、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都是宜昌在水電和傳統化工之外,結合自身優勢,拓展產業新方向的嘗試。
宜昌規划了一個三級跳的經濟目標:
到2025年,清潔能源產業規模達到850億元;
到2030年,規模達到1600億元;
到2035年,規模達到2500億元。
促使宜昌大規模投入清潔能源,還不能忽視一個更大的背景:宜昌是湖北布局綠色能源的關鍵落子。
宜昌是長江大保護「立規之地」,被湖北省委賦予建設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的使命。傳統化工產業是高污染產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湖北省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列了一個52項的重點任務清單。宜昌任務最重,責任也重。在規定期限前,需要完成21項具體任務,包含產品結構優化調整、技術裝備升級改造、延伸拓展產業鏈條三大方向。
今年10月,中國綠色能源發展大會放在了宜昌舉辦。
宜昌市委主要領導對長江大保護典範城市添上了註腳——由「世界水電之都」向「世界清潔能源之都」加快躍升,成為向世界展示綠色長江、零碳中國的重要窗口。
綠色零碳這一目標,宜昌是認真的。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