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市場走勢敏感的投資者都在關注一個指標,這就是有著「全球資產定價之錨」之稱的10年期美債收益率。自10月19日漲破5%創2007年以來新高後便快速回落,到11月8日更跌破4.5%。
美債收益率大幅殺跌背後,是美聯儲繼9月之後,連續第二次會議暫停加息。業界普遍認為,這或許意味著美聯儲加息周期走向尾聲,全球流動性走向寬鬆,對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權益類資產而言,也釋放了重磅利好信號。
從A股近期表現看,在匯金增持四大行和ETF、上市公司加大回購增持等帶動下,增量資金加速入市,大盤也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尤其是壓抑了三年的醫藥板塊,先遇上「減肥藥」概念全球走紅,近期美債收益率下行又給醫藥板塊「添了把火」。有機構認為,醫藥等核心資產與美債利率呈現較強的負相關特徵,伴隨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美債利率有望趨勢性下行,醫藥有望系統性受益,且行業估值低位、景氣轉好,具備困境反轉動力。
創新是醫藥行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之一。在醫藥板塊的眾多細分領域中,生物醫藥也是創新度最高、成長空間較大的主流賽道。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報告預測,到2023年,全球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402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67億元),相較於2014年的累計增長空間達107%。
在A股諸多醫藥指數中,極具代表性的國證生物醫藥指數,就匯聚了生物醫藥領域的30隻龍頭股,涉及CXO(醫療研發外包)+疫苗+醫美+血液製品等行業,前十大權重股包含疫苗、醫藥研發服務、生物創新葯等細分領域的頭部公司。
數據來源:國證指數官網,截至2023年10月31日,上述提及成分股不作為推介
從歷史走勢看,自指數基日(2009年12月31日)至今,國證生物醫藥指數跑贏同類主流寬基指數。截至2023年11月9日,自基日(2009年12月31日)以來累計漲幅達189.83%,跑贏同期上證指數近200個百分點。同時表現出較強的彈性,近三年年化波動率高於其他核心指數。
數據來源:Wind,截至2023年11月9日。生物醫藥指數近5年(2018-2022年)歷年業績表現分別為:-22.62%、53.80%、72.80%、-11.42%、-28.56%。
當前國證生物醫藥指數的市盈率PE(TTM)為33.52倍,處於過去十年14%分位左右,整體看估值仍處於歷史底部區間。
展望後市,中銀證券研報指出,前期醫藥反腐、醫保談判帶來的行業不確定性已有所消散,醫藥反腐強調聚焦「關鍵少數」、前期受到影響的學術會議紛紛恢復,醫保談判細則更新,規則趨於溫和。產業層面,當前 GLP-1 靶點減重已相對成熟且適應症仍在擴展,海外企業不斷映射,同時國內多家企業已有布局。ESMO會議來看,ADC等創新葯領域國內外多家企業也有所進展,國內創新藥廠商出海加速,大品種重大進展驅動下,醫藥行業具備景氣催化動力。
如果有投資者想趁著低位播種生物醫藥板塊的話,建議去支付寶搜一下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聯接基金(A類011040,C類011041)。這是跟蹤國證生物醫藥指數的天弘國證生物醫藥ETF的場外聯接基金,在目前市場底部區域,較為適合投資者分批買入或是開展定投等。
風險提示:文中觀點僅供參考。指數基金存在跟蹤誤差。購買前請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選擇適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的產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定投非儲蓄有虧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