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理清在當下美國全球金融霸主體系下,全球資本流動邏輯:
美聯儲降息放水——美元流向全球——錢多了——資產漲價(樓市、股市),這個時候經濟蒸蒸日上,大家都能賺到錢。
美聯儲加息——美元迴流美國——錢少了——全球資產跌價——部分國家外匯崩盤——經濟系統接近崩潰。
外資來了是好事,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但外資不是來做貢獻的,不是支持發展中國家走向繁榮的,當他走的時候要帶走更多。
遠的不說,大家回想一下2020年疫情時,美聯儲大放水美元利率直接干到0,全球的股市、樓市都是漲的。從觀感上來看20年年整體也沒有那麼難。
而當下,大家對經濟寒冬的感知已經無需多言。
我們再把目光稍微的向外瞄一瞄:
越南2023年上半年的增長率為3.72%,遠低於預期的上半年至少6.2%的目標,更是近10年來上半年經濟增速的倒數第2。
馬來西亞印尼的外匯儲量是自去年爆發後的最低水平。泰國的外匯儲備更是五年來的最低水平。
阿根廷、巴西、土耳其、南非、印度尼西亞、埃及、巴基斯坦、黎巴嫩等。這些國家都面臨著外匯儲備不足、本幣貶值、債務違約、通脹上升等問題,經濟增長放緩或負增長。
然後回顧2008年至2016年中美的拉鋸戰。尤其是2016年這一仗,堪比抗美援朝的鐵原阻擊戰。成功守住了入世以來創造的國民財富。也為以後的戰略相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08年美國搞出了金融危機期間,而為了刺激經濟,美元一直在降息,中國也很識趣的推出四萬億計劃,來承接美元的泛濫。
那個時候的中國還是弱,一旦不配合,那麼2018年的貿易戰會提前十年打響。
奧巴馬在《應許之地》這本書中說,要不是金融危機猛然襲來,當時他已經開始全力應對中國,而不僅僅是重返亞太這個軍事戰略。
2008年到2014年,美元指數一直偏弱,而中國的策略則是跟隨美元,始終比美元弱,但比其他國家強的地位。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跟著美元沾光,避免美元根據周期剪羊毛!
很快全球擺脫危機,隨後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大漲!
2007年中國的外匯儲備只有1.5億元。
2014年6月,更是達到了峰值,3.8萬億美元!
於是乎一場精心準備好的圍獵計劃即將展開!
第一步:加息,從0.25逐步加到2.5.
第二步:搞經貿小圈子,2015年簽署的TPP協議,把製造業轉移到更為便宜的越南等國,不和中國玩兒。
第三步:搞地緣政治,力圖重返亞太地區,部署大量兵力,一方面想把中國的民生搞臭,另一方面想盡辦法讓投資者撤資回國。
第四步:輿論攻勢,利用某些所謂的經濟專家和大V,散播大量看空中國經濟的文章,鼓吹美元,慫恿老百姓去擠兌美元。
2015年底外匯儲備減少了五千億美元,減少約15%。
2016年又降低3千億,減少約10%。
到了2017年初差點跌破3萬億!
但是,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做待宰羔羊的習慣!
首先是匯率改革,放棄錨定美元,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籃子,
擺脫了美元快進快出的干擾。
同時限制匯兌5萬限額報備,打擊不良資本家轉移資產到海外。避免造成恐慌式換匯。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那個時候有多少人投資海外,有多少人詬病換匯。
其次快速拉高資產價格。
房價上漲速度創記錄!14年從一線開始國內樓市開始暴漲!樓市資產從200萬億,直接漲到16年的350億。短短1年半,大部分三線以上城市房價翻倍。
股市開啟瘋牛模式!從2014年6月起將近一年的牛市期間內,上證指數累計上漲152%,深證成指累計上漲146%,創業板漲幅最高,達到177%。
最後就是一記重重的悶殺!
樓市限售:17年開始樓市就是全國統一的(嚴重違背物權法的法治精神)限售令出台。新購房產3-5年不得出售!
慘痛的股災:然後慘烈的股災就來了,2015年6月12日至7月9日,上證綜指跌幅高達25%,速度之快,創下了歷史新高。
2015年8月18日至8月26日,上證綜指下跌幅度甚至達到了驚人的29%,創業板指的跌幅更是一度達到了32%。
與其讓美國資本家勾結國內無良資本家攜款潛逃,還不如固定為居民財富(沉澱在樓市中,居民財富積累),轉化為企業發展資本(讓企業大股東賺到錢,企業家財富原始積累)。
這一招或許充斥著些許無奈吧,但想要不被國民財富被全部拿走,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可憐了那些在高點進場的人。這也告訴我們要自己掌握知識看清楚大勢,不要被群體帶節奏,否則確實挺可憐的。
不能指望國家用大喇叭通知到每一個人,否則不就明牌了嗎。
股市對大多數人比較遙遠,同時涉及整體的居民財富不多。2017年-2020年我們開始著手處理拉高樓市的代價。可惜3年還是短了點。
政府、銀行、債務、居民財富,樓市這個埋下的雷,處理不好真的不敢設想。那個時候房地產是灰犀牛的論調頻繁出現。
5道紅線強迫房企降負債。
土地、新房市場調控微操不斷,就是想要穩住房價,以時間換空間。
3年內能做的都做了,如果沒有積極補救,現在暴雷的慘烈度大家可以腦補下,恐怕比當下要更恐怖吧。
接踵而來就是2020年末突然的疫情。想想國家當時的嚴防死守,過度反應。大家可以去猜是不是生物戰。
2019年底開始美聯儲開始放水,從2.5降到2020年3月的0.25,這個水平持續到2022年的2月。
全球的資產都在上漲,整體經濟也比較繁榮。股市,我們還漲了一波。樓市被死死的摁住,誰都知道樓市在漲要出大問題。
接下來就是暴力加息,從2022年2月的0.25加到目前的5.5。
俄烏戰爭爆發也是2022年2月4日。
我們再回顧下收割三部曲:加息、地緣孤立或者戰爭、輿論攻勢。
再看看現在是不是到處有自媒體讓去換美元。
2019年-2023年又是一個完整的小收割輪迴。
我們可以簡單概括一下,2008年到2015年就是中國順從美國秩序,美國允許中國育肥。2016年美國要收割我們,我們用樓市和股市的代價頂住了。
2019年又來了一波,只不過割不動我們,割別人去了。但這種痛苦的感知也是極其明顯的。
2019年到2021年,整體日子還是好過的,至少股市還是有一輪行情的,新能源在爆發,自媒體是蓬勃發展的。
2022年以來就明顯難過,這種痛感我就不過多闡述了。
只是把問題歸結於疫情、經濟治理、國家強勢,能擺脫下一輪的顛簸嗎?
跟著輿論攻勢去換匯,去對整個國家有意見,就能置身事外嗎?
我想恐怕都不能吧。我還是那句話,能不能掙到錢取決於你和誰站隊,作為普通人你永遠站在對立面,不割你割誰。
二鬼子不都是沒有好下場,但很大概率不是一般的二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