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超過400億美元建廠,本想獲取美國政府補貼和支持,結果被美國反覆欺騙,不僅補貼遲遲不批,還要求強制分紅,甚至雖然台積電照做,還是收到美國的處罰通知。
同時,台美企業文化差異也導致台積電在美經營面臨艱難。近期美國為打壓大陸科技發展,準備出台新規限制台企,讓台積電立場更加困難。
種種跡象表明,台積電對美國寄予厚望,但僅被當作棋子利用。台企應警醒,牢牢守住底線,謹慎處理與美國關係。
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建廠,總投資高達400多億美元。
台積電做出這個決定,主要考慮到美國政府提供的優厚補貼政策。美國政府曾向台積電承諾,只要在美國投資建廠就可以獲得晶元法案中的各種補貼。
可是等台積電廠建成投產後,美國不僅遲遲不批准補貼,還提出各種新的要求,讓台積電措手不及。
美國強迫台積電必須與美國政府共享部分利潤,否則就對台積電處以高額罰款。
台積電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接受這個要求,但令人震驚的是,儘管台積電照做了,還是收到了美國的處罰通知。
這無疑給台積電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台積電管理層積極遊說,希望美國取消處罰,但美國毫不妥協。
另一方面,美國還規定台積電必須提供各種機密數據,掌握台積電的經營自主權。台積電對美國寄予厚望,沒想到才剛開始合作,就被美國握住了命脈。
這讓台積電高層感到既無奈又苦澀。
除了來自美國的外部壓力,台積電在美國的工廠還面臨著嚴重的文化差異問題,這也嚴重影響了經營。台積電派遣多名台灣技術人員赴任美國工廠,但雙方在工作文化上存在巨大差異。
台灣工程師習慣加班和輪班,但美國員工不買賬。美國員工還經常質疑管理方式,而不是無條件執行上級命令。
這給台積電的管理帶來了很大難度。
此外,美國員工的工資福利也遠高於台灣員工,讓台積電的人力成本大幅增加。台積電面臨的稅收壓力和運行成本,也比在台灣高出了幾倍。
各方面條件都遠遠超過了台積電的預期。
近期,美國為打壓中國科技發展,準備出台新規,目的就是限制台灣企業。美國一直懷疑中國企業使用美國技術,但始終找不到證據。
既然無法直接限制中國企業,美國決定變本加厲圍攻台灣企業。
美國可能以各種理由指責台企「違規」,實際上是在設套害台企。這會讓台積電和其他台企陷入兩難境地。
一旦真的被美國嚴打,不僅台積電會遭殃,也會衝擊台灣整個科技產業。
美國近年加大了對台灣高科技產品出口的限制,已經嚴重衝擊了台灣經濟。
美國還可能使用新的手段打壓台企,讓台灣科技業雪上加霜。
美國之所以會這樣打壓台積電和台企,主要是出於維護自身科技霸權的考量。
近年來,中國企業科技創新進步神速,頻頻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美國對此極為惱怒,但無法直接限制中國,只能找台企出氣。
台積電站在美國一邊,大力支持美國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制裁,但還是無法逃脫被美國打壓的命運。這充分表明美國並不會真正幫助台積電,只是將其當做犧牲的棋子。
美國的做法無疑會給台灣經濟和科技發展帶來沉重打擊。
但另一方面,也讓台灣企業清醒認識到,美國並非真心實意要幫助台灣,台企必須保持清醒和堅定的立場。
面對美國的打壓政策,台積電和其他台企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不能因為一時利益就背離自己的立場,更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不可信任的外部勢力。
台企需要客觀理性地看待兩岸關係,立足台灣本土,充分考量自身利益,謹慎處理與美國的關係,防止被美國利用。台灣企業應堅持務實精神,始終把經營發展作為首要任務。
台積電的遭遇給了台企警示,作為商業組織就應該關注自身商業利益,避免被政治利用。台灣企業只有團結自強、堅持自主,才能在動蕩的國際環境中求得發展。
對台積電來說,在美國設廠投資是否是一個正確決定?台企應該如何確保自身利益?台灣的科技產業面臨著怎樣的困境和挑戰?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無論環境如何變化,堅持自己的商業價值觀和立場尤為重要。讓我們拭目以待台積電如何化險為夷,實現台企的科技自主。
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最終解釋權歸本平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