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又立案了,這次要調查的是上市公司鴻達興業。
9月22日晚上,鴻達興業緊急貼出公告,收到了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因為涉嫌信息披露違規,已對其立案調查。
證監會下狠手,這本來是好事,但放在鴻達興業身上,卻頗有晚了一步的感覺,讓我想起了香港警匪電影里經常出現的一個情節,警察總是在事情完了之後才出來收拾殘局。
而如今的鴻達興業,就是一陣陣狂風暴雨過後的「殘局」。
我們先來看看鴻達興業的十大股東名單吧:
第一大股東持股10.92%,第二大股東持股7.17%,已看不出來誰是實控人了。
而第二大股東鴻達興業集團,早在今年1月份時就向法院申請了破產清算,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已裁定受理。
有意思的是,大股東破產了,當時鴻達興業發布公告時還強調:
「不會影響公司的正常經營。」
而鴻達興業集團原本就是上市公司鴻達興業的控股股東。
2017年年報顯示,鴻達興業集團廣州市成禧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為一致行動人,共同持有鴻達興業45.19%的股份,背後老闆是周奕豐、鄭楚英夫婦。
6年的時間,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卻從2017年的45.19%,變成了現在的7.17%,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翻開這幾年鴻達興業的公告,「減持」兩個字佔了較大的比例,以下是「市值風雲」做的統計:
開眼了,減持方式多種多樣,有大宗交易,也有集中競價,有因質押爆倉被司法拍賣的,也有自願協議轉讓的,反正不管什麼原因、什麼目的,夫婦二人套現了大約32億,事實上已形成了從上市公司的逃離。
人都溜了,才來「查房」,已經只剩韭菜了,據統計,鴻達興業當前股東人數15萬,媒體的說法是:「證監會立案,15萬股民無眠」。
去年就有媒體預測,鴻達興業的股民是躺在一堆乾燥的木柴上,而如今證監會的立案,則就像一顆火星濺到了木柴上。
鴻達興業目前股價2.1元,離1元的地平線已經不遠了,15萬人中,從山頂一路坐車觀光到山腳的怕是不少。
接下來怎麼走,只能用《紅樓夢》中秦可卿死前託夢給王熙鳳的一句話來形容:「三春去後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
再多的苦水自己吞了吧,還能咬他一口咋的。
看完股東和股價,我們再來看看鴻達興業當前的基本面吧。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鴻達興業還是個能賺錢的主,截止2022年底,平均每年都有3-10億的凈利潤入賬。
但2023年上半年突然變臉,巨虧4.7億,事出反常必有妖,這可能不是臨時的風寒感冒那麼簡單。
鴻達興業公司賬上現金只有2500多萬,而短期借款(一年以內到期的借款)卻有55億,別說還本金了,恐怕利息都付不起了。
實際上,以近兩年鴻達興業的表現來看,是無法還清借款的。
凈資產收益率不足3%,就好比我從銀行借了100塊錢做生意,一年利息是5塊,而我一年只能掙3塊,借款只會越還越多。
所以,鴻達興業出現債務違約也就不奇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鴻達興業可能連發工資都成問題了,半年報顯示,應付職工薪酬2個億,而2022年同期的應付薪酬只有6600萬。
什麼意思呢?
如果本來就存在應付薪酬,那麼兩年同期的數字應該是差不過的,這一下子多出了近1.4個億,意味著可能已經出現欠薪了,這與網上流傳的欠薪嚴重是相符的。
公司最重要的資產是人,如果連人都養不起了,還談什麼生意呢。
猶記得10年前,鴻達興業的上市就是通過借殼前東家「江蘇瓊花」完成的,如今,自己會不會又走前東家的老路呢。
當然,鴻達興業集團的老闆周奕豐也沒能全身而退,曾被限制高消費50多次,股權曾被凍結30多條,已被列為老賴。
只不過,人家至少曾經擁有,況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有沒有提前留好退路誰知道呢。
突然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功夫》,馮小剛把警察局砸了個稀巴爛,然後大喊一句:
「警察,出來洗地了」。
原來,藝術真的是來源於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