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隨著大模型的大火,AI再次成為各大上市公司競相追逐的領域。
不過,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將注意力瞄到了大模型方向,卻鮮有企業會考慮如何將AI技術落地。當然,這些追逐風口的上市公司,股價無一例外都迎來了大幅的上漲,但風口終會過去,沒有可落地的技術最後的結果只會是一地雞毛。
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AI識別龍頭的泰禾智能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理由無他——當大家都湧向大模型時,泰禾智能卻始終以場景需求作為落腳點。從財報來看,無論是早期的農副食品分選、果蔬食品分選業務,還是後來新開發出的礦石分選、再生資源分選甚至包裝機業務,這些業務都有實打實的場景需求,泰禾智能的多數技術也都是可商用、可落地的。
據媒體報道,最近兩年泰禾智能正在發力智能裝車業務,希望能夠在智能分選領域再進一步。從費用支出來看,今年上半年泰禾智能的研發費用為2569萬,雖然整體的支出並不多,但研發費用占成本總額的比例已經超過了12%;作為一家務實型的公司,泰禾智能正通過可落地的技術不斷提高自身在智能分選領域的話語權,但面對複雜的智能裝車業務,其又能否再進一步?
深耕圖像識別19年
對於AI,大家或許並不陌生;但是,應該沒有多少人聽過泰禾智能這家企業。
作為一家誕生於2004年的企業,泰禾智能在AI還未興起時就已經進入該領域,可以說是AI領域的「元老級」企業了。
不過,和大部分從軟體業務起家的AI公司不同,泰禾智能是從硬體起家的。據媒體介紹,2004年泰禾智能的創始人許大紅髮現靠人工來進行糧食分選效率太低,於是其以光電二極體技術為核心創立了泰禾智能,主攻糧食分選業務。
2005年,泰禾智能成功研發出了光電色選機,設備可以通過物體反射和透射率的差異,用特定波長的光將發霉或損壞的糧食篩選出來;2009年,泰禾智能對光電色選機進行了升級,自主研發出了CCD色選機,這可是國內首次有企業將CCD圖像識別演算法應用在糧食分選領域,成功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而泰禾智能也就此奠定了在圖像識別領域的領導地位。
在研發出CCD色選機之後,掌握核心技術的泰禾智能開始將業務逐步延展出去,除了糧食分選業務之外,泰禾智能後來又將業務延展到了茶葉和水果兩大品類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水果品類,泰禾智能通過自研自產的AI水果分選裝備,不但可以迅速識別「帶傷」的壞果,還能結合水果的體重、大小,將水果進行品質分級,大幅提高了果農的生產效率。
隨著技術的不斷積累,泰禾智能又將觸角延伸到了工業領域,拓展了識別分選塑料、有色金屬、煤炭、礦石等業務。
以礦石分選技術為例,根據官網介紹,該技術是基於先進成像和人工智慧技術的乾式分選設備來進行的,擁有處理粒級寬、分選精度高、處理能力大、無需用水、智能化程度高等優勢,可以大幅減少用電和人力成本,分選一噸煤能節水70公斤。當下,泰禾智能在煤炭領域已經有不少的合作夥伴,像同煤集團、淮河能源、中煤集團等都建立了合作關係。
作為一家深耕圖像識別領域19年的企業,泰禾智能在智能分選領域已經擁有領導位置。不過,隨著業務的逐漸成熟,泰禾智能也想要更多的發展機會,於是其又瞄準了新的方向——智能裝車。
積極投入新業務
今年上半年,泰禾智能實現營收2.183億,同比增長11.4%,重新回到了增長區間。
對於上半年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原因,除了基礎的智能分裝、智能包裝業務平穩發展之外,以智能裝車業務為代表的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高速發展,同樣也是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據介紹,泰禾智能的工業機器人產品主要包括智能裝車系統、碼垛 機器人等,產品主要應用於糧油、食品、酒水、家電等生產領域中的箱式、袋式貨物的外運、裝車等環節。
實際上,早在2021年開始,便有媒體報道泰禾智能已經在著手研發智能裝車的相關技術。據介紹,智能裝車業務分為三個步驟——停車定位、下達任務以及貨物檢測,這三個步驟分別運用到了裝車機器人、數字孿生系統、圖像識別等多項高端AI技術,可以說是將泰禾智能此前十幾年在AI領域的技術技能一次性糅合運用起來,對泰禾智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當然,這項技術的商用價值巨大,未來的發展前景也十分廣闊。以成本效益來看,根據媒體測算,在運用了智能裝車之後,系統的裝袋效率可達1000袋/小時,裝箱效率可達1800箱/小時,這樣一次能代替4、5名工人,還能保持24小時運作,有了智能裝車技術的幫助,預計5年內幫助企業降低40%的綜合成本,而且還能避免用工荒、用工不安全等情況的出現。
為了研發智能裝車業務,泰禾智能也投入了不少資源。根據財報顯示,2020—2022年,泰禾智能的研發費用分別為5528萬、6426萬和5509萬,雖然整體的研發費用並不算多,跟動輒研發費用數十億的互聯網企業難以相提並論,但從費用佔比來看,2020—2022年泰禾智能的研發費用占成本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2%、12.35%和11.69%,研發費用佔比已經不低。
當然,從實際的業務營收來看,泰禾智能的智能裝車業務體量還不大。由於半年報並未披露相關數據,我們只能用過去的數據來觀察,截至去年四季度,泰禾智能的工業機器人業務營收僅為122.8萬,佔比僅為0.26%。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泰禾智能相關業務的營收必將進一步增長,可以預見,泰禾智能必將在智能分選領域再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