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2023年09月17日20:01:04 財經 1413

點點關注,帶你用不同的眼光,一針見血地看透社會財經本質!

信用卡,曾經是銀行的搖錢樹,也是消費者的超前消費利器。

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年輕人的消費習慣變化,信用卡的魅力正在逐漸消退。

2023年9月份的數據顯示,信用卡的發卡量、持卡量、交易額和收入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引發了業內的關注和擔憂。

信用卡業務是否正面臨著衰落和轉型的挑戰?信用卡還有沒有未來?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一、信用卡業務數據下滑的原因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2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2022年全年,銀行卡發卡量為93.8億張,同比增長3.6%。

其中,信用卡發卡量為8.5億張,同比下降0.6%。

截至2022年底,銀行卡持卡量為95.7億張,同比增長4.1%。

其中,信用卡持卡量為8.4億張,同比下降0.9%。

2022年全年,銀行卡交易額為1006.7萬億元,同比增長7.5%。

其中,信用卡交易額為48362.39億元,同比增長1.52%。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2022年全年,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信用卡利息收入639.74億元,同比增長7.26%。

實現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80.76億元,同比增長3.57%。

信用卡總收入920.5億元。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信用卡業務在2022年表現出了較為明顯的放緩和下滑的趨勢。

相比於2019年和2020年的高速增長,2022年的數據無疑是令人失望的。

那麼,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呢?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二、信用卡開始消失的原因

首先,互聯網金融產品的競爭和替代。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各類互聯網金融產品如花唄、白條、微粒貸等層出不窮,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信用卡的替代品,甚至比有些信用卡體驗更好、額度更高。

這些產品不僅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支付需求,還能提供更靈活和便捷的分期還款方式。

而且,這些產品的申請門檻相對較低,不需要提供太多資料和證明,也不受徵信記錄的影響。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信用卡申請需要經過較為繁瑣和嚴格的審核流程,並且受到徵信記錄和額度調整等因素的制約。

因此,在互聯網金融產品的衝擊下,一些消費者可能會放棄或減少使用信用卡。

其次,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變化。

隨著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軍,他們對於消費方式和理念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和偏好。

他們更傾向於追求個性化、多樣化、體驗化和社交化的消費,而不是單純的超前消費。

他們更看重消費的價值和意義,而不是消費的數量和規模。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他們更願意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創造來實現消費目標,而不是通過借錢和透支來實現消費慾望。

因此,他們對於信用卡這種傳統的超前消費工具可能沒有太多的興趣和需求。

再次,信用卡業務的風險和成本。

信用卡業務雖然能夠為銀行帶來較高的收入,但同時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和成本。

一方面,信用卡業務面臨著不良貸款、欺詐、盜刷等風險,這些風險可能會導致銀行的損失和聲譽受損。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另一方面,信用卡業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維護和管理信用卡的發放、使用、還款、催收等各個環節,這些成本可能會侵蝕銀行的利潤空間。

因此,在市場競爭加劇和監管政策收緊的背景下,銀行可能會對信用卡業務進行更加謹慎和審慎的考量和調整。

三、信用卡業務是否正面臨著衰落和轉型

那麼,信用卡業務是否就此走向了衰落和轉型呢?

筆者認為,這還需要從更長遠和全面的角度來看待。

雖然信用卡業務在2022年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並不意味著它就失去了生命力和發展空間。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相反,信用卡業務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和機遇,只要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創新產品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優化風險管理,就能夠實現轉型升級,重塑競爭優勢。

首先,信用卡業務仍然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9月份數據,2023年1-9月份,銀行卡發卡量為72.6億張,同比增長5.2%。

其中,信用卡發卡量為6.7億張,同比增長3.1%。

截至2023年9月底,銀行卡持卡量為93.4億張,同比增長5.8%。

其中,信用卡持卡量為8.2億張,同比增長2.4%。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2023年1-9月份,銀行卡交易額為829.5萬億元,同比增長9.7%。

其中,信用卡交易額為40231.67億元,同比增長8.4%。

2023年1-9月份,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信用卡利息收入527.32億元,同比增長8.9%。

實現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31.62億元,同比增長7.6%。

信用卡總收入758.94億元。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在經歷了2022年的低迷之後,信用卡業務在2023年前三季度出現了明顯的回暖和恢復。

這說明,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近10萬億元GDP5、超過80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龐大市場。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這說明,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4億人口、近10萬億元GDP、超過80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龐大市場中,信用卡仍然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空間。

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信用卡的普及率和使用率還有很大的提升潛力。

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消費結構的優化,信用卡作為一種便捷、安全、靈活的支付工具,也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其次,信用卡業務仍然有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雖然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某些方面對信用卡構成了競爭和替代,但並不意味著信用卡就完全失去了優勢和價值。

相反,信用卡在某些方面仍然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價值。

例如,信用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為它是基於銀行系統和國家監管的,而不是基於互聯網平台和私人機構的。

信用卡也具有更廣泛的適用範圍和兼容性,因為它可以在全球範圍內使用,而不是局限於某些地區或平台。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信用卡還具有更多樣化的功能和服務,比如積分兌換、保險保障、優惠活動等,而不是僅僅提供支付和分期功能。

再次,信用卡業務仍然有著創新化的發展方向。

面對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信用卡業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可以進行創新和改進的。

例如,信用卡可以借鑒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優點,提高自己的便捷性和靈活性,比如簡化申請流程、提高額度調整、增加分期選項等。

信用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提升自己的價值和體驗,比如增加安全防護、擴大適用範圍、豐富功能服務等。

信用卡消失潮!銀行驚慌失措,搖錢樹正面臨枯萎? - 天天要聞

信用卡還可以結合新技術和新場景,探索自己的新可能性,比如引入人工智慧、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打造智能化、去中心化、物聯化等特色。

小結

信用卡業務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並不意味著它就走向了衰落和轉型。

相反,信用卡業務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和機遇,只要能夠適應市場變化,創新產品服務,提升客戶體驗,優化風險管理,就能夠實現轉型升級,重塑競爭優勢。

我相信信用卡業務會給銀行帶來更多的收入和利潤,也會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同時,我也期待銀行能夠與互聯網金融產品進行良性競爭和合作,共同推動支付行業和消費行業的進步和發展。

那麼,您對信用卡的未來有怎樣的觀點呢?您認為未來信用卡會消失嗎?歡迎留言分享。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醫藥「全域增長」與數字生態價值躍遷,這個論壇乾貨滿滿 - 天天要聞

聚焦醫藥「全域增長」與數字生態價值躍遷,這個論壇乾貨滿滿

當前數字經濟提速發展,技術和生態的躍遷正加快改變傳統的醫藥營銷模式,以數字驅動營銷帶動高質量增長,成為提高醫藥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關鍵。日前,第三屆醫藥數字營銷論壇在上海舉行,眾多醫藥領域專家學者、企業高管圍繞「政策趨勢、數字營銷、產品技術、競爭破局」等焦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高歌猛進!甘肅省八月經濟驚艷四座!發生了什麼? - 天天要聞

高歌猛進!甘肅省八月經濟驚艷四座!發生了什麼?

甘肅省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地處黃河上游沿岸地區,著名的河西走廊就位於甘肅省,大名鼎鼎的敦煌莫高窟和萬里長城末端嘉峪關都是甘肅省的名片,甘肅省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底蘊極為深厚,是我國西域文化和石窟文化最為輝煌的地位,也是我國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的省區之一。
市場崩潰!股民悲聲嘶吼,監管股民慘叫呼救,瘋狂搶錢成悲劇! - 天天要聞

市場崩潰!股民悲聲嘶吼,監管股民慘叫呼救,瘋狂搶錢成悲劇!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時事熱點頭條說# 令人震驚!當前的市場形勢可以說是悲哀重重,股民叫苦不迭,機構則上躥下跳,監管一片狼藉!市場的動蕩讓人們失去了頭腦和血,投資者為了保住財富而焦急地把錢裝進自己的口袋。
松禾資本厲偉:怎麼才能不被AI「卷」? - 天天要聞

松禾資本厲偉:怎麼才能不被AI「卷」?

中國基金報 劉明「卷」已經成為流行詞,人工智慧(AI)蓬勃發展,各行各業如何不被卷,個人和企業如何破「卷」,深耕VC(風險投資)行業20多年,經歷多輪周期轉換,創投老兵、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重磅!多家巨頭出手 - 天天要聞

重磅!多家巨頭出手

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 孫曉輝隨著今年黃金價格一路走高,公募基金管理人布局黃金賽道產品的熱情也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