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支撐,也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主要動力。然而,這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化石能源,真的能夠永遠滿足人類的需求嗎?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2023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發出了一個驚人的聲音:按照今天的消耗速度,現在地球的石油只能用50年。
王傳福的這一說法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權威機構的數據和分析。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全球已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約為1700億噸,按照2019年全球原油消費量約為45億噸計算,如果不考慮新發現和技術進步等因素,這些儲量只能支撐全球原油消費37年。而如果考慮到未來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全球對原油的需求將繼續增加,那麼這些儲量就更加難以維持長期供應。
王傳福還指出,除了石油之外,其他化石能源也面臨著枯竭的危機。他表示,按照今天的消耗速度,現在人類所用的煤只能使用200多年。而據IEA報告,全球已探明的可採煤炭儲量約為1100億噸,按照2019年全球煤炭消費量約為80億噸計算,這些儲量也只能支撐全球煤炭消費137年。此外,天然氣等其他化石能源也存在著同樣的問題。
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它在交通運輸、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居民生活等各個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2020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為9.15億桶/日,佔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的31.6%。然而,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它的儲量是有限的。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探明可採石油儲量為16990億桶,按照當年的消費水平計算,可供使用年限為49.5年。這與王傳福所說的50年相差不大。當然,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估算,實際上石油儲量和消費量都會隨著技術進步、市場變化、政策調整等因素而發生變化。
石油資源的大量消耗不僅對資源安全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壓力,而且對環境和氣候也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的《2020年排放差距報告》,2019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達到了59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於化石燃料和工業過程。化石能源燃燒是導致全球變暖、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等氣候變化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石油資源的開採、運輸、加工、使用等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物,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清潔低碳能源,是應對能源和環境危機的必然選擇。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具有節能減排、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駕駛舒適度等優點。
化石能源的枯竭不僅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能源危機,也會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化石能源的開採、運輸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下降等一系列嚴重後果。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2023》報告,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水平上升了1.1℃,並有可能在本世紀中葉達到或超過1.5℃的臨界點。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全球氣候變化將對人類和自然系統帶來災難性的影響。
面對這樣一個危急的形勢,王傳福呼籲,人類必須儘快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轉向更加清潔、可再生的新能源。他表示,比亞迪一直在思考怎麼去改變,用一些綠色的科技和產業來實現變革,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比亞迪是全球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太陽能、儲能電站和電動車的綠色夢想,打通能源從獲取、存儲到應用的全產業鏈各環節,用二次能源來驅動交通運輸體系。
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堅守綠色夢想,是全球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受益者,當然,更是堅定的踐行者。為提升碳排放管控能力和水平,去年3月,比亞迪在全球率先停產燃油車。公司也在深圳坪山建設中國汽車品牌首個零碳園區總部。比亞迪持續關注社會需要,發揮產業優勢,幫助社會解決就業,今年招聘3萬多名大學生,打造值得大學生信賴的僱主品牌。比亞迪秉持「科技慈善」理念,在賑災救助、教育支持、關愛特殊人群等領域,幫助最需要的人解決實際困難。
隨著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市場需求等因素的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迅速。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800萬輛左右,占整個汽車市場的20%左右。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
目前,中國擁有比亞迪、蔚來、小鵬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也有特斯拉、豐田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投資建廠。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擁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