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華為和小米握手言和,正式宣布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該協議覆蓋了包括5G在內的通信技術。

對於這份合作協議,華為和小米雙方均持積極態度。
華為方面表示:「華為很高興與小米公司達成許可。這份許可協議再次體現了行業對華為在通信標準領域所做貢獻的認可,也讓我們得以加強未來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投入。」

小米方面宣稱:「我們很高興與華為達成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這充分體現了雙方對彼此知識產權的認可和尊重。小米將一如既往地秉持小米知識產權價值觀,尊重知識產權,尋求共贏、長期可持續的知識產權夥伴關係,以知識產權推進技術普惠,讓科技惠及更廣泛人群。」
隨著合作協議的落地,外界普遍認為,橫在華為和小米之間已持續數月的專利糾紛或將得到圓滿解決。小米方面的回應也能夠佐證這一推測。
13日晚間,小米方面獨家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會根據此次協議來解決之前的法律程序。」
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今年1月。彼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請求人華為起訴小米的專利侵權案件。

該案一共涉及4項專利,分別為「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和「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專利。
針對專利爭端,小米和華為均對外回應稱,「雙方就專利許可在積極談判」。
此後,小米相繼對華為提出的四項涉案專利發起無效宣告請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受理後分別進行了口審。
截止目前,涉訴專利中的「載波聚合時反饋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戶設備」和「一種鎖屏方法及移動終端」2項專利已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維持專利權有效」。

另據悉,「發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裝置」和「一種獲取全景圖像的方法及終端」兩項的案件狀態則為「合議組審查」。
如今,這份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的出現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雙方已結束「相愛相殺」的局面,和諧共處。
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22年,華為在全球擁有超過12萬件授權專利,中國和歐洲各4萬多件,在美國則超過2萬件。其中,在移動通信、短距通信、編解碼等多個主流標準專利領域,華為居於領先地位。

作為全球的專利大戶,華為擁有大量的標準必要專利,誰也繞不過去。之前,蘋果、三星、諾基亞、愛立信、高通,甚至是部分車企均已向華為交專利授權費。
如國外企業繞不開華為專利一樣,國內如OPPO、小米等「友商」使用了華為的專利也應按照相應標準向華為交專利費,這是無可厚非的。

回過頭來看華為小米的專利糾紛,華為起訴小米侵權,小米欲無效華為專利,再到華為小米達成合作,這都是科技企業間極為正常的商業行為,倒也不必過分解讀,上升到「打壓」、「反擊」、「內耗」的高度。
在中國諸多技術被國外「卡脖子」的大背景下,尊重專利,營造重研發、重技術的科技環境才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畢竟,沒有哪家公司可以不靠研發而長久屹立於世界,國家亦是如此。(圖片來源天眼查及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