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2025年07月08日08:53:05 財經 1709

美麗大法案在7月4日前闖關成功,由於前期定價充分,短期市場反應已不大。在這個時點上,更適合對其長期影響進行再評估,包括赤字、增長、行業等方面,存在一定預期差,或在日後提供交易機會。相對目前市場主流認知,我們提示:2026年赤字的上升或低於預期,經濟增長和消費的提振或低於預期,就業的衝擊或大於預期。

相對於2025年,赤字到底會增加多少?

CBO和CRFB測算的對應基準中,假設減稅在2026年失效,赤字增量中包含了大量政策延期的貢獻,並非相對2025年的凈增量。因此,不論是十年總共3.4萬億赤字、還是2026年4800億赤字,都遠高於2026年實際的赤字增幅。

我們提供2個思路,對2026年較2025年邊際新增赤字規模嘗試進行估計,結果大致在3000億左右,如考慮到關稅2000-3000億的對沖,特朗普的政策組合在2026年額外貢獻的赤字或小於1000億,這一點遠低於當前市場預期。

(2)對經濟的拉動值得期待嗎?

我們持懷疑態度,法案對當下美國經濟的支撐或有限。

首先,本次減稅量級遠小於上輪,但關稅幅度遠大於上輪,考慮到2018-2019美國經濟的走強程度有限,本輪前景亦不能太樂觀。

其次,減稅與關稅夾擊下,收入層面或出現「劫貧濟富」,美國消費難有明顯改善。

最後,醫療補助的削減,將帶來醫療產業、居民消費、個體就業全方位的損失,其長期影響需要持續關注。

(3)哪些行業更加受益?

傳統能源、晶元、軍工成為贏家;新能源、大學、醫院面臨壓力。

(4)市場走勢的影響

短期關注減稅成功是否會令特朗普在關稅談判中更加鷹派,其他潛在敘事還包括赤字恐慌、美債供給、復甦交易等。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7月4日,美國眾議院通過參議院版本的《美麗大法案》,後經特朗普簽署生效。作為特朗普第二任期里的核心政策,市場此前已經圍繞其赤字是否增加等問題進行了充分定價,法案落地後的資產反應已不明顯。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法案對後續市場已沒有影響,相反,在這個時點上,結合最終版的內容,更適合對其長期影響進行再評估,包括財政赤字、增長、行業等方面,裡面存在一定預期差,或在日後提供交易機會。

相對目前市場主流認知,我們提示:2026年赤字的上升或低於預期,經濟增長和消費的提振或低於預期,就業的衝擊或大於預期。

一、美麗大法案的終版內容

(1)法案涵蓋內容非常廣泛,主體依然是減稅,旨在延續並擴大特朗普第一任期的TCJA(減稅與就業法案)減稅條款,並減少民主黨政府此前增加的相關支出

《美麗大法案》反應了特朗普赤字結構性擴張和收縮的意願:一方面,特朗普政府要求進一步擴大對個人和企業的減稅;另一方面,對拜登的《通脹削減法案》、教育、醫療、居民福利等領域進行大規模的赤字削減。

第一,從減稅部分看,可以簡單分為TCJA延續條款和新增減稅條款。TCJA相關條款包括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減稅政策的延長、擴展和恢復,比如對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的減免、提高SALT抵扣上限、恢復企業研發開支費用化、設備投資100%加速折舊等。新增個人減稅條款則旨在兌現特朗普的競選承諾,主要包括小費稅和加班稅削減、允許工廠投資費用化和清潔燃料稅收抵免等政策。

第二,從支出削減看,《通脹削減法案》、醫療、教育和SNAP福利首當其衝。打擊新能源方面,法案明確廢除電動汽車稅收抵免,並逐步取消新能源投資的信貸支持;削減福利方面,不管是Medicaid、教育貸款,還是SNAP(營養補充計劃),均面臨標準的收緊和資金的收縮。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2)相關條款從何時開始生效?TCJA延期部分集中在2025年底,商業部分的稅收優惠重啟追溯至特朗普上任前後,而能源、醫療等支出削減時點則分布在後續若干年

第一,減稅條款部分,TCJA中的個人和企業減稅政策可以在2025年12月31日後延續。部分新增減稅政策立即生效,比如2025年1月19日以後的企業研發支出可以一次性抵扣,企業在2025-2029年開工、2031年前投入使用的建築物可以100%加速折舊。

第二,清潔能源條款部分,電車購置補貼將在今年9月30日終止,而替代燃料加油設施補貼則要到2026年6月30日才終止。而對於太陽能風能投資生產而言,2024年12月31日後的建設抵扣優惠全面終止。今明兩年之間,美國清潔能源廠商可能受損非常嚴重。

第三,醫保條款部分,存在條款生效豁免期,部分條款並非立即落地。Medicare資格未來僅限於美國合法居民,旨在避免為非法移民提供服務,生效期從2026年10月1日開始,Medicare未來獲取服務的資格也逐步與社區參與和工作時長結合,生效時間從2025到2027年各不相同。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二、相對於2025年,赤字到底會增加多少?

目前市場參考較多的赤字預測數據,來自CBO和CRFB,但由於其測算的對應基準是前期減稅條款在2026年失效,因此赤字增量預測包含了大量政策延期的貢獻,並非相對2025年的增量,而市場無疑更關心2026年邊際上到底增加多少赤字。

按照機構預測,未來10年,核心赤字(primary deficit)將增加3.4萬億美元,疊加7100億利息,總赤字將額外增加4.1萬億美元,其中大頭是2017年TCJA的延長和擴展,達到驚人的3.85萬億美元,新增減稅僅貢獻7000億赤字。因此,不論是十年總共3.4萬億赤字、還是2026年增加的4800億赤字,都遠高於2026年實際的邊際赤字增幅。

那麼,2026年赤字到底會比2025年增加多少呢?現有數據有兩個麻煩點:

第一,2025年TCJA相關條款依然生效,因此計算2026赤字增量時,需要剔除TCJA延長的這個部分,僅保留擴展的部分。可惜的是,目前CBO和CRFB的數據口徑中,將TCJA的延長和擴展打包在一起,無法進行嚴格的區分。

第二,赤字的分布,存在明顯的前置特徵,並不是十年平均分配,即使能在總量上剔除TCJA的延期部分,仍無法準確判斷2026年的部分是多少。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我們提供2個思路,對2026年較2025年邊際新增赤字規模嘗試進行估計,結果大致在3000億左右,如考慮到關稅2000-3000億的對沖,特朗普的政策組合在2026年額外貢獻的赤字或小於1000億,這一點遠低於當前市場預期。

(1)參考2017年TCJA推出時的赤字預測,線性外推予以剔除

2017年TCJA通過時,當時CBO對十年赤字預期增加為1.4萬億美元,考慮到2024年名義GDP高於2017年約50%,簡單線性外推,TCJA延期十年的新增赤字可能在2.1萬億左右,將其剔除,後續十年較2025年新增赤字在1.3萬億左右(不包括利息)。

接著,延續上述思路,我們將2.1萬億等量扣除在後續每一年,2026年赤字增加約2500億美元。

(2)結合CBO不同基線情形下的未來預測值,進行估計

在減稅和關稅尚未推出時,預期2026年赤字為1.71萬億,目前減稅法案通過後,2026年赤字增加4790億,則2026年實際赤字預估為2.19萬億左右,減去2025年赤字原本預期1.87萬億,增量大致在3200億左右。

綜合來看,2026邊際赤字增量也許在3000億附近。4月和5月的關稅收入較去年同期分別高出160億和200億,年化有望保持在2000-3000億之間,基本可以對沖大部分美麗大法案的赤字。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三、對經濟的拉動值得期待嗎?

我們在此前海外中期展望中曾指出,下半年市場在貿易緩和、減稅落地、聯儲降息等利好下,可能演繹復甦預期。市場交易主體相對簡單,但是否最終兌現,還需要觀察。其中,美麗大法案能夠帶來多少實質性幫助?

鑒於減稅規模遠小於上一次、僅少數富人獲益、關稅衝擊更多人群、醫保等福利支出削減極大損害相關產業和個人就業,對美麗大法案的經濟拉動效果持懷疑態度。

邏輯包括:

(1)本次減稅量級遠小於上輪,但關稅幅度遠大於上輪,考慮到2018-2019美國經濟的走強程度有限,本輪前景亦不能太樂觀

2017年,特朗普減稅幅度在歷史上靠前,個稅方面,各檔稅率均有所下調,最高稅率從39.6%降至37%,企業所得稅方面,從35%降至21%。但2025年美麗大法案,新增減稅只在邊際上修補。

2018-2019年,特朗普貿易戰主要針對中國,且關稅稅率整體僅上升15-20%,但2025年,特朗普對全球多數國家普遍徵稅,且稅率提升均超過10%,對華甚至達到30%(截至2025年7月初)。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數據顯示,2018-2019年,特朗普減稅與關稅政策衝擊下,美國經濟並未出現顯著的、持續的改善,包括企業投資在內均未出現明顯上行。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2)減稅與關稅夾擊下,收入層面或出現「劫貧濟富」,美國消費難有明顯改善

減稅的好處集中在富人群體,窮人不僅改善不大,還需要面臨更大的關稅衝擊和醫保削減的負擔,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總體而言,全社會大多數人群的收入在新的政策組合下,可能出現惡化,僅最高10%收入群體會有所改善。

這一背景下,美國居民消費很難出現明顯支撐。2018年經驗看,當年也是可選消費跑贏大盤,或與收入的結構性分化有關。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3)醫療補助的削減,將帶來醫療產業、居民消費、個體就業全方位的損失,其長期影響需要持續關注

預計聯邦政府在10年內將削減對各州約1萬億美元的醫療補助資金,占同期聯邦醫療補助支出的15%,並將無保險人數增加1180萬。

Medicaid是美國大量人群的主要保險來源,對其生活、醫療、就業有顯著正面影響,削減相關開支,可能使得大量醫院面臨倒閉和裁員風險,低收入群體健康和財務狀況惡化,以及在勞動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2023年數據顯示,Medicaid醫療補助覆蓋了近40%的兒童、80%的貧困兒童、近50%的貧困成年人。並且,相對於白人和成人,Medicaid對少數族裔、殘疾人、患有疾病等特殊群體的覆蓋比例更高。美國醫療服務業是貢獻就業的主要行業之一,且醫院運營、長期醫療服務支出,均大量依賴聯邦政府的醫保相關支出。一旦削減,會造成醫療相關崗位和下游職位的就業損失,預計2026年就業職位將因此下降超100萬個;與此同時,低收入群體醫保負擔增加後,會拖累相關消費,因健康風險更難找到工作。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四、哪些行業更加受益?

對行業而言,「幾家歡樂幾家愁」。

傳統能源、晶元、軍工成為贏家。由於法案中針對企業研發支出抵扣、固定資產投資折舊給予了非常豐厚的激勵,不管是石油天然氣勘探企業,還是正在大興土木的美國本土半導體製造商,抑或是新一輪軍費擴張下的國防承包商,都獲得了更多的資金注入和優惠稅收政策,今年下半年開始,這些行業的資本支出有望大幅擴張。

新能源、大學、醫院面臨壓力。法案中取消了購買或租賃電動汽車最高7500美元的補貼,太陽能和風能開發商也將不再有資格享受特殊稅收抵免,美國的電車和新能源企業可能面臨潛在挑戰。法案針對大學的投資收入和捐贈稅出台了更為苛刻的條款,哈佛耶魯麻省理工等頂尖高校將面臨最高8%的投資收入稅和8%的捐贈稅。醫院則受到聯邦醫療補助下降的威脅。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五、市場走勢:敘事線索包括債務擔憂、關稅立場、復甦交易等

法案對市場的影響邏輯存在多個維度,且敘事方向存在差異。

首先,赤字的上升或繼續催生債務風險的擔憂,債務上限提升也會帶來短期美債的供給潮,美債尤其承壓。

其次,作為關稅的主要對沖,減稅的及時落地,對於特朗普是極大鼓舞,後續恰逢關稅談判,其是否恢復強硬立場,需要觀察,有利避險資產。

最後,財政刺激落地,若疊加後續聯儲降息,以及貿易緩和,下半年市場不排除交易美國和全球的復甦,有利風險資產(但我們前面指出,法案對經濟的實際支撐作用有限,但預期先行)。

短期來看:美債收益率前期下行較多,關稅擾動、債務擔憂、短債發行,均對其不利,或震蕩為主;美股在歷史高位,若經濟數據走弱疊加關稅擾動,不排除在8月前後階段性調整,但下半年復甦交易下,繼續上行;美元的直接影響較小。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美國通脹上行超預期,貨幣政策繼續收緊,美元大幅升值,美債利率上行,美股繼續下跌;美國經濟衰退超預期,美國通脹快速下行,金融市場出現流動性危機,聯儲被迫轉向寬鬆;歐洲能源危機超預期,歐元區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全球市場陷入動蕩,外需萎縮,政策面臨兩難;中美關係惡化超預期;逆全球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供應鏈恢復低於預期,供應端的分裂超預期,以及全球地緣政治動蕩加深,相關資源爭奪惡化;俄烏與中東衝突惡化。

中信建投 | 美麗大法案:經濟影響再評估 - 天天要聞

錢偉:海外經濟與大類資產首席分析師,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覆蓋海外宏觀策略、大類資產、全球流動性、進出口、匯率等。

張溢璨:中信建投證券宏觀研究員,武漢大學學士,杜克大學碩士,負責海外經濟與政策、海外策略、中美關係相關研究。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本周還有機會上看3400美元嗎? - 天天要聞

本周還有機會上看3400美元嗎?

近期全球貿易、地緣局勢的暫時緩和,以及美聯儲維持高利率的前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黃金的吸引力。但從中長期來看,特朗普政府關稅政策所引發的不確定性正進一步累積,此外,特朗普稅改法案的通過導致美國債務再度激增的同時,也必將導致其國內政治、經濟的進一步分裂,對全球政經影響也會進一步蔓延。對於黃金市場而言,...
本周美聯儲紀要,為降息預期再添一把火? - 天天要聞

本周美聯儲紀要,為降息預期再添一把火?

當市場屏息等待美聯儲降息信號之際,一份關鍵文件——美聯儲紀要會議紀要正悄然改寫預期。據追風交易台消息,花旗7月7日研報顯示,即將公布的美聯儲6月17-18日會議紀要將釋放比預期更為鴿派的信號,降息「觀望期」可能在夏末結束。
多因素支撐軍工板塊受關注,航空航天ETF(159227)8日「吸金」近2億元 - 天天要聞

多因素支撐軍工板塊受關注,航空航天ETF(159227)8日「吸金」近2億元

7月8日10:51,國證航天航空行業指數(CN5082)下跌0.18%,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華秦科技領漲2.46%,上海瀚訊上漲2.35%,天和防務上漲2.22%;中船應急領跌4.83%,內蒙一機下跌2.81%。航空航天ETF(159227)盤中震蕩,成交額達2908萬元,已連續8個交易日獲資金凈流入,合計「吸金」達1.91億元。消息面上,近期軍工板塊催化因
AH股早盤走強,創業板漲超1%,創新葯反彈,恆科指漲0.6%,茶飲股再拉升,商品分化,國債下跌 - 天天要聞

AH股早盤走強,創業板漲超1%,創新葯反彈,恆科指漲0.6%,茶飲股再拉升,商品分化,國債下跌

7月8日周二,A股早盤高開,三大股指集體上漲,創新葯走強,晶元股活躍。港股同樣高開,恆指、恆科指早盤走強,醫藥股、晶元股活躍,茶飲股繼續攀升。債市方面,國債期貨走低。商品方面,國內商品期貨分化,集運歐線主力合約漲超5%。核心市場走勢:A股:截止發稿,滬指漲0.25%,深成指漲0.70%,創業板指漲1.13%。港股:截止...
安克創新的一次重大轉折 - 天天要聞

安克創新的一次重大轉折

文丨小李飛刀百萬級召回潮,充電寶的輿論還在發酵。6月26日,民航局緊急通知,禁止攜帶沒有3C標識的充電寶乘坐境內航班。但從資本市場層面看,行業頭部品牌安克創新的股價,似乎並未受到行業地震影響,反而在民航局的通知後逆勢突破。這背後,可能是一場
快錢支付被央行罰款625萬元:違反三項管理規定 - 天天要聞

快錢支付被央行罰款625萬元:違反三項管理規定

7月8日消息,人民銀行上海市分行近日公布行政處罰決定信息顯示,快錢支付清算信息有限公司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違反賬戶管理規定、違反商戶管理規定,被警告並罰款625萬元。本文源自:金融界...
國泰海通:維持航空油運「增持」評級 暑運旺季盈利改善可期 - 天天要聞

國泰海通:維持航空油運「增持」評級 暑運旺季盈利改善可期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泰海通發布研報稱,維持航空油運「增持」評級。航空業重視長邏輯,該行預計Q2航司盈利同比改善確定。暑運迎首個客流高峰,該行預計供需樂觀,票價盈利同比上升可期。建議把握油價波動布局長邏輯。油運方面,該行預計Q2業績同比壓力將明顯改善。OPEC+8月將繼續加速增產,下半年原油增產效應或逐步體現,...
威信電廠實現歷史性經營盈利 - 天天要聞

威信電廠實現歷史性經營盈利

上半年,威信能源黨委緊抓煤電一體化機遇,煤炭與電力協同發展,威信電廠發電量完成28.51億千瓦時,利用小時2376.15小時,實現首次破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