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成立於2016年的浙江麥子媽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於近兩年接連斬獲天貓預製菜相關類目雙11、年貨節銷量榜第一,並闖入艾媒金榜「中國即烹預製菜品牌排行榜」前十強,成為預製菜這條賽道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強大的品牌力背後,年輕的90後創始人翁博成談了談他對「爆品」的理解。
「所謂爆品,需要直擊消費者痛點。」他對這一痛點的覺察,最先源於生活。翁博成坦言,自己與妻子都是「資深吃貨」,同時也是「手殘黨」,最大程度壓減美食上桌前的工序,「讓下廚更簡單」成為這家預製菜企業創辦的初衷。
如今,歷時7年,麥子媽已發展出生製品、熟製品、炸製品三大類近30款產品,多數產品都表現出可持續的生命力。在精細化研發提供了卓越產品基礎的同時,線上線下、B端C端同時發力的渠道開拓戰略又進一步提升了品牌滲透率。
因時制宜,提升研發「精細化」
自成立以來,麥子媽主要經歷了四代產品。伴隨著這種自我迭代和更新,其預製菜產品的口味和品質不斷改善,成本也逐漸降低。
在這個過程中,麥子媽發展呈現出明顯的「因時制宜」性。在不同發展階段,企業在研發推新速率、規模化自動化程度方面均制定了不同策略。
一方面,隨著企業成長,麥子媽推新速率有所降低,但研發呈現精細化趨勢。「不同發展階段對研發有不同需求。」翁博成解釋,在創業初期,為快速佔領市場、創造效益,研發更多追求速度,有時7-15天便能夠推出一款新產品;然而,隨著企業逐漸成熟,容錯率降低,產品研發從求快轉向追求穩定和完美。
據了解,口味還原度高是麥子媽的核心優勢之一,其可以達到餐廳約90%的水平。這一高水平還原度的背後,是一系列「黑科技」的支撐。例如,「-196℃液氮秒凍鎖鮮」等技術的應用,使產品達到「餐廳級」的速烹料理標準。
但更關鍵的因素還在於麥子媽在研發階段設置的嚴格標準和科學環節。
在麥子媽,一款美食在最終面世前,首先需要由多位星級總廚和食品專家組成的廚師團隊確定菜品風味基調;隨後,為實現工業化,食品工程師需要全面考慮菜品從工廠到餐桌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各種情況,在預設情景中進行反覆試驗。
例如,在運輸、銷售過程中,產品可能出現解凍的情況,這些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口味呈現。因而,在研發時需要不斷模擬、試驗,找到保持味道的最佳方式。
「此外,生產各環節的溫度、原材料烹飪手法、調味料配比等的不準確,都會導致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對產品質量產生重要影響。」翁博成解釋,因此,必須要通過反覆驗證,將所有變數數據化、可控化,才能保證產品穩定性。對此,麥子媽已經在杭州投資數百萬元建立了專業實驗室,輔助解決生產中各項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企業走向規模化,相應優勢也在釋放,麥子媽開始加碼自動化,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和市場競爭力。2021年,麥子媽實現營收破億元;近兩年其年營收始終維持著一倍以上的同比增速,月均營收約為2000萬元。
翁博成認為,規模化、自動化也是其第四代產品的主要優勢,但距離全自動化仍有差距,這也是預製菜行業整體現狀。「行業還需要時間沉澱,進一步提升單品需求量和生產規模,真正向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這也是麥子媽未來的方向。」
目前,麥子媽總佔地面積50餘畝的數字化新工廠一期已全面投產,預計二期投產後可再提供16億元產值。工廠內,自動灌裝機、液氮速凍隧道、日本雙螺旋速凍隧道、多頭秤自動包裝設備等先進設備已串點成線,智能化步伐不斷加快。
線上起盤,決勝線下
「最懂供應鏈的品牌型團隊」,這是翁博成對麥子媽核心團隊的定位,也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他看來,供應鏈的核心價值在於生產的穩定性和低成本。
為搭建起穩定供應鏈,麥子媽先後建設起三間工廠,以及自研自用的複合調味料產線;為保證高效發貨,麥子媽還在浙江杭州、江蘇崑山建立起2大倉儲中心。
品牌是這一核心優勢中的另一關鍵詞。翁博成將品牌價值概括為「好吃、便捷、高質價比」。「只有符合這些條件,能夠迎合併解決消費者的核心痛點的商品,才有機會成為爆品。」他表示,只有主動洞察痛點,才能實現消費者高復購率。
那麼,企業如何才能準確洞察消費者的核心痛點?
翁博成的答案是——商機源於生活。2018年,市面上拼接合成牛排大行其道,原切牛排少之又少,他希望給自家孩子做一塊能放心吃的牛排。麥子媽第一款產品正是由此誕生。此後,麥子媽又針對寶媽、廚房小白等進行了大量市場調研,了解這些群體的產品需求。
自2019年面世以來,這款牛排展現出持久的生命力,在上市當年就為公司創造了7000多萬元收入;此後四年該款產品年銷售額仍維持在4000—5000萬元之間。
在市場端的選擇方面,麥子媽的策略是B端、C端雙輪驅動,目前兩部分市場約各佔一半。目前其已為老頭兒油爆蝦、弄堂里、外婆橋等知名餐飲品牌提供服務。
「B端與C端市場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係。」翁博成介紹,C端市場能夠形成品牌價值和定價權,而B端可以提供穩定的產能和利潤,產能的提升也從側面加強了產品面對C端市場時的成本優勢。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湧入預製菜賽道,尤其C端市場營銷進入數字化時代,麥子媽也開始向多渠道發力。早期,翁博成發現,線下門店滲透率較低,覆蓋範圍有限,「以一個日均人流量2萬左右的農貿市場為例,購買預製菜的人可能僅有兩三百人。在此背景下,開闢線上銷售渠道、進行集中宣傳十分重要。」
2019年開始,麥子媽逐漸向抖音、小紅書、天貓等平台拓展營銷觸角,2021和2022年,其連續兩年獲得天貓預製菜相關類目雙11、年貨節銷量榜第一,並斬獲21年天貓最具潛力寶藏新品牌大獎。
「線上是起盤點,但線下仍然是重心和最大市場,同時也是未來真正決勝之地。逐漸提升產品覆蓋線下網點密度,將是總體方向。」翁博成表示。因而,在線下,麥子媽還在探索更多形式和渠道,自營和加盟門店便是其中之一;同時,部分店鋪還在向社區團店轉型升級,以「門店+線上群」的模式推廣預製菜。
專題統籌:喻淑琴 李振
新媒體統籌:譚婷 張楠
設計統籌:林軍明
記 者:丁莉
實 習 生: 梁雅泳 沈星月
出 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財經客戶端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