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朱娟】傳統產業怎樣實現數字化改造?信息技術怎樣引領數字健康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何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6月20日,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河南)院士報告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夢孫、王耀南分別作主題報告,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度解讀。

據了解,俞夢孫是著名航空醫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專家,原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成功把我國第一台航空醫學遙測裝置送上藍天,開創了我國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事業。他還帶領團隊早於美國7年,創造了火箭彈射人體脊柱系統動態響應模型及其安全標準,對我國軍事飛行安全具有里程碑意義。

報告會上,俞夢孫作了題為《解讀「數字健康」》的主旨報告。他認為,必須把中國傳統優秀健康文化與現代科技相融合,抓好「家庭健康系統工程」,以中醫現代化的力量為人民健康作貢獻。
「當前的熱門話題是發揮信息技術引領作用,推進數字健康融合發展。從發展的角度看,這個提法符合現代潮流,但更需要抓住健康的本質。」俞夢孫表示,這個報告從系統觀念出發,重新解讀健康,特別是14億人民健康的原理和途徑,只有把這個搞清楚才能起到作用。

王耀南是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機器人視覺感知與控制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他圍繞中國高端製造需求,開創了機器人自主加工動態規劃與決策控制技術體系,提出系列高速高精視覺感知與自適應魯棒控制方法,解決了多機器人高效協同製造的技術難題,發明機器人靈巧精準作業控制技術,推動了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
在本次報告會上,王耀南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題作主旨報告。他介紹了自動化、人工智慧、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梳理了如何應用信息技術賦能智慧農業、智能製造、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醫療等領域,實現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高質量數字經濟。

「我們一定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特別是要將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放在優先位置,形成良性循環,紮實推進中國式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網路強國、質量強國、數字強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王耀南說。
河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兩位院士的報告站位高遠、知識密集,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厚度,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對河南省更好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突出數字化引領、撬動、賦能作用,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壯大數字核心產業,推進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全面提升數字治理能力,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責編:陶紀燕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製: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