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深入實施製造業當家、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之際,正需要一支高素質技能大軍支撐高質量發展。職業技能大賽為產業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5月18日,廣東省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簡稱「省賽」)集中賽正式開幕,移動機器人、大數據技術應用等多個戰略性產業比賽項目吸引了眾人目光,選手們奮勇爭先、精益求精,務求展現最精彩的技能風采。

移動機器人項目:模擬醫療工作場景
本屆省賽共設置了92個比賽項目,其中40個集中項目比賽於18日-2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吸引了全省21個地市、省屬駐穗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計24支代表隊、524名選手同台競技。
在移動機器人項目比賽現場,選手們正在忙碌地組裝機器人,比賽場地劃分成一塊塊2m×4m的區域,模擬醫院分葯場景,分成護士站、病房、危險品處理等區域。「移動機器人項目比賽持續三天,第一天上午的時間主要是選手搭建、調試參賽機器人,下午需要完成12道賽題的測試。」該項目裁判章安福介紹,本屆比賽主題是醫療服務機器人,正是去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的主題。12道賽題正是為了評估搭建的機器人的核心性能,第二、第三天將進行兩個綜合任務的演示。綜合任務包括為不同的病房分配藥物或回收危險品等任務。
「我們把機器人在醫院工作的場景抽象到賽題中來。」章安福指出,智能機器人在醫療的行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考題中涉及的機器人技術已經實際應用在人們的工作生活之中。這次比賽使用的紅外感測器、陀螺儀、慣性導航等儀器設備,均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中普遍應用,而即將在明年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上,還將使用激光雷達、深度相機等新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需要選手進一步學習和掌握。
記者特別留意到,賽場上出現了2名女選手的身影。來自廣州隊的黃桂珍目前未滿20周歲,她告訴記者,自己從小性格活潑,喜歡富含科技感的事物,「我覺得機器人很厲害,希望自己能對機器人有更多的了解,所以選擇了機器人相關專業。」黃桂珍說,在入讀廣州的技校之前已經對技能競賽有所了解,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成為選手,代表學校、代表廣州出戰。從廣州選拔賽突圍開始,她就開始備戰省賽,包括針對自身抗壓抗干擾能力進行強化,提高與隊友李文博之間的默契、強化突發情況的應變能力等。
數據技術應用:「學歷最高」的比賽項目
在大數據技術應用賽場里,9名選手正緊張地操作著電腦,在上下翻飛的滑鼠和噼里啪啦的鍵盤輸入聲中,選手們需要完成大數據基礎平台中的一個模塊搭建,在多台伺服器的雲環境中,區分出主節點、次節點,讓數據可以儲存在多個節點上面。這是一個馬拉松式的比賽,將分為3天共15個小時。
大數據技術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到社會上的各個領域,當今流行的「各行各業+互聯網」的背後,都需要有大數據的加持,大數據技術應用已經成為了一項新職業,也是市場上人才比較緊缺的一個職業。這個職業有什麼用?項目裁判長陳昀向記者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國內有大學會根據學生的飯卡的消費數據,來確定貧困補助生的名額。這背後就是應用了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學生飯卡消費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學生的消費行為,就能確定他是否需要補助。
作為緊貼時代發展的職業技能大賽,本屆省賽把大數據技術應用作為新職業項目納入比賽。本次比賽主要考察選手在大數據領域裡面所具備的能力,包括是否熟練掌握大數據平台部署管理、離線數據處理、數據挖掘分析、數據採集與實時計算、數據可視化、綜合分析等工作內容。
大數據技術應用項目也是本次集中賽中「學歷最高」的比賽項目。該項目共有9人蔘賽,1個博士,三個碩士,本科以上學歷共有7人。人社部門分析認為,大數據技術是一個新的工種,很多學校尚未開設類似的專業,因此學生比較少,再加上技術含量比較高,所以參賽的選手呈現出學歷高、年齡高的特點。

增添大灣區元素 澳門首次受邀參賽
今年的大賽增添了粵港澳大灣區元素。其中澳門特別行政區首次受邀參賽,他們派出11名選手參加9個賽項。澳門代表團領隊吳慧青對記者表示,這次參賽選手大多來自澳門大學,也有中學生,甚至還有兩名選手已經在美國讀研了,這次是特意回國參加比賽的。據其透露,澳門選手曾在2017年舉辦的世界技能大賽中奪得網站設計與開發項目冠軍,因此在這個項目有一定的積累和優勢。「這次比賽我們主要目的是交流,跟廣東省各個代表團互相交流學習,希望我們澳門選手能夠發揮到最好的成績。」
此外,香港特別行政區職業訓練局也派出官方技術觀摩團,「沉浸式」感受各競賽項目競技風采。
校企合作簽約 共同培育產業人才
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是國家戰略性人才。目前廣東省技能人才總量已達到185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萬人,佔比達到34.1%。職業技能競賽是技能人才培養、選拔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廣東每年舉辦的全省職業技能大賽涉及100多個賽項,直接帶動全省每年約180萬人次參加崗位練兵、技能比武。
大賽不僅是練兵比武的平台,還是增進校企更緊密合作的平台。在比賽第一天,深圳技師學院5所技工院校分別與深圳廣電集團等12家單位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通過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署,「政、校、行、企」多方聯合,緊密合作,全方位促進高技能人才聯合培養。
本次大賽全面向社會公眾開放,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組織線上觀賽。深圳市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還組織了師生前往賽場觀摩,把「課堂」搬進賽場,將技能競賽和技能展示交流有機結合。通過組織觀摩賽事活動,為技能人才提供互學互鑒的平台。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何穎思 王納 通訊員 粵仁宣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廖雪明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