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國內生產總值的縮寫,是衡量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最重要指標。
GDP的計算方法一般有三種:第一種,生產法;第二種,收入法;第三種,支出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分析過支持法GDP的構成比例。數據顯示2022年,按照支出法GDP來計算,大約55%來自於最終消費, 42%來自於資本形成,還有3%左右來自於凈出口。
今日的數據,從最終消費這一個環節出發,來觀察各消費類型在歷年最終消費中的構成比例。
在最終消費環節,GDP由兩大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居民的最終消費,另一部分是政府的最終消費。
居民的最終消費又分為農村居民的最終消費和城鎮居民的最終消費。
所以,我們可以把最終消費劃分為三大板塊,即農村居民最終消費,城鎮居民最終消費,和政府最終消費。
再利用當年最終消費的總數值,計算得到各種消費佔當年最終消費的比例,繪製成如下所示的圖表。
農村居民消費佔支出法GDP最終消費的比例,在1980年是48%,2000年下降到24%,2020年進一步下降到15%。這跟農村居民大量遷移到城鎮、在過去幾十年間快速實現城鎮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此消彼長,與農村居民消費相對的城鎮居民消費,在1980年佔GDP最終消費的比例為31%,2000年上升到49%,2020年進一步上升到54%。
與居民消費相對應的是政府消費。政府最終消費在1980年的比例為21%,2000年上升到26%,2020年進一步上升31%。40年間,政府最終消費佔支出法GDP中最終消費的比例,上升了10個百分點。
從縱向來看,政府消費在最終消費環節所佔的比例在持續增加,雖然2001年度略有下降,但不影響整體持續上升的大趨勢。
這個比例是否合理,除了要與本國的歷年做縱向對比外,還應該與其他國家做橫向的對比。
與其他國家同期的對比數據,我們將在下一篇中分享,歡迎關注本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