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期)

2023年05月08日20:55:02 財經 1383

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

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期) - 天天要聞

銀保監會:2022年保險業償付能力指標維持在合理區間

銀保監會通報2022年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情況顯示,2022年,保險業償付能力指標維持在合理區間,風險總體可控。

2022年,保險業運行平穩。一是保費收入穩步增長。2022年,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4.7萬億元,同比增長4.6%。其中,財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8.9%;人身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4萬億元,同比增長3.1%。二是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2022年末,保險業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6%,遠高於100%的達標線。其中,財產險公司、人身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8%、186%、300%。三是 風險綜合評級結果整體保持穩定。2022年末,保險業風險綜合評級結果為:風險小的A類公司49家,風險較小的B類公司104家;風險較大的C類公司(即中風險公司)16家;風險嚴重的D類公司(即高風險公司)11家。

(中國銀保監會微信公眾號)

點 評

銀保監會完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實施償付能力新規則,引導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資本市場發展;修訂發布《保險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增加風險處置資源;完善償付能力監管評估體系;積極推進保險公司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有關工作,有效引導了保險業的運行平穩。

銀保監會:如期完成「明天系」保險機構接管

銀保監會發布《關於2022年度保險業償付能力監管工作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指出,2022年,銀保監會持續引導保險業回歸保障本源,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群眾質效,加強風險防範化解能力,保險業償付能力指標維持在合理區間,風險總體可控。《通報》提到穩妥有序推進高風險機構風險處置工作,如期完成「明天系」保險機構接管。

(中國銀保監會微信公眾號)

點 評

銀保監會創新處置模式,建立風險處置專項工作機制,成立專班或專責組推動高風險機構風險化解,推動地方政府落實屬地責任,制定風險處置方案,對高風險機構實行貼身監管,有助於防範流動性、涉眾事件等風險隱患。

證監會:推動科技創新領域企業發行REITs

近日,證監會制定印發《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要求,優化融資服務機制,實行科創企業「即報即審、審過即發」的「綠色通道」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科創企業參照適用知名成熟發行人制度,大幅縮短科創債審核註冊時限,提升科創債全鏈條業務服務質效等。

(證監會)

點 評

《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對於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加快提升科技創新企業服務質效,促進科技、產業和金融良性循環,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具有積極作用。

孫天琦:需關注地方隱性債務對當地中小法人銀行的潛在風險

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近日表示,目前一些中小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從資產端看,有些銀行的貸款佔總資產的比重低、非貸款類資產佔比高。從負債端看,有些銀行的居民儲蓄比重低,批發性資金來源佔比高。這種商業模式是市場演化的結果,是多樣化商業模式的一種,問題是這些商業銀行是否都具備了相應的微觀和宏觀風險管理能力,金融管理部門監管能力能否跟上,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此外,還需關注地方隱性債務對當地中小法人銀行的潛在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

黃益平等:提升金融監管效能的八點建議

提高金融監管的效能,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危機,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是一項系統工程,應堅持順應市場、統籌政策、夯實監管、支持創新的原則。具體的政策建議如下:第一,加快金融監管的立法和制度建設,明確監管目標與職責,合理區分監管與宏觀調控、監管與經濟發展、監管與金融行業發展。第二,提高微觀審慎監管標準,加強對金融機構日常業務經營常規化、動態化監管。第三,建立監管問責制度,加強監管政策的落地與執行,明確依法取締非法金融活動(無牌經營金融業務)的部門和程序。第四,進一步完善「雙支柱」宏觀調控框架,明確宏觀審慎政策的職責邊界和權責劃分,不斷豐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箱。第五,統一地方金融監管的標準與政策,明確地方金融監管的權責匹配,加強中央與地方、地方各級之間的監管協調。第六,以金融監管創新支持負責任的金融創新,利用數字技術為監管賦能;同時,大幅增加包括編製、經費與技術方面的金融監管資源的投入,提升監管能力。第七,央行、監管與財政應共同構建國家金融安全網,設立金融風險處置基金,同時更多地依靠市場方式取代政府的隱性擔保,防範與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第八,在機構監管模式中應重視功能監管對提升監管效能的作用;借鑒「雙峰」監管模式的經驗,加強審慎監管與行為監管。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期) - 天天要聞

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期) - 天天要聞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期) - 天天要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設立於2005年,原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實驗室」。這是中國第一個兼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國家級金融智庫。2015年6月,在吸收社科院若干其他新型智庫型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更名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2015年11月,被中國政府批准為首批25家國家高端智庫之一。

每周監管資訊(2023年第17期) - 天天要聞

本公眾號獨家文章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摘編。如若轉載,請聯繫我們,並註明來源,文章標題文字和內文文字(包含文末責任編輯)禁止二改!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相關責任,謝謝理解和配合。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 天天要聞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消費主義陷阱如同隱形的漩渦,悄然吞噬著年輕人的財務健康與精神世界。它通過廣告轟炸、社交媒體渲染、金融工具誘導,將「買買買」包裝成生活意義的源泉。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 天天要聞

衣食住行,哪些價格在上漲?

當前「衣食住行」價格普遍上漲,但漲幅因品類、區域而異,以下是具體分析:一、衣:成本驅動型上漲原材料漲價:棉花價格同比上漲20%-30%,滌綸等化纖原料漲幅超40%,導致服裝成本增加。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 天天要聞

年輕人該如何避免被消費主義洗腦?

年輕人應通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培養理性消費習慣、提升金融素養與批判性思維來抵禦消費主義陷阱。以下為具體策略:一、認清消費主義洗腦的核心套路心理操控術價值觀綁架:通過廣告、影視劇將商品與「成功」「幸福」強行關聯(如「愛她就買XX」),讓你誤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 天天要聞

怎樣才能讓自己一直保持低購物慾

保持低購物慾需構建「心理-行為-環境」三重防禦體系,以下為結合心理學實驗、極簡案例及數據的實操指南:一、認知重構:用延遲滿足馴化多巴胺30天冷靜期法則實施方式:將非必需品加入購物車或收藏夾,設置30天倒計時。若到期仍覺需要,再啟動購買流程。
或是股神最後一次 - 天天要聞

或是股神最後一次

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召開,巴菲特在會上宣布,年底交棒給接班人,所以,雖然巴菲特沒說,但很可能這是巴菲特主持的最後一次參加股東大會,未來巴菲特不再是決策者,那麼是否參與股東大會完全看巴菲特自己的意願....
金價,大幅下跌! - 天天要聞

金價,大幅下跌!

「五一」假期期間,記者對黃金消費市場進行走訪發現,隨著國際金價高位回落,疊加節日促銷,品牌首飾金報價普遍跌破千元/克大關,部分品牌首飾金報價重回「8字頭」。資料圖,圖源:新華社金價回調Wind數據顯示,近期,國際金價整體回落,COMEX黃金期貨5月2日收報3247.4美元/盎司,相比4月22日高點的3509.9美元/盎司,下降7...
國際金價回落,有品牌金飾報價重返「8字頭」,金價後市走勢如何? - 天天要聞

國際金價回落,有品牌金飾報價重返「8字頭」,金價後市走勢如何?

每經編輯:畢陸名Wind數據顯示,近期,國際金價整體回落,COMEX黃金期貨5月2日收報3247.4美元/盎司,相比4月22日高點的3509.9美元/盎司,下降7.48%。受金價回落影響,品牌首飾金報價普遍跌破千元/克大關。其中,老廟黃金報價987元/克,六福珠寶、老鳳祥、周六福、周大福報價998元/克。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五一」假期,各大...
美財長稱美印可能達成協議 - 天天要聞

美財長稱美印可能達成協議

4月29日,美財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的專訪時,稱有許多國家在和美國進行談判,而他認為印度會是首批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之一。 這並非完全沒可能,但關鍵在於印度是一個金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