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2023年02月17日18:29:03 財經 1940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很多外貿企業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國際市場的變化。不接觸外貿行業的朋友可能不知道,目前我國外貿企業手持訂單的數量正在加速萎縮,很多企業乾脆無單可做,這就是為何國家最近幾年一直在推動消費市場內循環的原因所在。

說到外企離開我國,很多人肯定會拿人口紅利和國內龐大的市場需求說事,他們認為外企壓根就不可能撤出中國市場,可現實情況真的有那麼樂觀嗎?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一、外企加速撤離

說到外企撤離,我們可能僅注意到像家樂福三星電子這樣的大規模企業,很少關注到身邊的變化。其實國內不少外國品牌早在多年前就被賣給了國內企業,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肯德基麥當勞,被收購是外企撤離我國的主要方式。實際上,目前國內外企的確存在規模化撤離的跡象,不過從產業結構上看,離開我國的外企大部分都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或餐飲服務業。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近幾年「經濟內循環」概念在國內爆火,這是國家在預判到國際環境會發生深刻變局後做出的決斷。實際上,充分利用國內大市場優勢做大做強國產品牌,確實可以抵消一部分外企撤離後的產生的影響。不過整體來看,我們還是過於低估外企想要離開我國的決心,或者說外企離開我國後,反而可以獲得更大的利益。

二、缺乏籌碼的「挽留」

在以往的認知中,我們可能認為國內有充足的勞動力,還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外企撤離我國後可能無法控制生產成本,到時利潤必將受到衝擊,可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其實早在疫情爆發前,我國的整體製造業成本已比越南、印度的工廠要高出幾倍。而這是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必然結果,現實是發展不可能回到過去。

再來看市場需求,相比於國內14億人口的大市場,全球市場的份量顯然更重。部分外企在離開中國以後,營收非但沒降低,反而還實現了超額盈利,我們不要再天真的認為別人永遠都離不開我們的市場。從消費能力上說,國內14億人口的實際消費能力可能遠沒有你想像的那樣強大,我們能提供的消費「籌碼」並不算大。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當然,外企撤離這件事我們也不必感到過度悲觀,因為其中大部分的企業都是勞動力密集型行業或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服務類行業。

在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下,國內企業完全可以取代外企的作用,真正值得我們關注的應該是技術革新領域的市場趨勢。不要指望別人會把最具競爭力的產業或技術轉讓給你,而在吸引外資的框架內,我們也必須建立適當的篩選機制。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三、認清現實

在外企大批量撤離的問題上,不排除有政化操弄的影響,不過大搞「脫鉤斷鏈」,肆意設置貿易壁壘,最後的結局必定是兩敗俱傷。與其說是操弄,不如說是堅定地維護自身的利益。面對這種局面,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認清現實,儘快用本土企業填補外企撤離後的產業需求,同時充分挖掘就業崗位,兜底民生底線。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在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上,我們要積極培育本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大膽走出去,去搶佔國外的市場份額同時進一步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國內消費的潛力真正挖掘出來。只有做好國內大循環這篇文章,我們的經濟發展才能有行穩致遠的基礎。

目前全球正值產業結構變革的關鍵期,晶元、人工智慧生物工程等領域的技術革新日新月異,我們只有抓住產業革新的機遇,才能塑造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曾堅信外企不會撤出,中國有廉價人工、龐大市場,現實如何? - 天天要聞

總結

我們曾堅信外企永遠都不會選擇放棄中國市場,畢竟我國有充足的勞動力和市場空間,不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我國目前掌握的「籌碼」並沒有多麼誘人,我們要學會正視別人的發展。

要想擺脫外企持續撤離的影響,擺在我們面前的無非兩條路:要麼提振國內消費市場、要麼培育出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在產業變革期內掌握髮展主動權。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洋客商告訴你,「一帶一路」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 天天要聞

洋客商告訴你,「一帶一路」市場的正確打開方式

第137屆廣交會第三期5月1日-5日舉行,本期以「美好生活」為主題,展覽題材包括玩具及孕嬰童用品、家用紡織品、文具、健康休閑用品等。展區內不僅承載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嚮往,也搭建起中國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貿往來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