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2022年11月26日23:55:02 財經 1390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見圖

貨幣政策調整要到12月5日才實施,但是並不妨礙在中國經濟的各個領域,提前引發了一波輿論和情緒的高潮出現,特別是股市和房地產領域,各種解讀和分析,其中不乏好像儼然「錢已到賬」理所當然的一些觀點。

毫無疑問,央行降準是大事,熱度和關注也在情理之中。當然也有些浮躁,效果如何先不說,反正躁動的市場輿論反應是有了。

降准消息熱度之外,在中國經濟環境中,還有另一個熱度並不高,關注度不夠,但是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關注意義的事件:

全體國人最不願意見到的一幕還是發生了,一邊是城裡人每天吃著十幾塊一斤的高價蔬菜,另一邊,忙碌了一年的農民卻不得不親手毀掉自己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蔬菜。

就在最近,山東曹縣農民忍痛毀掉自己近十萬斤蔬菜這件事引發了全網的心痛。要知道十萬斤蔬菜什麼概念,且不說經濟上如果只賣一塊錢一斤的話,也得有個十萬塊,光是看這些菜本身的價值就讓人難受不已。

農民日報上發布了一篇文章叫「農民緣何毀菜?勿讓『加碼』傷農。」

其實看標題諸位大概就知道文章里講的是什麼:

一位山東曹縣農民遭遇「芹菜賣難」的視頻在網路上引發爭議,農民低頭看向已經犁平的土地,計算著有將近十萬斤蔬菜就這樣被毀掉,場景令人心碎。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一熱一冷的兩個經濟動向,實際上揭示了很多當下中國現實經濟環境的一些實質性問題和關鍵。

這篇文章,就將基於對這兩個重要動向有依有據地梳理復盤,挖掘本質,對中國經濟當下所正在面對的一些核心問題和矛盾,進行一次有態度,有深度,有專業的深入討論和分析研究。

關注動向,把握本質,看清主線,研判趨勢,指導行動。

本文已反覆自查合規,不碰紅線,語言平和公允,不帶價值導向。

內容有依有據,分析理性客觀。

硬核內容,錯過不再。

以微見著,洞察先機,把握趨勢,指導決策。

PS:

  • 文章略長,內容的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耐心,並且需要進行思考。
  • 內容不求討好所有讀者,寫作分享也是一個閱讀群體和寫作群體互相選擇的過程。
  • 每個人的認知層次不同,不做強求,這篇文章的內容不是什麼大路貨,也不是什麼看完能夠帶來輕鬆愉悅精神滿足的爽文,請結合自身需要和認知需求理性看待。
  • 頭條獨家文章,抄襲搬運必究!

(如果這篇文章在其它資訊平台被看到,不用懷疑,就是抄襲搬運,厚顏無恥)

選擇大於努力,思維決定層次,是任何時代任何環境下的重要規則。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1

從少有人能看到的角度,解析2022年第二次的央行降准:有哪些弦外之音?


央行年內第二次降准落地以後,房地產和財經媒體一片歡騰,感覺大家對接下來的樓市和周一的A股已經迫不及待了。

沒有任何潑冷水或者唱反調的意思,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央行在隨後的答記者問中的措辭——不搞大水漫灌。

要知道,全面降準是典型的需求側總量調控工具——準備金率一降,所有市場主體都會受到影響,跟結構、跟精準調控沒半毛錢關係。

那麼,為什麼央行要衝突著表態呢?

降准就是擺上檯面的放水,準備金比例降低了,銀行和金融機構能夠調用的頭寸更多了,不說大水,也應該是加水了吧?

還有,以前(除了今年)降准幅度多為0.5%,甚至1%,但這次僅為0.25%,這是為什麼呢?

經濟局面到底緊張不緊張?

緊張的話,為什麼要壓縮降准幅度;

不緊張的話,為什麼降得這麼迅速?

所以,在央行降準的消息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看懂這一次央行的降准落地動向的「弦外之音」,至關重要。

首先來看,本次降准,有一個很重要背景被市場和各方所忽略,當然這樣的忽略也有可能是刻意的,那就是2022年11月份以來,中國的債市出現大幅調整,直接殺出了金融危機的味道,這就直接觸碰到了監管層的底線。

資管新規今年1月開始正式施行。按照規定,銀行凈值產品出現波動是正常的。

但在這次大跌後,監管和各路官媒並沒有把它當做打破剛兌的一個好案例,而是紛紛出來心理按摩。

銀行低風險理財和以債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各類債基的大跌,對於經濟環境的穩定帶來的衝擊,不是開玩笑的:

一方面,大資金在中國的經濟環境裡面遵紀守法,都找不到什麼安全穩定的標的,這樣的影響非常惡劣,會直接加大中國國內資本向外逃逸的動力;

另一方面,債市下行的預期已經形成,甚至短期內踩踏套現的趨勢已經形成,如果不加以遏制,那麼一旦形成規模效應,對中國經濟和貨幣的穩健環境,會產生難以控制的風險。

所以,央行本次降準的目的更大的可能是為了穩定債市,調整債市預期。

不是什麼房地產市場,也不是金融市場,而是債市。

其次,全面降準的名大於實。

上面提到,「不搞大水漫灌」和全面降准之間是衝突的,那麼央行為什麼還要「一意孤行」?

因為央行只是在用降准調動預期,沒想著會用它來解決問題。

大家能看到,這一次央行全面降准只降了0.25%,低於歷史上常用的0.5%和1%的幅度。

這意思就是說,降准不能解決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的問題,央行只是在為各項工作各項舉措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主要工作還要看下面供給側那幾個部門。

既要為了預期,同時又不能大水漫灌,那小水漫灌就是央行能做的最好需求側選項了。

現在的情況,某種程度上講央行這就是緩兵之計。

信用埠不寬鬆,就是典型的葯不對症。真正需要金融支持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經營單位,面對的問題是貸不來款嗎,是利率太高嗎?

怕是開不了門吧。但是開門和做生意,各種經濟和商業活動能不能進行,這事兒是央行這樣的金融部門能決定的?

實際上當下中國經濟的現實問題,是錢不夠的問題嗎?

不是,是流動性的問題,但是從央行的角度,也只能在職權範圍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看清本質:寬鬆的貨幣政策並不是對症的良藥,它只是鎮痛劑,只能延緩和掩飾問題。

人在沙漠,腰纏萬貫,缺水少食,更多金錢,是不是只有刺激和預期的效果?

這個本質,有幾個財經媒體和房地產媒體,會擺到檯面上來說?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2

農民無奈毀糧:一個關鍵而又危險的經濟信號?


山東曹縣農民將10萬多斤蔬菜毀在地里,然後將土地犁平。

原因在於當地層層加碼的「物流腸梗阻」。凡是外地來拉菜的車,必須提前三天進行報備,而鄭州和西北五省的貨車,即便提前報備也過不來;

本地的貨車要拉菜外出,即便不經過風險區,回鄉後也要居家隔離七天。

於是,在冬天正是蔬菜緊俏的時節,一方面是想賣的蔬菜想出縣城比登天還難,但是時令不等人,菜爛在地里,地要輪作,只能全部毀掉;

另一方面是消費者承受高物價,六個錢包被掏空。

這次是各路官媒紛紛發聲,譴責這種層層加碼的「物流腸梗阻」現象,並且搬出了20條這個武器,質疑當地是不是違反20條?是不是「加碼傷農」?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網路

交通運輸部曾經明確貨車通行「即采即走即追」的要求。

簡單地說,貨車前來運菜,司機只需採集了核酸樣本即可繼續前行,連核酸結果都不用等。更不能因為是「外地車」,就要區別對待、層層審批。

然而各地在執行中卻紛紛走樣、層層加碼,把貨車司機折騰得要死,原因何在?

因為這時候交通部說了不算,一切都要為防控讓路。

加碼了,最多就是批評一下,對我自己的傷害最小,菜爛在地里,損失是別人的又不是我的;一旦不加碼,出了問題就吃不了兜著走。該怎麼辦,這賬誰都會算。地方官員也是行動人,也要趨利避害,追求自身利益的穩定和最大化,路怎麼走,就是註定的。

苦的是農民們,一季的生產血本無歸。

但凡是個三觀正常的人,都應該明白,對於農民來說,毀菜平地意味著什麼。

大規模毀掉物資,在任何時候,都意味著供給減少、財富毀滅、民眾變窮,這對經濟來講是一個極其不祥的預兆。

在某些愚蠢的經濟學家和歷史學家看來,是「產能過剩」了,所以「黑心資本家」寧願「倒牛奶」,也不願意讓飢腸轆轆的民眾果腹。

這一次中國出現毀菜平地的現象,本質上和西方經濟危機時期倒牛奶,是完全不一樣的,就不是一個事情。如果有人敢將這兩個事情聯繫在一起,有一個算一個,直接舉報,簡直就是居心叵測,惡意明顯。

從經濟運行的基本邏輯層面出發,這一次曹縣農民自毀十萬斤蔬菜的事情,本質上,是經濟生產活動,遭到了外力的破壞。

生產遭到破壞,除了自然災害,總是干預主義的結果,無一例外。

誰要是再說所謂生產過剩、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的固有缺陷,那隻能說明他胡言亂語,睜眼說瞎話。

中國不是資本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危機明目張胆,大張旗鼓搞倒牛奶運動的目的是資本家的利潤追逐營銷活動,向市場傳遞牛奶稀少的預期,才能漲價,不然,偷偷摸摸悄無聲息的倒,也不會成為經濟危機經典案例吧?

農民無奈毀菜平地,在中國的經濟環境中,是一個非常關鍵而又危險的經濟信號。

試想,假如出問題的不是蔬菜種植一個行業,而是許多行業,結果是什麼?

工廠倒閉、百業蕭條、供給奇缺、工資下降、物價上漲、工人失業……不幸的是,這正是我們目前面臨的狀況。之所以還能撐很長時間,原因在於,40年改革開放積累的巨額資本,還經得起這樣的消耗,但是,照這樣下去,地主家也會沒餘糧的。

相信這個事情一定能夠引起國家層面和頂層設計的警惕和關注,值得拭目以待。

如果生產破壞的的趨勢蔓延和持續下去,不堪設想。

如果中國經濟根基的農民群體的生產活動和市場循環都無法得到保障,那麼這樣的待遇,凌駕於一切經濟活動之上,是必然趨勢。

這一次,我為中國的農民群體發聲。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3

趨勢研判:中國的經濟系統,前所未有的期盼核心問題的解決


先看現實情況,進行一個系統復盤梳理:

11月各地疫情再起,截止到11月25日,北京現存確診2784例,河南現存確診2542例,廣東現存確診10735例,新增無癥狀7605例,重慶現存確診2460例,新增無癥狀6242名。疫情反覆,部分城市在放鬆管制之後又再度收緊對供應鏈也造成一定影響,居民收入和消費也受影響。

10月以來經濟下行壓力又明顯加大。10月PMI數據跌入收縮區間,金融數據超預期的大幅下跌,出口數據近兩年首次轉負,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增速回落,房地產開放投資仍是主要拖累,消費回暖也並未看到,所以寬貨幣的支持是有需要的。

近期債券和理財產品出現贖回潮,債券市場迎來大跌。截至11月17日,銀行理財40562隻存續產品中,1995隻銀行理財產品破凈值,破凈率達到4.92%。出現這樣的問題和近幾年銀行理財子公司快速發展以及理財產品估值方法凈值化轉型有關。然也有近期經濟恢復預期升溫,流動性邊際收收緊有關。凈值回調引發贖回,贖回多引發資產拋售,進一步加劇凈值下跌,贖回量加大,形成了負反饋。央行此次降准可以應對債券市場的流動性問題。

海外加息潮對我國貨幣政策掣肘效應略有減弱。美聯儲近期有加息幅度可能有所放緩,儘管調高了終端利率目標,但由於短期通脹壓力減弱,10月美國CPI同比僅為7.7%,加上美國衰退預期不斷升溫,12月加息50BP是大概率事件。

目前市場國內主要關注兩大影響因素,一是公共衛生政策的調整;二是房地產能否恢復。

前者,能夠釋放經濟活力,解放需求,後者,能夠穩住經濟和金融基本面,缺一不可。

經濟的擰巴,各種魔幻時間的頻發,疫情是一個關鍵的因素,畢竟疫情影響了大家的信心。

現在已經出現了微妙的變化。

國家和地方上似乎出現了分歧,現在就是等這個分歧消除,飯是一口一口吃的,急不來。

後續怎麼走,標題已經給出了答案:中國的經濟系統,前所未有的期盼核心問題的解決。

謹慎樂觀,靜候花開,這個層次的博弈和疏通,非常考驗國家的管理智慧。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寫在最後:

基於現實,從經濟關係和商業邏輯的角度,分享幾點個人觀點


降准肯定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對經濟環境中擰巴和堵塞的現實視而不見。

該有的分析文章已經說的很到位了,說實話,寫這樣的內容,是很有壓力和挑戰的一件事。

文章最後,分享幾點個人觀點,不一定對,權當拋磚引玉,供各位讀者朋友們討論和參考就好:

1,降准對於當前中國經濟現實環境來說,一定是好事,這沒有爭議。

水池裡的水位增高後,壓力就會加大。水壓足夠大,也能衝破阻礙。

即便沖不破,一旦央行把出水孔清理乾淨後,可不就是大水漫灌了嗎?

並且在出水孔沒有被清理完之前,這央行恐怕還會不斷地往水池裡放水。

這或許也是國家經濟管理的一個當下的應急思路,所以對於國家的初心,是一定要看準,理解到位的。

2,疫情管控,是當下一切經濟活動和資金配置的關鍵考量變數。

疫情管控這個話題不展開多說,實際上深層次涉及的博弈和利益,人性,管理等等層面的問題,不可能短期內就能產生質變。

所以,對於個人和經濟個體而言,保持理性和謹慎,量入為出,是非常必要的。

只能說到這個份上,字裡行間的善意,大家仔細就好。


以上,就是對2022年11月份以來,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重要動向,進行的專題深入分析和解讀內容,和各位讀者朋友們,進行一個交流和分享。

心存善念,廣結善緣。

中國經濟環境中,兩個熱度完全不同,但是絕對值得關注的重要動向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頭條圖庫

根據國家有關部門的最新規定,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關於置業,投資等行為的明確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以上正文,來自@熊貓貝貝小可愛

交個敢說真話,會說實話,善於觀察的年輕人朋友,可好?

原創寫作分享不易,如果覺得文章不錯,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本人

實力原創,頭條獨家,如有抄襲搬運侵權行為,必究!

有問題歡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問必答,謝謝各位。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AR含金量爆表,AI時代被低估的歌爾股份 - 天天要聞

AR含金量爆表,AI時代被低估的歌爾股份

2025年伊始,人工智慧領域捷報頻傳,以DeepSeek、Manus、阿里Qwen為代表的國產AI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嶄露頭角。與此同時,國際AI巨頭如OpenAI、Anthropic、Google等也在持續創新,推出了GPT-4.5、Claude 3.7 Son
百元檔全能選手:漫步者X1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 天天要聞

百元檔全能選手:漫步者X1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體驗

音樂是通勤、運動期間不可或缺的陪伴,目前無線耳機的種類較多,比如頭戴式、耳掛式、半入耳式以及入耳式等等,但我始終偏愛半入耳式設計——它完美平衡了佩戴舒適性與環境感知能力。近期體驗的漫步者X1 Evo真無線藍牙耳機,不僅延續了半入耳式結構的先天優勢,更以進階藍牙
價格屠夫再度出手,神舟發招,遊戲本市場迎來動蕩 - 天天要聞

價格屠夫再度出手,神舟發招,遊戲本市場迎來動蕩

眾所周知,在筆記本市場上,神舟一直都是性價比的代名詞,其它品牌很難再性價比上與神舟一較高下,哪怕是小米也得低頭,所以,神舟旗下的筆記本電腦也是一直深受眾多學生黨、遊戲黨的喜歡,積累了大量的口碑和好評。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 天天要聞

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試著將微信這個功能關閉,再用一年也沒問題

在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我們越來越依賴這些小巧的設備來處理日常的工作、學習和娛樂。然而,隨著手機應用功能的日益豐富,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手機內存總是不夠用。尤其是在安裝了大量應用,尤其是像微信這樣的社交巨頭之後,手機存儲空間往往會捉襟見肘。今天,我們就來探討
載人無人機首次在西藏3000米高空亮相 - 天天要聞

載人無人機首次在西藏3000米高空亮相

4月5日,西藏林芝第二十二屆桃花旅遊文化節上,億航智能桃花載人無人機E-VTOL首次亮相海拔3000米高度,並成功首飛。首飛現場,無人機緩緩升空,引得市民、遊客紛紛駐足仰望,降落之後,大家圍攏過來,近距離參觀體驗並拍照留念。據悉,億航智能已在國內合肥、杭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