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基金扎堆「閉門謝客」。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僅11月24日當天,就有包括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中歐基金在內的多家基金公司旗下16隻債券型基金(份額合併計算,下同)發布暫停大額申購等業務的公告。若將時間拉長至近一周來看,宣布暫停大額申購的債基則多達47隻。有業內人士指出,基金管理人當前密集暫停旗下債基大額申購或與債市震蕩下跌等原因有關,這也是基金管理人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舉措。但目前債市調整已接近尾聲,後市有望回歸正常波動狀態。

債基「謝客」動作頻頻
多隻債基於近日發布公告表示暫停或限制大額申購等業務。11月24日,富國基金發布公告表示,旗下富國匯遠純債三年定期開放債券自11月28日起暫停大額申購、轉換業務,並對單個基金賬戶日累計金額超過50萬元的申購及轉換轉入業務申請進行限制。
據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該基金的規模合併值約為110.41億元,四季度以來其A、C類份額收益率分別為0.32%、0.36%。
除富國匯遠純債三年定期開放債券外,11月24日,還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合計15隻債基也發布了暫停大額申購公告,包括工銀彭博國開債1-3年指數、廣發理財年年紅債券、工銀1-2年農發債指數、萬家增強收益債券等。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從近一周的情況來看,除上述產品外,還有31隻債基也密集發布了暫停大額申購公告。就公告內容而言,相關債基的大額申購限額從1000元至5000萬元不等。例如,廣發理財年年紅債券自11月24日起,調整投資者單日單個基金賬戶申購及轉換轉入基金的業務限額為1000元。但也有產品如工銀彭博國開債1-3年指數限制申購金額為5000萬元。
至於暫停大額申購、轉入的原因,上述基金管理人均在公告中表示,此舉是為保護基金持有人利益。
債市調整已近尾聲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近期債市波動較大,很多債券品種價格急跌,同時也出現了「踩踏」現象。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紛紛贖回債基,進一步推動債基凈值的下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當前較低凈值進行大額申購,新進的資金還可能會攤薄原持有人的收益,進而損害目前已持有的投資者的利益。因此,為了保護持有人利益,部分基金管理人會採取暫停大額申購的方法。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也指出,在本輪債市震蕩中,「贖回-賣資產-凈值下跌-更多贖回」的負反饋成為放大震蕩的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債基暫停大額申購是在市場預期不穩定、投資標的選擇較難且部分標的資產開始回調之際,為了打破可能出現的負反饋,維護現有投資者收益、產品正常運營和公司品牌而採取的措施。」楊海平解釋道。
正如上述分析人士所說,近期債基業績普遍表現不佳。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23日,四季度以來,多達3634隻債基(份額分開計算,下同)收益率告負,占債基總數量的73%。整體來看,債基的平均收益率為-0.34%,其中,444隻債基的收益率跌超1%,16隻產品跌5%以上,還有2隻債基跌超10%。
債市自出現大幅回調距今已近兩周,而近日,華創證券在名為《贖回,快結束了》的債券日報中指出,債市贖回潮進程已經過半,臨近結束。對此,楊德龍表示,目前債市調整確實已近尾聲,後市可能會回歸到正常波動狀態。不過,楊德龍也直言,「但若是在經濟復甦背景下,權益類基金可能會更具備投資吸引力」。
楊海平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解釋稱:「考慮到前期累計調整幅度以及房地產融資政策進一步明確、近期國常會對預期的引導,本輪債市調整或已接近尾聲。」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債市震蕩引發的市場焦慮情緒也應該為基金經理們敲響警鐘。楊德龍表示,為應對債市震蕩風險,基金經理要提前做好風險預判,例如,在倉位方面進行一定的控制。「這輪債市風波可以看出基金經理能否對宏觀經濟分析、政策研判、市場流動性研判有綜合判斷,這也是考驗基金經理整體投資能力的一大重要方面」,楊德龍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