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安:買家醫院保平安?

2021年09月07日21:09:17 財經 1098
中國平安:買家醫院保平安? - 天天要聞

作者:何婧

出品:焦點財經

今年五一,中國平安(601318)站上了風口浪尖。

4月30日,中國平安發布了參與方正集團重整進展的公告,一時間議論紛紛。

平安表示,「參與方正集團重整,是本公司進一步深化醫療健康產業戰略布局、積極打造醫療健康生態圈的重要舉措。」

有了健康,就能平安?投資者似乎並不認可這個故事。

直到8月17日,中國平安收購新方正股權案獲批方正集團併購案塵埃落定,議論聲仍未散去。今年以來,中國平安股價幾乎一路下跌,自年初至今跌幅已經超過40%。

如此大的跌幅與看空,被很多投資者認為,與其此前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失利有關。如今,平安又開啟了「健康」夢。

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馬明哲終於出手了。

8月27日至9月3日,中國平安連續6個交易日回購公司A股股份。同時,馬董事長率領眾高管進行增持,一共拿出了27.8億元的真金白銀。

組合拳實施後至9月7日,中國平安8個交易日內,有5天收漲。

地產隱形大鱷的得與失

1995年,平安不動產前身——深圳市平安物業投資管理公司正式成立,平安對於地產領域的籌謀也是從此時開始。

但由於政策的限制,平安最初的地產之路走得不算順暢。直到2010年,中國保監會發布了《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放開了對於險資投資不動產的禁錮。

次年,深圳市平安物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便更名為平安不動產。充足的現金流助力平安強勢入局,一舉成為了地產業赫赫有名的「隱形地王」。中國Top20的房企背後都不乏平安的身影,根據今年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平安的投資性物業賬面值為666.17億,占投資組合的1.8%。

而平安主要以三種方式布局地產領域:其一便是收購知名地產公司股票,或以債權或股權形式進行投資;其二是與房企聯合拿地,並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項目;其三則是購買商業地產謀求長期效益。

憑藉房行業長久以來的巨大紅利,平安自然嘗到了一些甜頭。2018年通過大舉減持碧桂園3132萬股,平安套現了約4.5億港元。但同樣也是這一年,埋下了當下的這場危機。

2018年,平安通過先後兩次股權收購,持有了華夏幸福25.25%股權,並對其債券投資360億元,疊加股權投資的180億元,累計540億元。

但沒想到的是,在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多劑「降溫針」的作用下,華夏幸福爆發了債務危機,根據7月31日公告,華夏幸福及其子公司新增未能如期償還銀行貸款、信託貸款等債務形式的債務本息金額 85.18億元,公司累計未能如期償還債務本息合計815.66億元。

華夏幸福的「二股東」中國平安,也不平安了。

於是,中國平安對華夏幸福相關投資資產進行減值計提、估值調整及其他權益調整金額為359億元,對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208億元,對稅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影響金額為61億元。

此外,2019年,平安以每股4.81港元認購中國金茂約17.87億股,占股本約15.20%,彼時,市值約85億港元。而截至9月6日收盤,中國金茂的股價2.54港幣,市值幾乎腰斬。

對外投資踩雷的同時,多位股東的大幅減持動作也牽扯著市場的神經。

6月17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股東卜蜂集團有限公司的通知,其通過下屬子公司於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6日期間,以股本衍生工具交付股份之交易方式累計減持公司H股182570107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達到1%。

無獨有偶,裕興科技也於7月12日宣布出售全部持有的300萬股中國平安保險的H股,並將在2021年因這批交易虧損約5326萬港元。

而最為惹眼的還是長期堅定看好平安、持股十餘載的私募大佬李馳清倉了平安。

根據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平安實現凈利潤580.1億元,同比下降15.5%。其中利潤佔比最高的壽險業務為292.56億元,佔比50.4%,同比下降了35%。

雖然在發布半年報的同時,平安打出「公司回購+高管增持」組合牌,以增強市場信心。稱公司擬使用不低於人民幣50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的自有資金,以不超過82.56元/股的價格回購A股。

平安的「聯合健康」夢

投資不利、保費下滑、股價下跌之下,平安依舊沒有停下腳步。

2016年,平安董事長馬明哲便公開表示,「一手管住用戶的錢、一手管住用戶的健康,這樣用戶就離不開平安了。」

在醫療健康和商業保險的賽道上,人人都想成為中國版的聯合健康,中國平安也不例外。然而,平安雖然很早便開始布局醫療板塊,卻幾乎都是線上醫療,為打通醫療、保險、大健康的完整閉環,平安急需一家線下醫療機構。

於是,參與方正集團重整,成為了平安整個大健康布局中最為重要的一步棋。

2019年12月2日,方正無力兌付一筆20億元本金的債券,引爆千億債務的序幕。2020年2月,方正集團破產重組進入司法程序後。中國平安便果斷入場,試圖奪得「北大醫療」這塊醫療領域的「天潢貴胄」。

中期業績會上,中國平安總經理兼聯席CEO謝永林直言:「接下來我們只會保留醫療等與平安核心主業相關的板塊,其他部分正在按照預定的計劃按部就班地以市場化方式對外轉讓或出售。」

確實,醫療健康需求會伴隨銀髮時代的到來持續爆發,以線下定點醫療服務賦能保險品種,保險才更有溫度和賣點,這對於保費增速已觸天花板的平安來說,無疑是未來有力的著力點。

就像在2020年的董事長致辭中,馬明哲說道「金融是平安的現在時,醫療是平安的未來時。」

然而,目前的北大醫療床位數比巔峰時期幾近減半,負債上百億且盈利能力羸弱,對中國平安「保險+健康」的聯合健康模式藍圖到底是助力還是拖累?

此外,中國平安在此前幾乎沒有線下醫院管理經驗,如何管理如此一家產權關係、治理結構複雜的醫療集團,更是併購完成後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 天天要聞

廣交會觀察:從代加工到品牌出海 中企展新氣象

中新社廣州5月4日電 (記者 程景偉)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廣交會持續展現中國企業出海新氣象。在國際市場上,「中國製造」曾是「貼牌代工」的符號。改革開放數十年來,中國製造業一路迅猛發展,並逐步建立起自主品牌,在複雜多變的全球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 天天要聞

特朗普關稅大棒之下,轉口貿易有用嗎?

劉遠舉:特朗普的極限施壓,從他的社交媒體到各國現實,隔著無數出於利益的阻礙。想把這些產業鏈從中國帶到美國,短期內是不可能的。 文 |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劉遠舉特朗普宣布「對等關稅」僅13小時後,他又在其社交媒體平台上突然宣布,對超過75個國家實施為期90天的關稅暫緩措施,同時將中國商品的關稅稅率從104%提升至125...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 天天要聞

緬甸洋蔥出口價如何?

根據四月第三周的出口市場報價,緬甸出口的洋蔥按規格不同,FOB(離岸價)定為每噸240至370美元。 緬甸洋蔥、大蒜及廚房作物種植生產出口商協會每周都會發布出口洋蔥、大蒜、酸角、薑黃、長辣....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 天天要聞

訂單多了!一季度醫藥研發外包上市公司業績超預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 )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11家CXO(醫藥研發外包服務)上市公司已發布2025年一季度最新財報,其中藥明康德、凱萊英、康龍化成和博騰股份新簽或者在手的訂單超預期,公司業績有所改善。據葯明康德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葯明康德持續經營業務在手...
三個「爆品」,藏著中國外貿秘籍 - 天天要聞

三個「爆品」,藏著中國外貿秘籍

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商雲集,我國製造業的產品琳琅滿目,最近,和各大景區一樣火熱的,還有廣交會現場。4月15日至5月5日,第137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分三期舉辦。截至4月27日,也就是第二期落幕時,已有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 天天要聞

直擊奧馬哈中國投資人峰會|感受巴菲特的重要觀點,判斷投資的可為機會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閆軍)又是一年巴菲特時刻,當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宣布計劃今年年底退休時,不僅震驚在場股東,也讓今年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彌足珍貴。陪伴了國內投資者15年中國投資人峰會在5月4日如約而至,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場進行。...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 天天要聞

寧泉資產李源海:關心AI進展,重視估值和現金流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由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奧馬哈場正在進行中。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就投資與社會公益之間的良性循環注入新思考。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 李源海財聯社記者梳理主要觀點,以供讀者參考。李源海強調,投資不應止步於...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 天天要聞

2025年的投資機遇有哪些?寧泉資產李源海、睿郡資產薛大威,興證全球基金童蘭在奧馬哈亮觀點

財聯社5月4日訊(記者 周曉雅)在當前科技浪潮席捲下,如何看待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投資機遇?投資與財富觀、社會價值之間又有怎樣的關係?2025年5月4日,興證全球基金、財聯社、騰訊新聞共同主辦的「投資·可為|2025年度中國投資人峰會」在奧馬哈進行。寧泉資產研究總監兼投資經理李源海,睿郡資產合伙人、副總經理薛大威,興...
每分鐘超1000萬元! - 天天要聞

每分鐘超1000萬元!

每分鐘超1000萬元!中歐貿易持續向好今年是中國和歐盟建交50周年,從建交初期的24億美元到現在的7800億美元,中歐雙邊貿易持續向好發展。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進出口1.3萬億元,同比增長1.4%,相當於每分鐘都有超過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