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形象工程」穿上「新馬甲」 | 新京報快評

▲2023年7月31日,央視焦點訪談欄目報道號稱「民生工程」的甘肅榆中市民公園存在諸多問題。圖/榆中發布

據報道,近段時間,全國多地正陸續傳達學習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關於堅決糾治部分地方基層搞「新形象工程」問題的工作提示》。

根據部分地區的統一表述,「新形象工程」是指在一些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項目,而且形式隱蔽、名目巧立。

糾治重點有8個方面,其中有忽視當地條件打造與自身實際不符的城市「名片」,打著「為民謀福祉」幌子超規模建設沒有收益的民生類項目;為追求短期拉動效益盲目上馬大型景觀項目,在政府數字化建設中搞重複建設、層層建設;豪華「辦節」、片面追求「人氣」,搞「精緻」黨務,創建文明城市只注重做「表面文章」等。

不難發現,萬變不離其宗,這些「形象工程」穿上了「新馬甲」,根源仍在於自上而下、唯上不唯實的「拍腦袋」決策以及跑偏錯位的政績觀、權力觀。「新形象工程」的出現,再次印證了作風問題的反覆性和頑固性、作風建設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新形象工程」歸根結底就是脫離實際、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由內而外透露著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氣味。

值得警惕的是,這些「新形象工程」多披著「民生工程」「城市名片」「數字化建設」「文明城市」等外衣,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糾治和查辦起來也容易遭受阻力。這些工程看似高大上,實則華而不實,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財政資源,更折損了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必須下大力氣加以整治。

誠然,城市建設有時候需要高起點、高標準,需要大手筆、大氣魄,而且任何決策都有一定風險,如果不分青紅皂白地追責,可能會挫傷部分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但鼓勵領導幹部敢想敢幹、勇於擔當,與「瞎決策」「亂建設」有本質不同。對於前者造成的失誤,有容錯機制兜底,對於後者則理應追責問責,以儆效尤。

因此,防範和糾治「新形象工程」問題,既要深入基層認真查擺,拿出實實在在的整改措施,又要依法嚴肅問責、精準問責,讓「拍腦袋」決策者、政績觀嚴重跑偏者付出相應代價。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問責一個,則能警醒一片。

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層面上下功夫,嚴防脫離地方實際、加劇基層財政負擔的「新形象工程」上馬。

比如,在重大項目投資中,加強民意徵集、財政把關、審計監督和第三方評估等工作力度,落實好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決策程序。

事實上,只有把決策權先關進位度的籠子里,才能讓「新形象工程」無處藏身,才能從源頭避免類似問題。

撰稿 / 陳廣江(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