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著急出門、來不及精心搭配時,有沒有隨便蹬一雙合腳鞋子就出門的經歷?蟋蟀君可是天天有!
PS:網傳均價3000元的椰子鞋一定要踩跟穿,
這樣才能表達瀟洒自如、視金錢如無物的時尚態度。
怎麼樣?有內味兒了嗎?
都說時尚是個圈,對鞋子來說也不例外。當今許多套穿式的鞋,設計靈感都基於一種可以追溯到14世紀中期的鞋款——木鞋(Clogs)。
這種鞋來源於荷蘭,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木鞋之一。
很久以前,比起皮鞋,荷蘭人更喜歡木鞋。因為皮鞋的透氣性不那麼好,在荷蘭普遍的潮濕環境下,很容易損壞。
荷蘭盛產用來製造木鞋的柳木和楊木,因此木鞋價格也很便宜。而且,當木鞋用完後,它們不會被浪費,可以像柴火一樣再次燃燒。
木鞋在荷蘭的農村很流行,不僅因為木鞋乾爽暖和,而且堅硬的木鞋可以保護腳,免受鋒利的工具劃傷,或受到馬蹄牛蹄的踏傷。
早期的木鞋是純手工製作的,由工匠或工廠工人製作。木材從樹上砍下來後會儘快開始用來雕刻木鞋,然後晾乾數周,使木材有時間變硬,最後打磨,上漆。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士兵在泥濘和濕地中跋涉時,木鞋能幫助他們保護自己的腳底。
還有些執行特殊任務的士兵,他們的木鞋裡可是別有洞天,厚底裡面刻有秘密隔間,裡面隱藏著諜報或地圖。
而且戰爭期間,整個歐洲都處於皮革短缺的狀態,因此很難買到皮鞋。
政府試圖宣傳和鼓勵人們穿木鞋,雜誌廣告上的美麗模特也會穿上木鞋。然而普通大眾一開始還是會把木鞋與農場或工人階級聯繫在一起,不願意接受木鞋。
但是蕭條的狀態還在持續,後來,大家只能說「真香」!
1970年,瑞典流行搖滾樂隊ABBA(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的十年間,能夠傲視群雄獨霸歐美樂壇的,非ABBA莫屬)穿著厚底靴和木鞋登台表演,引領了木鞋潮流。突然,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想穿木鞋。
當年,這隻搖滾樂隊的帶貨能力不亞於今天任何一個流量明星,蟋蟀君只恨「生不逢時」,沒有看過他們的演出。
木鞋還有很多其他周邊,比如木鞋舞,是舞者讓木鞋撞擊地面以產生節奏。
木鞋舞早在1400年代就風靡於整個歐洲,到了1700年代又在美國東南部流行。
如今,荷蘭的許多農民仍然會在幹活的時候穿著木鞋,不過今天的木鞋都是要通過歐盟的安全認證才能上崗的。如今,到荷蘭的遊客一定會購買一雙木鞋帶回家作為禮物。
當然現在木鞋不再像當年那樣風行,但是今天的許多鞋類樣式都以此為基礎。
洞洞鞋(Crocs),一種五顏六色的「塑料鞋」,最近10年開始流行,它是一種類似木鞋的非常耐用的套穿鞋。它其實就是木鞋的塑料版。
誰能想到14世紀設計的款式現在仍然在流行,果然時尚就是個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