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下,我都快要被『閃瞎』了。」小寒揉著睛明穴對一旁的朋友說。身後的培育鑽櫃檯已被裡三層外三層的客人包圍。這是她們逛展的第三個小時,從綢緞光芒的珍珠,到流光溢彩的彩寶,再到璀璨奪目的鑽石……兩個女生在1000多個展位之間看花了眼。
「這還沒逛到一半呢,去看看翡翠,綠色可以讓眼睛休息。」朋友拉著小寒,穿過人群趕往翡翠展台。
這是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寶協」)和珠寶玉石首飾國檢集團聯合主辦的2025北京國際珠寶展現場。展會為期5天,各類高級珠寶、創意首飾雲集於此,原創性、商業性、藝術性交融薈萃,驚艷京城。
人人都可以享受珠寶之美
3月19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來到國家會議中心,只見2.2萬平方米的展館內人頭攢動,摩肩接踵。人群中不僅有拎著公文包的商務人士,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夫婦,還有背著帆布包的年輕女孩。
下午2點10分,一家彩寶展台的銷售人員剛坐下扒拉兩口盒飯,突然又圍上一圈顧客。她不得不匆忙放下筷子,繼續用有些沙啞的聲音向客人介紹產品:「這些都是天然寶石,喜歡可以試戴哦。」
轉過彩寶鑽石區,記者來到浙江諸暨珍珠展團所在的區域。
「大溪地珍珠耳環,小姑娘戴著好看,1900元您拿走。」一名珍珠展商說。
對面的女生搖了搖頭,說出了自己的心理價位——1200元。
「不能再便宜啦。」展商說。在女生作勢要走的時候,展商叫住她:「1500元好不啦。」
同一展台,一名中年男性正拿著好幾包珍珠比對,他告訴記者,自己是珠寶加工商,來這裡採購。
北京國際珠寶展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廣泛的群體,中寶協秘書處產業戰略研究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展會上的展品相當豐富,幾乎涵蓋了珠寶類目里的全品類。價格上,從收藏價值的頂級珠寶到普通產品一應俱全。每個群體都能找到自己鐘意的珠寶,可以說是豐儉由人。」
正如中寶協秘書處產業戰略研究部相關負責人所言,在逛展的過程中,展品的豐富程度不斷打破著記者的認知。除了大家熟悉的黃金、珍珠、鑽石等常見的珠寶品類,記者還發現了許多新鮮玩意兒。
「了解一下吧,這些都是從歐洲拍賣行收回的。」一位身著三件套西裝的展商對記者說。整個展台一陣復古氣息襲來,鑲嵌著粉色鑽石的維多利亞時期王冠在射燈下引得許多人拍照打卡,融合著複雜編織工藝的流蘇手鏈和華麗的幾何圖案耳環泛著歲月的光澤。
流連於展櫃間,常有種時空錯亂的感覺。對面的西洋古董幣展台,陳列著18世紀西班牙銀幣與印有古典人像的金幣,而轉角處的年輕國潮設計師正給顧客試戴枯葉造型的銀制胸針。
本屆珠寶展現場還吸引了不少國際友人。當記者行至國際展區,一名斯里蘭卡展商一邊向一位女士展示手中的帕帕拉恰,一邊用略顯生澀的中文說:「真的非常漂亮。」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當下,黃金珠寶承載著消費者對於美的嚮往,是一種品質消費。」中寶協秘書處產業戰略研究部相關負責人說。他告訴記者,如今國內珠寶市場呈現「兩頭齊飛」的特徵:在高端市場,收藏級珠寶正成為高凈值人群資產配置的重要選項;而在大眾消費端,輕奢快時尚領域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年輕客群正通過直播電商等渠道追逐個性化設計。
「人人都可享受珠寶之美。」中寶協秘書處產業戰略研究部相關負責人笑著說。
直播間賦能珠寶行業發展
平洲位於廣東佛山南海桂城街道,是國內較大的翡翠原石毛料集散地之一,每年從這裡銷往世界各地的翡翠手鐲不計其數。
在珠寶展開幕的前夜,平洲玉器協會會長李銘恩乘飛機到達北京。由於李銘恩在展會期間的行程十分緊張,記者約的具體採訪時間遲遲沒有定下來。「我一空下來就給您打電話!」李銘恩帶著歉意說。
開幕式結束,記者終於「抓」到了李銘恩。他告訴記者,這次展會有30多個玉器展位來自平洲。「這兩年直播電商直接改變了我們整個玉石翡翠行業的銷售模式,讓更多年輕人愛上翡翠玉石。我們也在好好學習互聯網,平洲當地從事電商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李銘恩說。
在平洲展團展區附近,不少年輕女生一邊在社交平台上翻閱購買攻略,一邊挑選翡翠手鐲。李銘恩告訴記者,年輕人尤其鍾愛鑲嵌款手鐲和一些設計款的玉器首飾。
「現在一些直播間存在『貨不對板』『以次充好』的問題。年輕消費者還是要多在線下看,了解玉石知識,不要輕易出手。其實到玉石市場先逛上一個月,看多了就不容易上當了。」李銘恩笑著說。聊完後,他又匆匆趕往展廳忙碌。
同樣被年輕女生包圍的還有珍珠展區。只見珍珠就如超市裡的大米一樣,一把一把堆在櫃檯上。當記者向工作人員提出想看某種點位的珍珠項鏈時,工作人員將一大把項鏈「嘩啦」一聲放在絨布上,「您隨便挑啊,還有亮度更好的」,說完,又掏出一大把項鏈和一大包單珠。
「這兩年珍珠的火爆,肯定是和直播電商分不開的。直播電商讓源頭商家與消費者無縫對接,減少了中間成本。直播間之間的競爭也讓部分品類的珍珠價格更加親民,掀起了年輕人的珍珠消費熱。」愛迪生珍珠設計經理張琪告訴記者。近幾年,愛迪生珍珠也在積極布局電商渠道,並和各大頭部直播間進行合作。
線上直播的「戰況」在展館隨處可見。記者發現,許多展商都架起了手機,在線下招攬生意的同時,還在熟練地對著手機屏幕介紹商品。本屆珠寶展還專門開闢了適應年輕化線上消費模式的直播展區。
「不能忽視線上銷售的重要性。我們也在不斷摸索線上銷售和展會的契合度,找到一個更好的協同互補模式。」中寶協秘書處產業戰略研究部相關負責人說。但他也強調,對於珠寶行業來說,線下展會在社會屬性方面的優勢無法被替代。「展會是一個非常綜合性的平台。既可以讓珠寶愛好者買到心儀產品,也能讓投資者了解珠寶行業的新趨勢,更是為從業者提供一個交流產品、合作的平台。」
鑽石與珍珠也有高科技
天然珠寶的形成,往往需要自然的力量與漫長的時間。但如今,技術創新正在改寫珠寶行業,推動新品類走進大眾視野。
「2022年我們參加珠寶展的時候,總有人來問我們,培育鑽是什麼,是莫桑石還是鋯石?那時我們總要花很長時間去告訴消費者,這是人工技術培育出來的鑽石。」提艾珠寶創始人兼設計總監張微笑著對記者說,「但這幾年,隨著市場的普及,已經很少有這樣的問題出現。大家更在乎究竟哪個款式更漂亮。」
這種認知顛覆正在加速演進。根據《2024年中國珠寶行業發展報告》,2024年中國培育鑽石產量約2,200萬克拉,同比上漲144.44%,佔全球總產量的63%。
「現在算一個爆發期。從國內來看,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對培育鑽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出口方面的情況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張微說。
當被問及為何培育鑽會在年輕群體中受追捧時,張微說:「技術是偉大的,它能讓我們花相對少的成本買到漂亮的培育鑽石,實現『克拉自由』,對年輕人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技術創新帶來的變革,也在珍珠行業顯現。在愛迪生珍珠展台,單顆裸珠、滿珠項鏈、吊墜、耳環等應有盡有。
「這是海水澳白嗎?」有客人指著一顆鏡面光澤的白珠問。
「這是我們中國的愛迪生珍珠,是淡水養殖的珍珠。」工作人員回答道。
張琪告訴記者,愛迪生珍珠不僅僅是一個公司品牌,還是一個淡水珍珠品類。過去,中國傳統的淡水珍珠主要是無核珍珠。
「我們的研發團隊認為,要有別於國內傳統的淡水珍珠,並且要與國外珍珠在同一條競爭線上,珍珠一定要長得大、長得圓,顏色要豐富,光澤要亮。」據張琪介紹,愛迪生珍珠採用單核養殖技術,其形態更接近海水珠,點位可達13毫米甚至更大,且經過多年培育,珍珠顏色多樣,除了常見的白珠,還包括中國紅、紫色、香檳金、古銅色等特殊色。
「這是我們團隊經過10多年技術研發的結果,在保持親民價格的同時,優化了珍珠品類的定價體系。」張琪說。
談到我國珠寶行業的技術發展,中寶協秘書處產業戰略研究部相關負責人自信地對記者說:「和國際同行比較來看,中國珠寶行業至少在加工製作技術、供應鏈完整度和效率等方面,應該說處於全球比較領先的地位。」
但他也表示,在引領國際潮流趨勢方面,中國珠寶行業還有提升空間。「除了技術創新,我們在款式設計、品牌影響力、文化挖掘等方面還需要下更大的功夫。這不僅需要珠寶行業的努力,還需要聯動整個時尚產業的協同發展,進而引領國際時尚潮流。」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周刊網站。本公眾號不對文內圖片版權負責,相關圖片版權責任由供稿單位負責。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