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萍英
特約通訊員 白菲斐
通訊員 余玲 方藝冉
某型救援裝備有100多個焊接點,每條焊縫只有0.8厘米寬,焊接長度相當於一個足球場的周長,在這樣的「巨無霸」上「繡花」,焊接工吳峰可以做到零誤差。
吳峰從事焊接工作現場
技校畢業,從一名一線工人,到獲得焊接高級技師和焊接工程師的「雙師型」高技能人才,52歲的吳峰用34年的堅守,在火花四溢中,實現著青春報國的理想。
3月21日,正在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吳峰創新工作室」忙碌的他,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著自己的發明創造。
在家苦練「蹲功」,收穫國際大獎
1988年,15歲的吳峰初中畢業,成績優異的他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決定就讀技校,畢業後儘早入廠工作。他考入了航空聯合技工學校,被分配到焊接專業學習。「當時學校開設電工、機修和焊接等多個專業,就焊接最辛苦。」吳峰迴憶說,第一次打開50牛頓開合力的電焊鉗,他費了好大勁,舉起幾斤重的電焊鉗,自己一隻手竟然拿不穩。「那時候我很瘦,才100斤,沒有力氣。」
剛學習焊接時,吳峰的手、眼、腦配合不協調,儘管做好了防護措施,焊接中還是經常有上千攝氏度高溫的熔渣濺落在身上,讓他的皮膚嘗盡了灼傷帶來的痛苦。
苦練焊接技術
1991年從技校畢業後,吳峰來到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從事焊接工作。軍人出身的父親對他說:「掌握一門技術,就要把它練好練精,才能受人尊敬,在國家需要的時候發揮價值。」
為國家做貢獻,先要有過硬本領。吳峰開始瘋狂練習。白天在車間里,他虛心向老師傅請教焊接要領,認真琢磨師傅焊接時的操作手法:焊槍的角度、擺動的幅度、移動的速度……一有空,他就拿起焊槍在廢鋼板上練習,一練就是好幾個小時,飛濺的焊花鑽進衣服里,前胸後背、脖子和手臂被燙起了一個個水泡,他強忍著疼痛,繼續埋頭苦練。
晚上回到家,吳峰又找來專業書籍認真研讀,吃透熔池形成機理,思索最佳焊條送進角度、電弧長度,並做好讀書筆記。為了提高手臂持槍的穩定性,他還在家裡苦練蹲功——下蹲後,雙腿保持不動,同時,右手拿一個盛裝滿水的杯子,模仿焊接時拿槍的動作勻速移動,不讓杯子里的水灑出來,以此磨礪焊接時的手感。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4年,吳峰開始嶄露頭角。當年,他在公司焊接技術比武中一舉奪得手工電弧焊第一名。之後,他頻頻參賽,2003年上半年,吳峰先後獲得湖北省國防工會和湖北省首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年底,他與其他工種選手協同作戰,代表湖北省參加首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決賽,榮獲總成績第一名。2005年,他獲得航空工業焊接技術大賽co2半自動氣保焊、手工電弧焊及tig焊三項總成績第一名。2017年,他榮獲iiw▪cws▪arc cup國際焊接技術大賽第三名。
「只要心存強國理想,什麼困難,我都能克服。」在不斷的歷練中,吳峰也熟練掌握了氣焊、焊條電弧焊、tig焊及mig焊等十餘種焊接方法的操作技巧,練就了盲區焊接技術、mag焊連弧單面焊雙面成型技術等絕活。
2005年,32歲的他破格晉陞一級技能等級,成為當時公司最年輕的焊接高級技師。
妻子做個頭髮,他收穫發明靈感
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航空彈射救生、飛行員個體防護、空降空投、應急救援等領域的裝備研製。2004年,在某型救援裝備的研製中,某支架結構的焊接變形控制,成了焊接加工過程中的「攔路虎」。
「這個鋁管件中間是空心的,壁厚僅1.5毫米,把多個鋁管件焊接在一起時,管件中間必須有一個圓棒作為支撐。」吳峰介紹說,由於管件是鋁合金結構,經高溫焊接後常常發生變形,導致內部的圓棒卡在管件中,很難取出。且由於焊接變形,薄壁鋁管件支架結構的合格率也一直讓人頭疼。
研究焊接技藝
如何解決焊接圓棒撐具被卡的難題?如何提升支架結構的焊接合格率?車間主任十分焦慮。
「我來試試吧!」吳峰主動請纓。
「控制薄壁鋁合金焊接變形一直是行業公認的加工難題,你一個技校生能行嗎?」同事發出了質疑,但吳峰沒有辯駁,他反覆查閱相關資料,尋求解決方案。
某天在家,妻子做頭髮的場景給了他靈感。「妻子手中的捲髮棒是開合的,分成兩部分就方便取用了!」吳峰興奮起來,他想到了把插入管件中間的圓棒也做成分體式,中間用螺絲調節,既可以隨時調整圓棒撐具的開合,還可以調整圓棒支撐的力度。
隨後,一張分體可調式工裝撐具的圖紙在吳峰手中誕生,通過不斷改進和驗證,吳峰研製出一款開合圓棒撐緊器具,在焊接過程中可對薄壁鋁管起到支撐和散熱作用,保證框架結構焊接時整體的穩定,將焊後直線度控制在0.1毫米,給同行業類似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
不斷學習焊接知識
2019年,在航空產品中應用廣泛的大型硬鋁框架結構,常常因焊後變形量難以控制,焊後採用現有技術矯正又會產生質量隱患,嚴重影響後續裝配和產品性能。吳峰決定啃下這個「硬骨頭」。經過數月研究與實踐,他通過精確控制焊接順序、溫度和角度,將變形量控制在極小範圍內,形成了一套矯正鋁合金管架結構焊後變形的先進操作法——復焊矯正法。該方法將焊接效率提高了兩倍,每年可節約工裝成本百萬元,並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填補了行業空白。
多年來,吳峰主導完成110餘項工藝攻關和技術改進,其中獲得國家級創新成果1項、省級創新成果4項,對外發表論文14篇,成為飛行員背後的「隱形守護者」。
成立創新工作室,獲得國家專利12項
近年來,隨著我國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新型材料和複雜結構在航空產品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小到三厘米的降落傘扣環,大到上十米的救援框架,焊接技術都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應對國外技術封鎖,托舉強國夢想,2019年4月,「吳峰創新工作室」成立,成員來自公司焊接加工、技術創新、質量控制等多個領域,吳峰以此為平台,帶領成員優勢互補、團結協作,廣泛開展技術攻關、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等系列工作。
和工作室成員商討交流
2024年,針對某型國防裝備座椅箱體零件結構複雜、加工周期長的問題,團隊開展了《縮短某型座椅箱體加工周期》的科研攻關。10名團隊成員分工協作,從技術引進、項目操作實施、成果論證到數據收集分析,最終找到了問題發生的關鍵因素,並制定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通過優化工藝流程、改進模具定位、改變熱處理裝夾等方式,將零件的加工周期縮短了30%,為某型號國防裝備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師傅的嚴謹、細緻,追求卓越的精神很值得我學習。」吳峰新帶的徒弟籍雍盛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師傅送給他的見面禮是一本作業指導書,裡面詳細介紹了工作各個環節和流程需要操作的規範,讓他對焊接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今後踏踏實實跟師傅學習,在焊接領域做出一些成績。」
作為「吳峰創新工作室」的帶頭人,吳峰已率領創新工作室12名成員完成技術攻關、工藝研究項目近700項,獲得國家專利12項,為企業節省成本一千餘萬元。他也先後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國國防郵電工會崗位成才能手」「航空工業勞動模範」「湖北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技能大師」「湖北省技術能手」「湖北省首席技師」「荊楚工匠」等稱號,2023年12月成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