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多名網友發帖稱,一名微博網友@你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以下簡稱「眼眸」)自2024年以來,多次在飯圈「開盒」素人。有線索指向「眼眸」疑為百度副總裁謝廣軍的女兒。而疑似「眼眸」小號自稱「開盒」信息是家長給的,外界因而懷疑百度內部用戶隱私保護機制是否完善。3月17日,謝廣軍在朋友圈「道歉」,稱女兒是將「海外社群網站上的他人隱私信息發布在自己的賬號上」。3月18日,百度安全負責人陳洋在百度內網稱「數據並非從百度泄露」。
「開盒」是指通過非法手段獲取並公開他人隱私信息的行為。在粉圈十分常見,通常被一些明星粉絲用作「反黑」的手段。本次事件中被「開盒」的那名孕婦網友,就是因為評論了一名韓國女星而被網暴,進而註銷賬戶退網。謝廣軍女兒也參與了這場網暴,雖未直接對孕婦本人「開盒」,但「開盒」了一名幫孕婦說話的路人。
而在眾多「開盒」事件中,未成年人的參與度是很高的。2023年,b站通報了一起「人肉開盒」案例,稱有群體在境外平台有組織地煽動用戶對站內up主進行「人肉開盒」行為,利用非法手段公開曝光他人隱私數據與信息,違法者共計40餘人,案涉18省市,主要活動人員為未成年人。
對於眾多未成年人參與「開盒」,當然可以給出各種解釋,未成年人還處於三觀塑造期,缺乏對有害行為、違法行為的判斷能力,以「開盒」他人作為炫耀的資本,教育缺失、監管失職等等。但是這一類原因可以用於一切未成年人違法行為的動機解釋之上。
未成年人參與「開盒」,問題的核心不在於未成年人,而在於「開盒」的門檻和成本太低。關於個人信息保護,以民法典為基,以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和網路安全法為柱,輔以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搭配相關部門的政策、行動,個人信息保護按理說不缺少法律規範,但為何個人信息在網路上差不多處於「裸奔」狀態?
原因在於為了使用網路服務,用戶交出了個人信息。即便用戶在某個平台上只暴露了一點點,但是圍繞實名的手機號,綜合其他平台上的個人信息,圍繞這個人的個人信息也會非常全面。據推測,謝廣軍女兒「開盒」他人可能是通過海外「社工庫」。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存儲在多個能供人隨時查詢的資料庫中,這些庫被稱為「社工庫」,其「開盒」的路徑為:社交賬號-手機號-身份證號。
用「社工庫」開盒的成本極低,只要交納很少費用,就可以非法得到大量公民信息。
確實,我們用隱私換取了太多的便利,但同時也便利了不法分子侵犯個人信息。個人信息泄露的範圍到底有多大已經無法估量,「開盒」者亦被「開盒」,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或許在這種個人信息的「對攻」當中,「開盒」者能最終意識到,在這樣一個人人都可以被「開盒」的網路世界當中,沒有誰是安全的。而在意識改變之前,或許更應該做的是提高「開盒」的違法成本,光道歉是沒有用的。 □ 柯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