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勞動婦女的節日。今天,文中的主人公們,用她們的堅強和勤勞,詮釋了這個節日的內涵。採訪時,講起送外賣時的不易,她們都忍不住抹眼淚,但講起生活,講起深愛的孩子,她們又都擦乾眼淚,笑容燦爛。她們說,生活就是這樣,有苦有樂、有淚有笑。
吳鑫婷:
創業失敗後邊送外賣邊「取經」 準備東山再起
42歲的吳鑫婷瘦瘦的,在碩大的摩托車上,更顯得她身體單薄,但她的身體有著大大的能量,駕駛起摩托車來,那叫一個「風馳電掣」。
3月7日早晨8點50分,吳鑫婷正在忙碌,她說,中午1點半到3點半,她的時間比較寬鬆,其他時間基本都在送外賣的路上。
她是美團外賣西安樂游原站的女騎手,送外賣一年多了。計算機專業畢業後,在西安一家比較穩定的單位上班,之後創業開奶茶店,沒想到趕上疫情,虧損關店,欠下幾十萬元外債。2023年,兒子上了初中,為了照顧兒子,也為了賺錢還債,她入職兒子學校附近的美團站點。
吳鑫婷拿下戴在頭上的頭盔,頭髮被壓成一團,臉上留下了風吹日晒的痕迹。「我覺得女騎手能把外賣工作做得更好。因為細心,女騎手一般不會送錯貨,溝通起來也更有親和力。」吳鑫婷說,做女騎手一年多來,她幹得挺開心,「之前開店我就經常騎摩托車進貨,所以騎行不存在困難。經常能收到打賞,而且好評也很多。」
在她的人生規劃里,她並沒有想到有一天會送外賣,但是她現在內心很堅定,因為最艱難的時候已經扛過去了。「一開始是有心理落差的,自己心裡很難過去那道坎,現在覺得送外賣靠自己勞動生存,是光榮的。在孩子高考前,我都不會換工作。」吳鑫婷說,送外賣時,她並沒有停止學習,「我會留意訂單比較多的餐飲店,有空會與店主取經,然後把他們的經驗記錄積累起來,將來我再創業時,就會有更充分的準備。」
app後台顯示,她累計完單17688單,好評883個。
張麗:
帶兒子送外賣 親子關係變好了
44歲的張麗成為騎手有兩年多了,她看上去是一位樂天派。上大學時學的是法律專業,畢業後在西安一家媒體上班,之後結婚生孩子。老公在外地上班,所以她需要有更多精力照顧兩個孩子。
她從媒體辭職後,跟著父母做過生意,也與朋友合夥開過眼鏡店。「都不順,疫情期間,眼鏡店情況不好,關門了。」張麗說,更讓自己雪上加霜的是,她被詐騙了幾十萬元。「還有,兒子正值青春期,很是叛逆,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張麗開始了打工生活,在家附近找到了這份騎手的工作。
一開始,張麗送外賣時狀況百出,「因為沒經驗,路線也比較陌生,不會設計路線、規劃時間,送完這單才發現走了冤枉路,所以總會出現超時單。一天忙下來,小腿這塊都是腫的,很累!」張麗說,「我爸很心疼,每天晚上都會幫我敷一下小腿,第二天起來腫消了,但一天跑下來又腫了。就這樣持續了一個多月,我的腿才不腫了,也慢慢熟悉了路線,送外賣效率也提高了,漸漸適應了這份工作。」
張麗當時十分苦惱與青春期兒子的關係,「我就帶著他送了兩天外賣,讓他爬樓送,兩天下來,兒子體會到了生存不易,他對這件事挺有感觸的。從那以後,孩子慢慢願意與我溝通了,還經常會主動關心我。」張麗說,這是這份工作帶給她的最大收穫。
張麗熱情開朗,每次把外賣交到顧客手中後離開時,她都會說一句「祝你生活愉快」。有一次一位年輕顧客告訴她,原本自己很頹廢,看到張麗的狀態,一下子覺得生活美好多了。然後,那個顧客打賞了5元。
張麗不太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送外賣就挺好,同事之間也簡單,與顧客之間也簡單。」她說。
app後台顯示,張麗累計完單27942單,顧客好評1326個。
單英麗:
從賣菜改行送外賣 爬樓不在話下
44歲的單英麗送外賣有3年了。她說,送外賣以來,她胖了20斤,「因為不能按時吃飯,別人吃飯時是我們最忙的時候,晚上下班,又餓又累,又得吃一頓,所以就胖了。」
單英麗和老公來自河北,有兩個孩子。之前,夫妻倆在西安標新街一家菜市場經營一個攤位,後來因為市場拆除,賣菜的生意難以為繼。
「我們賣菜時,會在一個平台兼職送外賣,菜市場拆除了,我們兩口子就都開始專職送外賣。」單英麗說,「以前爬兩層樓時都會氣喘,現在爬六七層樓都不在話下。不過一天跑下來,還是挺累的,腿酸。」
單英麗說,經常會遇到很好的顧客,「有一次五一假期,我去送外賣,有一個顧客非常客氣,說我很辛苦,非要給我拿點水果,我當時可感動了,覺得自己在為人民服務,覺得爬7層樓都是相當願意的。」
單英麗的兩個孩子,老大已經成年,老二也即將成年。她說:「送外賣很辛苦,但也越來越習慣這個工作,我希望自己能幹到退休。」她呼籲,小區物業保安能對騎手友善一些,在進小區環節能多多支持騎手。
app後台顯示,單英麗累計完單37452單,顧客好評1595個。
苟少華:
入行近10年 變獨立女性
採訪時,講起送外賣時的不易,單英麗和吳鑫婷都忍不住抹眼淚,但講起生活,講起她們深愛的孩子,她們又都擦乾眼淚,笑容燦爛。她們說,生活就是這樣,有苦有樂、有淚有笑。
44歲的苟少華是這個站點的安全主管,她說,吳鑫婷、張麗、單英利,都是80後,巾幗不讓鬚眉,特別能吃苦,都是「能跑單 好評多」,是站點的優秀騎手、拚命三娘。
苟少華入行已近10年,最初也是女騎手,當女騎手有3年多的時間。「2015年,我干銷售,不景氣,收入不穩定。堂妹先幹了外賣,就介紹我入行,那時西安的女騎手很少。」苟少華回憶,送外賣確實很辛苦,「有一次下大雪,訂單也多,我在一個地方摔了一跤,真疼!在地上坐了5分鐘才站起來。」
因為幹得優秀,苟少華迎來了工作上的提升,走向了管理崗位。「現在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也上來了。最重要的是,我喜歡這種獨立的生活,以前手心朝上,與老公要過錢,現在不需要了,我自己想怎麼花就怎麼花。」苟少華說,她很想與女同胞們分享,一定要經濟獨立、思想獨立,過上自由有質量的生活。「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女同胞,只要自己肯學習,能吃苦,就會有收穫,變獨立。」
苟少華說,在美團西安樂游原站,還有好幾位女騎手,「大家都有各自的故事,大家學歷不同,經歷不同,但卻走到了一起,開始干這份風裡來雨里去的工作。很多姐妹是因為生活突遭變故,但這份工作會變成一個轉角,她們用自己的堅強和勤勞帶給自己希望和信心,也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
採訪結束後,女騎手們又要上崗工作了。她們騎上車,迎著風,向前跑,奔向自己始終熱愛著的生活。
華商報大風新聞記者 任婷/文 鄧小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