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比騰訊更會借東風的了。
別人家的大模型花一年時間,每個月勤勤懇懇地更新迭代,才終於被看到。
而騰訊的元寶,1月份的ai web產品月活榜單上,還在20名開外,連知乎沒什麼人知道的ai搜索知乎直答,月活都比它多了近3倍。
但deepseek代碼敲冒煙,元寶推廣砸破天。
短短一個月時間裡,借著deepseek之名,背靠自家好大爹瘋狂撒幣引流,自2月22日開始,元寶超越豆包,升至大陸地區appstore免費榜第二名,維持至今。
而在這之前,豆包還是國內用戶最多的toc ai產品,靠著抖音這個流量殺器,整整霸榜了大半年。
但奈何,在做生態布局這件事,微信的入口,就是護城河。
deepseek努力,元寶撒幣
「元寶到底投了多少啊?」
2月以來,不少網友表示快被元寶的廣告砸懵了。
自從元寶接入deepseek之後,騰訊就開始了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從訂閱號頁面,到朋友圈,到公眾號推文,去哪兒好像都逃不掉元寶的廣告。
就連微信搜一搜,2月18日之後,一部分用戶被灰度測試接入了元寶,而沒有被灰度到的另一部分,騰訊則直接在微信搜索框下方放出元寶的下載鏈接。
如今甚至連微信的生活服務,也放了個元寶的下載入口,已下載用戶點擊可直接跳轉至元寶app。要知道,在此之前,微信可幾乎不會給任何外部應用導流。
而現在,騰訊在微信里能放廣告的地方,幾乎都給元寶上廣告位了。
甚至於騰訊會議彈窗、qq聊天欄頂部,都被掛上元寶的廣告。而這還只是自家的後花園。
眾所周知,競價排名一直是應用開發商最重要的推廣方式。競價排名簡單來說是出售關鍵詞,實質上就是拍賣廣告位。pconline發現,如今打開百度搜索「deepseek」,搜索結果排名第一的就是元寶。
而在更為關鍵的應用商城,元寶除了包攬了appstore中「deepseek」關鍵詞的廣告位,在應用推薦欄也是首位。
這麼說吧,deepseek越火,搜索得越多,元寶被看到的機會就越大。
元寶到底買了多少競價詞?
知道那個廣告鋪天蓋地的遊戲《無盡冬日》嗎?元寶如今的競價詞數是它的2倍有餘。
據appsa數據,截至3月1日,近7日,中國大陸地區所有app的競價詞條數排行榜中,騰訊元寶以79萬的詞條數,排名首位。
劃重點,是appstore內的所有app(大陸地區)。
同樣作為ai工具的納米ai搜索,以24萬的詞條數,排名該領域的第二,而同期的豆包,僅有6萬多條。
據dataeye數據,2月1日至14日,騰訊元寶投放力度始終保持在相對低位,日均投放素材量約2000組;2月15日起,投放力度迅速攀升,日投放素材量峰值超3400組,2月18日後大幅上漲,至24日單日最高投放素材量超1.1萬組,已經超過豆包和kimi。
燒錢all in,成為元寶增長最為關鍵的動力來源。
燒錢就行了嗎?
錢大砸特砸地投流,加上微信近14億的月活確實也不是白用的。
據七麥數據,自去年5月底發布以來,元寶app在iphone端的下載總量為464萬,而單這半個月的下載總量,就已經超過277萬。
2月15日之前,元寶在iphone端的下載量日均僅有一萬多,當時市場在統計aigc行業頭部app的用戶數據時,元寶還一度被遺忘。
但僅過了3天,元寶app的單日下載就翻倍增長至10萬,並在2月25日單日下載突破50萬,反超deepseek。
踩著巨人的肩膀,「超越」巨人。
據量子位報告,縱觀整個2月,在ai應用下載量整體呈下滑趨勢的大盤下,接入deepseek後的元寶成為2月唯一有明確增長的ai智能助手產品。
但只靠砸錢推廣,永遠是個無底洞。
事實上,這種高強度投放對ai應用來說一直都是常規操作,不管是kimi還是豆包,早前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起量,靠的也是燒錢。
據appgrowing數據,去年下半年,kimi累計投放金額就超5億元,單10月投放金額就超過2億元。而同期的豆包,投放也超過4億元。
目前從整個2月的數據來看,元寶的投放數仍遠低於kimi和豆包。
但顯而易見的是,2月中旬後kimi投放量顯著滑落,據界面新聞報道,月之暗面近期決定大幅收縮產品投放預算。
對比deepseek在沒有任何廣告投放的情況下,7天就完成了1億用戶的增長,kimi用了一年多大量燒錢,卻只獲得了不足千萬量級的日活數據,看起來確實前路迷茫。
元寶也砸錢,但元寶砸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kimi和豆包均選擇在deepseek爆火的同期增大投放量,這種同台對壘遇上deepseek這匹大黑馬實則勝算不高。
而元寶卻直接以deepseek之名,點燃了這根引線。
早前元寶作為第一個宣布接入deepseek的ai助手,面對的質疑聲並不小。
市場有聲音認為,騰訊自家的混元大模型相比同行業本身就不具備太大的差異化優勢,這種借勢deepseek熱度來給自家引流的方式,或將不利於自家大模型後期的宣發。
同時也會讓人質疑,本來元寶也有自研大模型,不去優化混元,反而引入一個外部大模型,是否也是在間接否定自家產品的能力?
元寶給出的回答是,不到2周,已經進行了2輪重點升級。
先是2月17日加緊上線自研的深度思考大模型混元t1,當時距離其接入deepseek,僅過了5天。
據字母榜報道,有業內人士稱,騰訊瞅準的就是位元組自研推理大模型推出前的空檔。此時砸錢推流元寶,猛推自家t1推理大模型,打的就是時間差。
2月21日,元寶融合混元的多模態能力,讓deepseek開始具備識圖的能力。
要知道,deepseek的v3和r1模型均為大語言模型,本身均不具備識圖能力。官方版本中能上傳圖片,也只是抓取圖片文本,無法真正理解圖片內容。
這種不涉及底層模型能力迭代,僅是基於現有模塊進行的輕量級升級,打的就是需要快速迭代的c端場景。
而如今,用戶進入元寶,默認使用的也是自家的混元t1。這怎麼不是一種聰明的選擇呢?
只有六小龍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ai圈還是熱鬧。
deepseek為期5天的開源周收官,梁文鋒繼續踐行著他的「ai普惠」願景。與此同時,網傳deepseek r2將提前推出,進一步加劇了推理模型領域的競爭。
阿里、騰訊、位元組、百度相繼入局這場由deepseek r1引發的推理模型爭奪戰。
互聯網大廠心照不宣地避開deepseek的正面戰場,阿里的夸克剛上線深度思考,選擇指著「友商」的鼻子宣戰。始終沒有接入deepseek的豆包,正在小範圍測試自研的深度思考型推理模型,這種迂迴戰術,是自信,還是忌憚?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在deepseek這隻當紅炸子雞面前,連kimi app的月活都被元寶反超。曾經被津津樂道的「六小龍」,如今再提起,大部分人脫口而出的已經變成了「杭州六小龍」。
市場競爭看似如火如荼,落到用戶端的反應卻顯得冷靜許多。
ai爆發2年有餘,「榜一大哥」換了好幾輪,即使目前的頭部應用至今也難說用戶粘性。有網友評論:ai未來可能就會成為基礎設施,就像去加油站加油一樣,誰家便宜去誰家,哪家好用用哪家。
ai搜索還沒有贏家。而對普通用戶來說,ai無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