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 護林夫妻在山林蒼翠間共護一片青綠

2025年02月10日09:10:20 時尚 2813

新春走基層 | 護林夫妻在山林蒼翠間共護一片青綠 - 天天要聞

趙德令夫婦在山林間巡視。道真融媒體供圖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王瑞欣 張凌漪

  春節後這幾天,凜冽的寒風在山間呼嘯,奇岩兀立的山體間,幕天席地的綠交織在一起,一排白色板房上兩隻火紅的燈籠隨風擺動,成為自然畫卷中的「點睛之筆」。

  「過年的燈籠掛起來,日子紅紅火火有盼頭。」說話間,盛明芬已經為丈夫趙德令準備好了巡山用的鐮刀、水壺還有一雙沾滿泥土的雨靴。

  仙女洞管理站是位於貴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重要卡口之一,也是趙德令、盛明芬夫婦安家的地方。365天24小時的堅守是底線,也是責任。夫婦倆從父親趙進見手中接下護林的接力棒,成為「林二代」,今年剛好20年。

  護!從父親手裡接棒

  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道真縣北部,與重慶南川、武隆相鄰。保護區規劃總面積2.699萬公頃,以保護中國特有銀杉、黑葉猴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生態環境為主。而仙女洞管理站是進出保護區的一道重要「關卡」,一刻也離不開人,夫妻倆默契地達成一致:一個守家,一個巡山護林。

  初春時節的河水雖然水位不高,卻冰涼刺骨,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跟隨趙德令深一腳淺一腳地踏入河道,「可要小心,要踩著這種淺黃色的石頭走,深顏色的說明苔蘚長得厚,滑得很呢。」趙德令一邊用鐮刀刮著石頭上的苔蘚,一邊分享著自己的心得。

  「還得是護林人有經驗!」記者感嘆,「每一次巡護要蹚過13道河灣,遇上豐水期,河水能到大腿根,沒點技術怎麼行!」趙德令笑著回答。

  趙德令的父親趙進見是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批護林員,同時還擔任著仙女洞管理站下轄天保工程仙女洞管護站站長的職務。20多年前,為了修復因砍伐毀林而造成的嚴重水土流失,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沙河自然保護區人工生態公益林建設項目啟動。趙進見發動大批三元村附近的村民參與,兒子趙德令也在其中。僅用一年時間,便完成了1.5萬畝人工林種植,為森林覆蓋率的快速提升打下了基礎。

  種好樹、護好林,父親的堅守趙德令看在眼裡記在心裡。2005年,從父親手中接過護林的接力棒時,趙德令也默默許下了與父親同樣的諾言。

  日復一日地行走,讓趙德令對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植被都無比熟悉。哪片林中有雞樅菌、猴頭菇,哪片林中有中藥材,他都門兒清。

  如今的大沙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從2002年的61.79%提升至84.16%。這背後的巨變,離不開趙德令等保護區護林員的艱辛努力。

  守!把家安在密林間

  看著丈夫趙德令的身影蹚過河灣、穿過密林,妻子盛明芬的擔心脫口而出:「注意安全,水大就不要去了。」

  雖然嘴上這麼說,但盛明芬知道,趙德令根本聽不進去。「不把巡護的一圈走完他是不會回來的。」

  2020年,為了全心守護這片茂密的叢林,也為了照顧丈夫,盛明芬帶著家當搬到了管理站搭建的板房裡。「他去巡山我就守著卡口,不讓外人和車輛隨意進入。」聊起自己的日常工作,盛明芬雖然說得簡單,但背後需要莫大的勇氣和十足的耐心。在她看來,管理站雖然相對簡陋,不如村裡自家房子居住條件好,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

  「有沒有非要進去的人?」「怎麼沒有?尤其到了夏天,還有不少人跟我們打『游擊戰』,想趁我們睡著了偷偷順著河道進入保護區,晚上也睡不安穩。」在記者的追問下,盛明芬說出了日常工作中的頭疼事。

  巡山護林很艱辛,守住卡口也並非易事。就在記者採訪期間,四五名從周邊村子駕車前來的村民就想衝過卡口,前往仙女洞遊玩。「這裡是核心保護區,不能進。」盛明芬一邊解釋一邊引導車輛向後倒退。「怎麼不能進?我們自己的景區看看都不行?你們這樣守著算怎麼回事。」眼看前來的村民並不肯作罷,語氣里甚至有些責怪,盛明芬並沒有生氣,反而笑臉相迎:「咱們都是懂法的人,保護起來是為了更長遠地發展,不能只看眼前。」聽了盛明芬的規勸,前來遊玩的村民才若有所思地點頭表示理解。

  其實,這樣的場景盛明芬幾乎每天都會遇到。不厭其煩地勸導、宣傳是她慣用「招數」。「不能急眼,好好勸導才能把保護政策說到人的心坎里。」

  因為長年在山上生活,盛明芬在管理站的房前種上了蔬菜,養起了土雞,還有幾隻鴨子相伴。看著進進出出的妻子,吃著桌上熱騰騰的飯菜,趙德令臉上洋溢出笑容。每天晚上,夫妻二人總會圍坐在爐火旁,分享一天的經歷。巡山路上遇到新奇有趣的東西,趙德令都會用手機拍下來給盛明芬看,在成都工作的女兒每天晚上也會通過視頻電話跟他們聊聊家常。春節期間,雖然不能回家,但接上退休的老父親回管理站吃頓團圓飯已經成為多年的約定。

  父與子傳承的是守護,夫妻倆用心守護的同樣是傳承。一代代護林人會隨著時間老去,但山林蒼翠,綠意的希望永不會褪色。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又一知名品牌被曝出…齊齊哈爾人常買! - 天天要聞

又一知名品牌被曝出…齊齊哈爾人常買!

近日,繼「千禾0」是註冊商標引發熱議後,「壹號土豬」也成為網路熱議話題。有網友發帖稱:「『壹號土豬』中的『壹號土』竟然也是註冊商標?」該話題迅速激起網友的關注和討論。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壹號土豬」廣告。網路截圖3月25日,記者致電「壹號土豬」出品企業廣東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了解情況。公司工作人員證...
「『洋買家』果斷下單中國二手車」 - 天天要聞

「『洋買家』果斷下單中國二手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圖: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關員在對即將出口的二手汽車進行監管。李 釗攝圖:汽車出口企業工作人員正在對二手汽車進行整備。馬寅棟攝圖:南沙汽車出口基地。馬寅棟攝圖:繁忙的廣州南沙汽車口岸。馬寅棟攝眼前,獅子洋波光粼粼,大小船舶往來如梭;不遠處,南沙大橋斜跨海面,橋上車水馬龍……...
讓年輕一代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 - 天天要聞

讓年輕一代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

本報記者 孫龍飛 李 碩 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小學開展跳繩比賽。 秦亞鵬攝 讓孩子們「身上有汗、眼裡有光」,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門話題。「加強青少年科學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預,讓年輕一代在運動中強意志、健身心」「積極開展學校體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關愛師生身心健康」等內容寫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引發廣泛關注...
加沙5歲女孩被截肢:我為什麼是這樣? - 天天要聞

加沙5歲女孩被截肢:我為什麼是這樣?

持續的戰火導致加沙地帶大量兒童受傷,還有許多孩子被迫截肢。根據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去年12月發布的報告稱,加沙已成為世界上截肢兒童人數佔比最高的地方。加沙女孩希拉不幸也成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畫面中這個戴著黃色圍巾的女孩名叫希拉·阿布·阿克蘭,今年5歲。在2023年12月的一次空襲中,希拉失去了...
36年老牌國貨蘇州協和:一場走紅的火鍋局 - 天天要聞

36年老牌國貨蘇州協和:一場走紅的火鍋局

海底撈店內暖意融融,一位老人被一群年輕人簇擁著,吹滅了蠟燭,蛋糕上寫著「36歲」。這溫馨的場景被路過的顧客用手機記錄下來,隨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關注。這位老人正是蘇州協和葯業的創始人鄭正華,而這場別開生面的聚會,是為了慶祝這家老國貨的36周年
出圈!蘇州協和破次元慶生,36周年慶擺在海底撈 - 天天要聞

出圈!蘇州協和破次元慶生,36周年慶擺在海底撈

最近,有一場特別的生日會在海底撈舉辦。74歲的老人被年輕的員工們簇擁著,歡快地唱著生日歌。火鍋蒸騰的霧氣中,折射出三十六載光陰。這場被無數網友圍觀的慶生儀式,正是蘇州協和葯業的36歲周年慶,而這位老人,則是創始人鄭正華。
湖北孝感三「姐妹花」愛心接力,關鍵是她擁有稀有的「熊貓血」 - 天天要聞

湖北孝感三「姐妹花」愛心接力,關鍵是她擁有稀有的「熊貓血」

極目新聞記者 陳勇通訊員 周芸3月24日,湖北省孝感市中心血站迎來三位特殊的獻血者——肖女士、余女士和徐女士。在得知臨床有患者需要稀有血型血液後,肖女士第一時間響應號召,並帶動兩位姐妹一同前來奉獻愛心,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的雷鋒精神。左一肖女士是「熊貓血」無償獻血者孝感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員介紹,稀有血型...
當年的「哈韓」「哈日」到底是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當年的「哈韓」「哈日」到底是什麼意思

「哈韓」「哈日」是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在中國大陸及港台地區流行的網路辭彙,用來形容當時年輕人對韓國、日本流行文化的狂熱追捧現象。這兩個詞帶有一定的俚語色彩,反映了特定時代背景下東亞文化圈的交流與影響。「哈」的來源源自閩南語「哈日」,意為「痴迷、狂熱追求」,後演變為對某種文化的極度喜愛。「哈韓」:...
iQOO Z10跑分曝光 配備7300mAh大電池和驍龍7s Gen3 - 天天要聞

iQOO Z10跑分曝光 配備7300mAh大電池和驍龍7s Gen3

【太平洋科技快訊】3月26日,相關爆料消息分享了vivo iQOO Z10手機的安兔兔跑分,顯示分數為765324分,搭載高通驍龍7s Gen3晶元。這款晶元採用4nm工藝,具備8核架構,包括1個2.5GHz的主核、3個中核和4個能效核。此外,該晶元還集成了Adreno 810 GPU,有望為用戶帶來流暢的遊戲和觀影體驗。外觀設計方面,iQOO Z10配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