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2025年02月05日21:10:27 時尚 2904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文/紀德

編輯/陳鋒 

在流量至上的互聯網時代,靠誇張的言論、表演博出位,已經不是新鮮事。

從早期的「情感導師」,到富二代花式炫富,再到當下層出不窮的新人設,如反資本、「正義判官」等,一批又一批網紅湧現出來。

這些看似新奇的人設背後,大多都是為了引流、賣貨。

近期因「道歉事件」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的網紅劉雯,便是一個典型。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劉雯部分視頻 

不得不說,劉雯深諳如何抓住流量密碼。早期,劉雯混跡在情感博主賽道,靠製造性別對立的觀點吸引流量。如今,其搖身一變,披上「正義衛士」的外衣,將矛頭對準各大知名企業,儼然成為資本的「狙擊者」。

劉雯的這番操作不乏支持者,但不少網友也對其編造企業謠言、借力賣貨、帶貨產品質量差等現象進行質疑與批判。

其一邊深陷訴訟糾紛,喊著「無路可退」的悲壯口號,一邊利用正義話題瘋狂賣貨,帶貨金額更是在一個月內暴漲60倍。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在網紅賽道內卷程度不斷加深的當下,博主們為了「脫穎而出」,手段越發巧妙、激進。

玩轉流量的劉雯,究竟是如何在一次次爭議中起號、變現?這些年,她靠賣什麼產品賺得盆滿缽滿,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

1、一邊「無路可退」,一邊吆喝賣貨,劉雯帶貨金額暴漲60倍?

互聯網時代,流量成為一切的尺度。「劉雯道歉事件」就是一次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2024年8月,劉雯曾將矛頭對準外賣平台的抽成、訂單分配等問題,通過編造事實、傳播謠言來「抹黑企業」,以達到博取流量的目的。

在一段精心策劃的視頻中,劉雯曾講述「女騎手為自己攢學雜費」的故事,試圖對大眾營造外賣騎手群體生存艱難的現狀。然而,這一內容被查實是編造的,並非真實發生的事。

同時被證實是編造的,還有劉雯關於外賣配送費分配的不實言論。劉雯曾信誓旦旦地宣稱「顧客支付41元配送費,騎手到手只有3塊5塊」,引發大眾對平台抽成過高的憤怒與質疑。但實際情況是,騎手收到了38.6元,這一數據直接「打臉」劉雯的造謠行徑。

很快,其主賬號被禁言一個月,劉雯也被起訴。

法院多次通過手機簡訊、身份證地址等多種途徑,向劉雯送達傳票,均未收到回應。因此,法院最終選擇「公告送達」方式,在人民法院公告網公示了開庭信息。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圖源北京互聯網法院官網

2024年12月16日,案件開庭。一個月後,即2025年1月判決結果出爐,劉雯的侵權行為成立,被判在發布侵權信息的各大平台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5萬。

本以為這場訴訟會隨著劉雯的道歉與賠償而畫上句號,可誰也沒想到,她竟將此視為再次炒作、增加熱度的絕佳契機。

劉雯利用公眾對司法信息了解有局限性這一信息差,再次編造謠言、傳播虛假事實。

她將法院判決的「連續5日刊登道歉聲明、賠償經濟損失5萬」,在視頻中說成自己要「道歉30天,賠償50萬」。

此外,劉雯還劍走偏鋒,開始「陰陽」法院。

在一段道歉視頻中,劉雯質疑法院送達程序,暗示法院「知法犯法」,未通知她開庭就偷偷判案。但在後來的視頻中,她又提到,在收到法院公告信息後,僅僅當成詐騙信息沒有理會。

在另一段視頻中,劉雯甚至諷刺、質疑法官上班時間不在崗,「對不起,我錯了,我不該,總是選擇您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打電話」。

而這場本應嚴肅對待的事件,也被劉雯轉化為流量密碼和直播帶貨的噱頭。

在一次次爭議中,劉雯找到了博出位的「捷徑」。目前其在主流短視頻、社交平台的總粉絲量突破1100萬,在全平台開設超三十餘個矩陣號,關聯「劉雯」「劉坤雯」等多個相關賬戶。

而在直播間里,她一邊強調自己「被逼到牆角」,一邊笑著吆喝:「馬上就沒庫存了,還有50單就結束了」。利用觀眾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她成功吸引了大量流量,藉此機會推銷商品,聲稱這些商品能夠幫助她渡過難關。

在這些流量的加持下,她的帶貨成績直線上升。第三方機構的監測數據顯示,「劉雯」在某短視頻平台過去30日內的直播帶貨銷售額上升至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達到了去年同期的60倍之多。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劉雯短視頻帶貨數據對比:上圖為2024年1月,下圖為2025年1月 

可以看到,劉雯已經將「起號——漂白——變現」的路徑走通,並藉此瘋狂吸金。

2、從情感博主到「正義衛士」,劉雯在爭議中起號

劉雯不是突然爆火的。

早期,劉雯以情感博主的身份活躍於網路。情感問題通常涉及敏感話題,如親密關係、家庭矛盾、心理健康等,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

通過激烈的觀點輸出,販賣情緒,以此吸引關注,成為當時情感博主批量複製的流量密碼。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為了博流量,劉雯頻繁發表極端的情感觀點。比如,其曾在視頻中過度強調戀愛中的某一方應該完全佔據主導地位,忽視戀愛關係中雙方平等的重要性。

在打造個人形象時,劉雯選擇塑造單身媽媽人設。但這些故事中存在大量過於完美或過於悲慘的經歷,不少網友認為這些故事存在編造的嫌疑。

2021年,情感博主群體迎來了「集體塌房」。平台對「演戲炒作」行為進行嚴厲打擊,發布處罰公告,宣布永久封禁313個違規情感博主,而劉雯在這份公示名單中位列榜首。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不久後劉雯便以原名賬號「復活」。而這也成為她網紅進階路上的一次意外轉折。

回歸後,劉雯沒有走老路子,而是迅速轉型為所謂的專業人士。

在短視頻平台的賬號簡介中,劉雯掛出了自己的多重身份——電視節目主持人,刑法碩士,公益助農大使,獨自撫養孩子八年的單親媽媽

這些身份乍看之下相當完美,但其實存在諸多爭議和疑點。

例如,其曾聲稱自己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偵查專業,是刑法碩士,但在與企業的訴訟中,其對法律程序等的理解和應對卻像個「小白」。

而「公益助農大使」這一身份更多是她在短視頻平台自我宣稱,沒有官方渠道或權威機構進行明確認證和背書。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身份和標籤,為劉雯後續打造「正義」人設,提供了背書,推高了其炒作視頻的熱度和關注度。

翻閱其賬號熱度最高的視頻,可以發現她在頻繁地質疑企業。

中國電信、寶潔集團、星巴克等多家企業,都曾成為其喊話或質疑的對象。她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對這些企業的行為進行指責,不管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企業運營策略,都被她以「正義」之名進行批判。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劉雯部分作品

劉雯的這種行為,巧妙滿足了部分人在情緒宣洩、獵奇和圍觀方面的心理需求,以及一些網友追求正義、為社會公平發聲的訴求。

以公眾情緒為「養料」,劉雯迅速「膨脹」——這類視頻給其帶來了超十萬、百萬的點贊量,而其也進一步晉陞為全網粉絲數超千萬的網紅。

這些流量也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過去一個月,劉雯在短視頻平台的直播帶貨銷售額在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數據顯示,她在1月中旬的一場直播,帶貨金額就多達200萬元。如果按業內平均20%的傭金比例來估算,她一場直播收入就多達40萬。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劉雯1月15日的直播帶貨數據

如此高額的收益,讓一夜暴富成為現實,但她的成功,建立在虛假與爭議之上,或許並不能走長遠。

3、走「正義」人設,劉雯卻被質疑「割韭菜」?

在打造「正義」人設的同時,劉雯將目光投向養生與科普賽道,吸引潛在消費者。

但令人驚訝的是,劉雯在攻擊完知名企業後,給消費者推銷的,很多卻是質量低劣的廉價產品。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劉雯視頻評論區的部分討論 

2024年10月,劉雯自導自演了一場令人咋舌的「帶貨鬧劇」。她聲稱一家國際知名廠商生產的眼藥水存在安全隱患,但隨後卻大力向粉絲推廣一款毫無知名度、售價極其低廉的眼藥水。

劉雯聲稱,這款名為「帝式藍莓葉黃素滴眼液」的產品,不僅能有效緩解眼疲勞、乾澀等問題,還有獨特的護眼成分,可以預防多種眼部疾病。

但事實上,當時這款產品甚至並未通過相關資格認證。有媒體查閱企查查信息發現,這款眼藥水背後的廠家的成立時間極短,2023年2月才剛剛註冊,2024年12月才拿到「眼部護理液」類目的工業產品認證證書。

劉雯大力推廣這款市場認知度極低的產品,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這款產品後反饋「一點用也沒有」,相關的評論充斥著劉雯賬號的評論區。

除了這款問題眼藥水,劉雯的店鋪中還充斥著其他「三無產品」,品類繁雜多樣,涵蓋了護膚品、醬油、遠紅外透骨貼等多個品類。這些產品有的來源不明,有的質量毫無保障,卻都被她包裝成優質好物,賣給信任她的粉絲。

而讓其陷入爭議的是,將「鐮刀」伸向了更為脆弱的中老年群體。

在她的店鋪櫥窗內,曾上架了一些為中老年「精心定製」的免費理財課程。這些課程由一家名為「菲爾萊科技」的公司提供。然而,該公司無教育培訓資質,卻開展理財等培訓課程業務;違規記錄眾多,有多次侵權、虛假宣傳行為。

劉雯道歉事件, 一場流量驅動下的鬧劇 - 天天要聞

從黑貓投訴平台整理的用戶反饋來看,菲爾萊科技誘騙中老年人的方式,主要為虛假宣傳、誘導消費、心理操控。

在虛假宣傳方面,一位用戶提到,菲爾萊科技誇大收益,承諾極低本金能在短時間內獲得高額回報,如宣稱投入500元本金每月能賺回500元利息,用高收益誘惑金融知識相對匱乏的中老年人。

該公司還抓住中老年人渴望跟上時代、為子女減輕負擔等心理,不斷誘導他們購買更高階、更昂貴的課程。同時,通過情感拉攏、噓寒問暖,讓他們不好意思拒絕購買課程的要求。

最終,該公司還會誘導老人進行線上貸款,以支付課程費用,讓老人在不知不覺中背負債務,增加經濟風險。

作為帶貨主播,劉雯宣傳此類課程,對消費者危害極大,但她選擇無視。這種行為,不僅讓其「正義」人設無法維持,更使無辜的大眾利益受損。一次又一次上當受騙的消費者,不得不懷疑她的「判詞」——看似為民請命,其實很可能誇大、捏造事實,博流量罷了。

在當下的網紅行業中,劉雯並非個例。但這類網紅總是難免走向翻車的結局,他們建立在虛假誇大基礎上的人設,積累的粉絲和財富,就像遲早會被戳破的泡沫,脆弱不堪。

隨著互聯網行業逐漸走向規範,這些博眼球、弄虛作假的網紅,終究難以逃脫受到流量反噬的命運。

而整個網紅行業,遲早會回歸到真實、誠信、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正軌上來。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寧靜質疑汪峰「戀愛腦」:老是聽見你喊「寶寶」 - 天天要聞

寧靜質疑汪峰「戀愛腦」:老是聽見你喊「寶寶」

7月9日,在綜藝《五十公里桃花塢》的最新一期中,當寧靜、汪峰等嘉賓坐在車裡時,寧靜發現汪峰時不時便會拿出手機回消息,於是發問:「峰哥,你是不是一個戀愛腦?」汪峰放下手機說:「我應該不是。什麼叫戀愛腦,就是說只要戀愛,啥都……」話還沒說完,寧靜再次提問:「你為什麼能保持那麼高的頻率跟一個人通話?這不是戀...
魚眼·探問丨劣質薄膜引發的信任崩塌:羅馬仕充電寶危機背後的行業困局 - 天天要聞

魚眼·探問丨劣質薄膜引發的信任崩塌:羅馬仕充電寶危機背後的行業困局

今年6月,北京多所高校下發通知,禁止使用羅馬仕充電寶,原因是發現20000毫安的羅馬仕牌充電器在充電時,相較其他品牌型號充電器,更容易發生爆炸現象。消息一出,輿論嘩然,這個曾穩居行業頂端的品牌,瞬間從「出行必備」淪為「安全禁區」,充電寶安全問題也隨之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從行業標杆到安全禁區羅馬仕的崛起曾是...
安莎社:托蒂與前妻離婚後,法院裁定雙方共享勞力士使用權 - 天天要聞

安莎社:托蒂與前妻離婚後,法院裁定雙方共享勞力士使用權

北京時間7月9日,據安莎社報道,羅馬民事法庭正式裁定,托蒂與其前妻布拉茜離婚案中的「爭議焦點」——四塊勞力士手錶將採取「共同使用」的方式處理。根據法院裁定,這四塊總價值約8萬歐元的勞力士Daytona系列腕錶,將繼續由布拉茜保管,但托蒂也擁有使用權。換言之,雙方需自行協商輪流使用。該裁定延續了2023年的臨時判決...
2025爆款!鹽系甜美套裝裙 - 天天要聞

2025爆款!鹽系甜美套裝裙

寶子們,2025 夏季絕不能錯過這套洋氣時尚套裝裙!白色短袖 T 恤上衣搭配粉色碎花半身裙,鹽系甜美風拉滿,誰穿誰好看白色短袖 T 恤:簡約鹽系風- 純凈白色:這件 T 恤的白色乾淨純粹,宛如冬日初雪❄️ 給人一種清新、簡約的感覺,為整體造
尋寶蓮麻:廣輕學子四年接力,讓非遺流溪紙「時尚破圈」 - 天天要聞

尋寶蓮麻:廣輕學子四年接力,讓非遺流溪紙「時尚破圈」

南都訊記者程安 實習生許騫文 通訊員林怡如 2025年7月5日清晨,一聲清脆的鳴笛打破了從化區蓮麻村的寂靜,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尋寶蓮麻「百千萬工程」突擊隊如期抵達。這支大學生團隊連續四年紮根古村,圍繞嶺南古紙瑰寶流溪紙,致力於講好竹子到竹紙的非遺故事。「這幫孩子每年都來,給村裡帶來不少新想法!」村民笑著說...
這個夏天,商場靠孩子續命 - 天天要聞

這個夏天,商場靠孩子續命

文 | 貝塔商業這個夏天,很多商場的命,是被小孩和高溫一起救回來的。進入七月份,連續高溫,局部地區逼近40℃,可能最高興的是商場。再加上騰訊和網易同步上線「暑期限玩日曆」,未成年人整個假期遊戲時間總共不超過27小時,室外太熱、遊戲受限,去哪消磨漫長假期?答案成了:商場。今年全國商場的日子並不好過。數據顯示...
太痛心!若塔家屬通過戒指等私人物品,得以確認其遺體身份 - 天天要聞

太痛心!若塔家屬通過戒指等私人物品,得以確認其遺體身份

直播吧07月09日訊 若塔及其兄弟安德烈-席爾瓦車禍離世6天後,西媒《世界報》報道了最新國民警衛隊的調查進展。在A-52高速公路63.300公里處,失控車輛斜插侵入左側車道,那道50米的側滑痕迹成為界定這場事故的關鍵標誌。不遠的隔離帶區域,可見100平方米的燃燒痕迹、數十米擰成麻花的防撞護欄,以及蘭博基尼跑車的眾多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