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白宮不到一個月,特朗普就再次挑起了中美之間的關稅衝突,試圖通過加稅逼迫中國在貿易等問題上讓步,但在等了3天後,希望和中方開啟通話的特朗普,沒有等到預想中的跨洋電話,反而是在大年初七等來了中國的強力反制。
【重返白宮不到一個月,特朗普就再次挑起了中美之間的關稅衝突】
中國財政部發布公告稱,中國將從2月10日起,對部分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對煤炭、液化天然氣等產品的加稅額度為15%,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等產品的加稅額度為10%。
在這份公告之中,中國政府提到了,特朗普政府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一事,明確了此次加征關稅就是一次對等反制。
在通過加征關稅展開對美反制之外,中國宣布已將美徵稅措施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準備通過法律手段確保我方的合法利益。
特朗普政府此次對中國、墨西哥、加拿大三國加征關稅,表面上是因為芬太尼、非法移民等問題,但在中加墨同為對美貿易順差國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真正關心的其實還是貿易問題。
【中國對美方展開了一次對等反制】
所以,特朗普政府此番加稅的首要目標不是通過加稅,讓中加墨三國在芬太尼等問題上進一步配合美國,而是要逼三國主動向美方低頭,為美方日後繼續通過加稅等手段施壓,逼迫三國作出更多讓步,為美國企業爭取更多利益,爭取將更多產業鏈搬回到美國本土創造條件。
從這個角度上看,中加墨三國現在不能輕易向美方低頭,讓自己在這場與美國的外交與經濟博弈之中處於下風。
只是由於加拿大、墨西哥兩國的地理位置以及綜合實力問題,兩國政府最終沒能完全頂住壓力,在威脅要展開反制,對美國商品加征關稅的同時,兩國高層仍舊撥通了白宮的電話,與特朗普進行了溝通,以加強邊境管控等承諾,換取了1個月左右的「緩刑期」。
【特朗普等到了加拿大與墨西哥方面的電話】
特朗普在接到這兩通電話後,十分自信地對外表示,他預計在24個小時內,中方高層也會撥通白宮的電話,與其進行溝通。
但現在的事實證明了,中國的反應已然超出了特朗普的預料,對等反制來的很快,向美方證明中國不會在相關問題上對美國做出讓步。
這主要因為,中美關係與美加、美墨關係截然不同,中國也有能力在抵禦美方加稅帶來的衝擊之餘,針對美方的要害展開足夠強力的反制。
以液化天然氣(lng)領域為例,特朗普第二任期內的重要舉措,就是要調整美國的國家能源政策,結束民主黨推行的「綠色新政」,重振美國本土的化石燃料行業,lng出口又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環。
【擴大lng出口是特朗普這一任期內在能源領域的一個重要目標】
而在全球範圍內,美國lng的主要出口市場就是歐洲、東亞。歐洲市場的份額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已經被重新瓜分完畢,美國確實拿到了最大的那份蛋糕,但在歐洲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下,歐洲市場能夠接收的新增lng產能有限。
以中日韓三國為主的東亞市場,就成為特朗普能否實現lng出口快速、持續增長的關鍵,其中經濟體量最大,能源需求最旺盛的中國,自然是美國能源企業最為看重的。
在過去5年中,中國已經與美方簽署了諸多lng進口協議,如果所有協議都能夠正式進入執行階段,美國每年能夠向中國出口的lng總量,有望從現在的每年三四百萬噸,增加到每年2000萬噸左右。
一旦中方的最新關稅措施落地,不僅這些協議的落地將受到影響,美國lng的競爭力將會進一步下降,使得美方在與俄羅斯、中亞、波斯灣等天然氣產區競爭中國市場的過程中落於下風。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下,白宮方面必然會感受到來自能源領域的壓力。
【在美國的政治體制下,特朗普必然會因中方的反制而面臨來自能源界的巨大壓力】
而且,lng只是中國此番反制的一個切入點,對美國出口原油、農用機械等商品的關稅措施,也是異曲同工。在特朗普正式宣布加征關稅之前,美國商業界就對其行動表示了擔憂。
至於特朗普在簽署加稅命令時所說的,如果中加墨三國展開反制,美方將升級關稅手段一事,中國應該也有所準備。一旦美方變本加厲,中國也可以及時通過提升加稅額度、擴大加稅商品範圍等方式展開反制。
當然,美國依舊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合作夥伴,是中國商品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中國現在展開對等反制,不代表中國已經決定放棄美國市場,也不代表中美在貿易問題上不可能展開磋商。
中國願意通過磋商消除中美貿易分歧這一點從未改變。但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中美才能夠真正通過磋商解決問題,共同確保中美經貿合作的穩定進行。美國政府這種單邊主義行動,只會增加中美磋商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