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了,跌了,豬價一夜「驟降」,春節過後,市場購銷也將逐步恢復,豬價下跌或將「勢不可當」,養殖戶早做準備,豬價或將開啟「跌價」模式!
在國內生豬市場,去年下半年以來,雖然,24年7~8月份,豬價表現火熱,基於看漲情緒升溫,標豬出欄「斷檔」,飼料成本偏低,養殖端普遍壓欄增重,二次育肥入場積極性較高,這雖然支撐了淡季豬價偏強的局面,但是,也加劇了產能後置的壓力!
進入8月下旬後,隨著豬價觸及年內峰值,主流觀點認為,豬價或將「盛極而衰」,果然,豬價開啟下跌模式,傳統「金九銀十」,豬價重心持續走低,節日消費利好兌現不佳,而進入年末,傳統腌臘高峰以及元旦、春節假期,皆以偏弱為主,生豬供應增量超過需求跟進增速,尤其是,去年秋冬季節,南北地區氣溫持續偏暖,季節性豬肉消費兌現乏力,疊加,消費替代以及飲食習慣的變化,豬價偏低運行,小年前後,標豬報價降至15.23元/公斤,相比8月份的高點,豬價累計下降28.12%,豬價處於階段性新低的局面!
不過,元月下旬,小年過後,基於集團豬企出欄計劃相繼完成,養殖端陸續放假,而屠企節前備貨偏慢,小年後屠企仍有較高的開工,階段性受供應偏緊,豬價短暫拉漲,而春節假期初,雖然,購銷處於停滯階段,市場有價無市,生豬報價理應橫盤整理,但是,受到節日氣氛影響,零星散戶以及小型屠企仍有報價偏強的局面,市場延續震蕩走高的局面!
然而,隨著春節假期進入尾聲,生豬基層購銷陸續恢復,市場基本面也逐步轉弱,短期內,豬價或將面臨趨勢下跌的走勢!
支撐豬價下跌的邏輯,一方面,由於春節過後,居民家庭多以囤貨消耗為主,鮮品豬肉需求進入季節性淡季,消費跟進缺乏增量,下游批發市場白條購置或將極為冷清,商販挺價難以持續,需求承接能力不足,消費對於豬價掣肘壓力陡增;另一方面,節後生豬出欄逐步恢復,本月,生豬出欄時間偏短,養殖端存在出欄搶跑的積極性,社會面以及集團豬企存在增量賣豬的操作,生豬流通或將顯著增加,中大豬承接轉差,標肥價差大幅收窄,標豬市場進一步承壓!
因此,基於供需變化,市場基本面偏空,節後,短時間內,豬價不乏顯著下降的風險,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2月4日全國南北各省區生豬價格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