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界的「帶頭大哥」、自主品牌中高端和智能化的引領者、合資企業中的領頭羊、世界500強-----集齊所有名頭的上汽集團,在經歷了戰略轉型,全面布局新賽道後,正在逐步回歸到高質量發展通道中。
2024年,在「十四五」關鍵年,上汽集團企穩回升,交出一張漂亮的報表,全年終端交付量達到463.9萬輛,全年累計批發量達到401.3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佔比達60%,新能源銷量創歷史紀錄, 海外終端交付量頂住壓力穩步增長。
眾所周知,近年來市場紛繁複雜,內卷嚴重,車企間的競爭非常劇烈,而上汽集團能在外部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以不變應萬變,堅持自己的步驟,實現全面轉型的同時穩定提升實屬不易。
而激流勇進,上汽集團緊緊抓住「十四五」的最後一年的機會,進行全面深度整合,特別是對「大乘用車板塊」進行整合。
在愉觀車市看來,上汽集團此舉意在通過戰略聚焦、全面整合,進一步釐清產品和品牌,「握指成拳」,這也被視為為迎戰「十五五」,揚長避短,再次出發,決戰未來。
集中資源,做強自主板塊,發揮規模成本優勢
眾所周知,我們熟悉的上汽集團,一直以來都是市場的領跑者。不僅是第一個推出「數字化轎車」、「互聯網suv」、率先帶領自主品牌進入到中高端領域。用技術領先撬動品牌和銷量,用技術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
不過,這些年隨著新造車勢力的崛起、市場無序競爭帶來的市場內卷加劇,如何在劇烈的競爭中,凸顯自己的優勢,已經成為每一家車企都要面對的問題。
而上汽集團通過「握指成拳」的深度整合,實際目的是為了發揮優勢,將競爭力在內卷中凸顯出來。
上汽已經明確:會將重點放在資源整合與聚焦主業方面,品牌方面深度整合,後台研發更加聚焦,更加集中,優化效率:將上汽乘用車公司(榮威飛凡、名爵)、上汽國際、創新開發研究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5家企業組成上汽大乘車板塊,未來將對自主板塊的重大事項進行集體決策。
去年10月28日晚,上汽乘用車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名為「上汽乘用車榮威飛凡,夢想融合,承諾加乘」的海報,並附帶視頻稱:「榮威與飛凡不再獨自奔跑,而是選擇並肩前行。」
這開啟了對雙品牌的定位和產品線進行重新梳理,也是符合大勢之下的理性操作。
在研發層面,上汽也有了相應的整合動作;2024年,智己、飛凡研發業務併入上汽集團創新研發總院。該院成立於2022年,負責上汽整車軟硬體、架構技術和共性高價值模塊的統一開發,以及前瞻原創技術和先進工藝及相關能力的建設與產業化等。研發總院主要為智己、飛凡、榮威、mg四大品牌提供基礎開發。經調整後,智己和飛凡的新產品從立項到整體開發,均有研發總院統一負責。動力電池、智能駕駛、底盤等技術項目也會集中遷移到上汽研發總院統一管理統籌。
上汽研發總院負責人表示,已經確定了構建『大單品』的開發模式。所謂『大單品』開發模式,就是通過平台化、規格話,把單品規模做大,把成本降低。無疑,這也是進一步推動「大乘用車」的「一體」運作,把規模化做到極致,從而進一步推動上汽集團自主品牌競爭力的強勢回歸。
技術領先,一大批自主車型在路上
實際上,雖然市場變幻多端,但上汽集團的戰略一直是非常清晰而穩健的。十年來,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近1500億元,獲得了26000餘項有效專利。目前,涵蓋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台、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的「七大技術底座」全面躍遷升級進入2.0時代,
在技術上,上汽集團的領先優勢再次在新賽道凸顯。智己汽車的領航高階智駕,im ad無圖城市noa已開通並推送全系車型,並發布「一段式端到端直覺式智駕大模型」,成為行業內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的品牌。
上汽行業首創的整車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平台(vmc),能量密度更高的全固態電池,而在混合動力技術上,上汽構建了「全新一代dmh 雙電機混動技術、魔方電池系統、星雲純電動系統化平台」等全新技術底座。
在此基礎,一大批更有競爭力的車型正在趕來,備戰上汽集團自主品牌的下一階段。其中,榮威(飛凡)聚焦國內市場,在2025 年將推出緊湊型純電/插混車型、純電/插混中型suv 等4-5 款產品;mg 將加速轉型新能源,2025 年 6 款新車實現 8-30 萬元價位段全覆蓋,推出全球首款標配半固態電池車型;智己加速智駕落地,2025 年將推出2 款純電和2 款增程車型,純電+增程有望進一步拉動智己的銷量。
據了解,上汽已經制定了《上汽集團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24—2027年)》的方案,意在進一步加大改革與創新力度,加快新產品與技術落地,優化業務和產品結構,全力推動新能源與智能化轉型發展。
隨著「三年行動方案」的深化落實和推進,上汽力求在任何市場環境下,都牢牢把握技術發展、市場演變、行業變革趨勢,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形成主業更強、布局更優、響應更快、動力更足的發展新局面。
合資復甦,海外延續,「多條腿」走路,穩步向前
同時,上汽也是合資模式的開拓者。這些年眾所周知,在智能新能源領域,由於新造車勢力的迅速崛起、自主品牌轉型效率更高等外界因素,相對更受外方制約的合資品牌,普遍要走的慢一點。
不過,從2024年上汽集團旗下合資企業表現來看,也已經紛紛進入上升通道。
上汽大眾全年累計銷量120萬輛,「油電同進」、「油電同智」戰略見成效。其中,新能源車型持續上量,銷售突破14.3萬輛,同比增長12%,領跑合資純電陣營。奪得燃油車市場單一品牌冠軍與合資新能源頭牌。
上汽奧迪全年累計銷量達43220輛,並實現了新車交付70%的增長,全力推進網路渠道布局,目前銷售網點已突破220家。
上汽通用全年累計終端銷量67.3萬輛,新能源車型銷量合計104,905輛,同比增長56%,在主流合資車企中新能源滲透率位列第一。從2024年第三季度開始,隨著主力新車的密集升級換代,加上靈活高效的營銷策略,終端月銷量六連漲,市場表現企穩回暖,第四季度公司利潤已經回正。
上汽集團一直以來的在技術方面的深耕和積累,已經開始反哺合資企業。
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攜手開啟合資合作2.0,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邁入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共創」的全新時代,雙方將為上汽大眾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資源和動能,為中國消費者打造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開發2026年起,基於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cmp平台開發的2款緊湊級電動汽車將首次投入市場,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2款增程版車型也將陸續進入電動出行領域。
同樣,從2025年起,上汽通用新車型的產品定義將由上汽通用和泛亞自己主導,100%圍繞中國客戶需求展開。同時,從現在開始,上汽通用汽車所有車型的數字化功能,100%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軟體及數字化中心進行開發,以後智能化功能會更符合中國客戶的需求,升級速度也會更快。從2025年到2027年,計劃推出12款全新車型,100%為新能源車型,純電、插混和新的增程技術都兼顧,覆蓋轎車、suv和mpv的不同車身形式。
在海外業務拓展方面,上汽集團業務遍布歐、美、亞、大洋洲、中東及非洲市場,形成多個10萬級以上的市場,其中上汽mg連續5年蟬聯「單一品牌出口冠軍」,在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以及歐洲多個國家銷量排名居前10以內,在海外多個市場成為主流品牌。
2024 年為了應對歐盟加稅,上汽集團迅速調整海外拓展方案,一邊尋找建立海外基地,一邊推出不受政策影響的產品,迅速集成國內技術優勢,在海外推出多款混合動力產品,使得出口業務重回增長通道。去年上汽海外終端交付量大108.2萬輛,同比增長2.6%,同時在受到歐洲反補貼調查的不利影響下,仍然在當地實現了銷量上漲,1-12月mg品牌在歐洲市場累計銷量達24萬輛。
上汽集團一系列的改革和布局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積極回報,復盤上汽集團2024年全年股價波動,自2024年第一個交易日直至2024年12月31日,上汽集團收盤價漲至20.76元,較年初漲幅為57.42%,較全年最低收盤價的漲幅更是達到了79.74%。上汽技術底蘊深厚,在內生增長動力與外界多方支持的共同作用下,有望以電動智能化為突破口,開啟新一輪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