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的夾克穿了44年,今年88歲的廈門老人吳聯芳節儉了一輩子,卻在前些日子做了件出手「闊氣」的大事。
12月3日,他將200萬元積蓄捐贈給廈門市慈善總會,希望這筆錢能幫助更多成績優秀的困難學生實現夢想。
因患有「家族性震顫」,吳聯芳老人的右手會不受控地抖動,為了在捐贈協議書和相關公證材料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吳老提前練習了很多次。他還想了個法子,把字放大四倍來寫,確保字跡清晰,簽名有效。
吳聯芳是鼓浪嶼人,1954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大學,並被心儀的第一志願精密儀器系錄取。可惜當年,華東地區發生水災,火車停運,求學路遠的他晚了一個多月才趕到學校,彼時精密儀器系已經滿員,他選擇進入化工機械系就讀。
1954年的天津大學校刊
老人到現在還記得,即便當年條件艱苦國家依然十分重視人才培養。這也是吳聯芳至今感念和關注教育事業,並願意為之傾力奉獻的原因。
從天大畢業後,吳聯芳到祖國的大西北從事高純度濃縮鈾研製工作,他和同事們共同努力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氫彈、第一艘核潛艇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吳聯芳與老伴兒顧平是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前一天,步入婚姻殿堂的。他們一生相愛相知,成就著彼此的科研夢想。
上個世紀80年代,吳聯芳帶著家人回到廈門工作生活參加捐贈儀式時,老人穿的那件夾克衫就是1980年買的。
「還能穿,穿習慣了,不想換」
因為這樣簡單的理由,老人樂呵呵地把這件衣服穿到了現在……
轉眼青絲變白髮,吳聯芳相繼送走了女兒和老伴。在老年公寓他代表全家人做出了這個重大決定——一次性捐出200萬元積蓄。
捐贈儀式並不鋪張,就在老年公寓舉行。可一貫低調儉樸的吳老看到牆上貼出的條幅,還是覺得有些隆重了。
「我原本想著簽幾個字就可以啦!」
讀到當地媒體對這位「老學長」的報道,很多天大人都被感動了,廈門校友會的「學弟學妹」們專程趕來探望吳聯芳。
「想不到廈門有這麼多天大學生,我考上那年就兩個人。」
得知目前在廈門發展的天大校友有800多人,回想起自己讀書時經歷的波折重重,吳老感嘆時代的發展與變化,也盼著用自己貢獻的力量讓家鄉孩子的求學路走得更順遂、更寬廣些。

校友代表與吳聯芳互加微信
近日,天津大學官微推送了吳聯芳的故事,老人的樸素心愿與無私奉獻感動了許多人。在評論區,校友、網友紛紛向吳老致敬並送上祝福:
「敬佩老學長!」
「晚輩的楷模,祝吳老健康!」
「立天大志,做天大事
這就是真正的天大品格!」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綜合天津大學微信公眾號、廈門日報、網友評論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xxcbcsp;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