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2024年06月11日10:00:22 時尚 6517

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 天天要聞


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 天天要聞

端午佳節,有粽情飄香,也有衣袂飄飄。一到中國傳統佳節,成都的大街小巷就被國風青年們佔領。端午前後,成都博物館與國內某頭部華服品牌聯名的消息,在四川「同袍」中炸開了鍋。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同袍」是當代漢服愛好者之間的稱謂。

唐代鏤空鎏金香囊穿上了身,後蜀彩繪伎樂俑幻化成真人。著華服入錦官城,「同袍」們紛紛到微博評論區「還願」——最大的華服品牌與最愛的博物館聯名,這次是真的夢幻聯動。


著華服、簪頭花,手持團扇,腰系環佩。當代年輕人的盛裝出行,早已不是美英法日韓,而是唐宋元明清。尤其在國風盛行的四川,地域美學更是被有效詮釋。


就在5月底,京東發布《2024漢服趨勢白皮書》。北上廣深在服飾大類中牢牢佔據著前四的位置,卻在「漢服」這一小類中折了戟。近一年全國漢服消費用戶的top中,在第一名北京之後,緊跟的就是成都。而倒退回2018年,這項數據的第一名,本身就屬於成都。


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 天天要聞

漢服愛好者參與端午雅集活動 圖據四川漢服專委會


早在2006年,成都就開起了第一家漢服實體店,這時漢服在全國依然是極為小眾的愛好。但在成都,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走出古樸的大慈寺,轉身沒入了春熙路繁華的街區。


關於這裡的美,華服的針腳在蜀地悠遠的歷史上穿透了時間,將美的歷程從古至今一一展現。


古人求美,從一方蜀錦開始。在長達兩千年的時光中,蜀錦成為一種「硬通貨」,是全國「變美」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據《華陽國志·巴志》載:「禹會諸侯於會稽,執玉帛者萬國,巴蜀往焉。」距今4000多年前的蜀國,已經能生產絲織品「帛」。戰國以後,秦在巴蜀設「錦官」,蜀錦織造已經初具規模。褪去粗布麻衣換上秀麗蜀錦,國風之美從這裡開始了第一步。


三國時期,蜀錦成為當時蜀漢政權的主要財政來源。來看看這則頗為有趣的故事:由於蜀錦美麗且稀缺,魏吳兩國常年遣人大批購買蜀錦,導致大量錢財流往蜀地,直接成為了諸葛亮北伐的經濟基礎。魏文帝曹丕大為惱怒,寫下《與群臣論蜀錦書》勸魏國貴族不要再購買蜀錦。但「真香」的是,曹丕自己就酷愛蜀錦,還曾抱怨不同時期產的蜀錦質量高低不同,這一批以次充好,甚至連鮮卑人都能看出端倪!


《宋會要輯稿》更明確寫道,在宋代,成都府路每年上供的高級絲織品錦、綺、鹿胎、透背佔全國總數的百分之七十四,綾佔全國總數百分之十三,雜色匹帛佔全國總數百分之六十。追求變美的人們對蜀錦的依賴,可見一斑。


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 天天要聞

蜀錦製作 圖據新華社


蜀中美人多,才女更多,在求美追新這一領域,自古不缺話題。薛濤因喜愛紅色自製紅綃道袍,風行一時。花蕊夫人又將其發揚光大,流行全國,可以算是唐代的「時尚單品」了。薛濤還以一己之力改變了書寫審美,「薛濤箋」自唐以來廣為風行,才華冠絕,巧思引領文壇。


人人皆知「唐三彩」,那你是否聽過「邛三彩」?提到中國陶瓷,四川邛崍的邛窯在中國陶瓷史上有著奠基性的貢獻,邛窯出產的銅紅釉,曾被稱為中國第一紅,有著「一紅動天下」的美名。邛窯始創於東晉,成熟於南朝,盛於唐,在長時間內廣泛影響著我國陶瓷燒制工藝。包括唐三彩在內,汝窯、鈞窯,以及宋代出名的「天目」等中國陶瓷,都能找到邛窯的影子。


美服美人美物,蜀人們一直走在潮流前沿。時尚是個輪迴,國風在當下四川吹起的狂潮,是蜀人對美的自覺追求,也是對老祖宗們的審美折服。畢竟,把三星堆「穿」在身上這件事,是四川人走過最悠遠的浪漫。


2021年,一名四川女孩以三星堆青銅面具為靈感,穿著自己設計的「三星堆」國風服裝走上了上海國際時裝周的紅毯,在網路引發熱議。設計師的初衷是將最古老的四川元素與最潮流的現代服飾進行對撞,產生了強烈的「反差萌」,網友大呼:「還能這樣玩!」


有何不可?現如今國內爆火的國風樂團二十四伎樂,不是把文物穿上了身,而是直接進行「復刻」,讓雕刻於王建墓石棺床上的二十四樂伎「活」了過來。這支國風樂團,正是出自成都。


二十四伎樂的全國巡演去年一票難求,更18次登上票務網站音樂會榜單第一名。樂手們與台下觀眾皆著漢服,他們時而奏古音,時而混搭現代曲目,深受年輕觀眾喜歡。天府之音氣象萬千,二十四伎樂承載的不僅是一段古老的城市記憶,也是對傳統樂音的當代繼承與發揚。


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 天天要聞二十四伎樂


衣飾妝容,總在茶餘飯後。在「每日按時上班,也按時看日出」的四川,閑適的環境給了青年人奔赴山河的勇氣,對傳統文化和青年創業大力支持的政策則給了他們絕對的底氣。無數業餘愛好者變身為專業國風人,讓四川的產業鏈條愈發完善。


國風博主後雨山原本是一位中學教師,因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她選擇了辭職創業,在成都開辦了漢服妝造工作室。與遍地開花的漢服工作室不同的是,後雨山著重於妝容打造。如今,數十萬粉絲的她已經是全國爆火的專業國風妝造師。


2013年時,風瘋還是攝影師,如今已經成為專職國風模特。從鏡頭後來到鏡頭前,是四川國風產業不斷完善的推動。被圈內稱為「最帥南陵王」的他每年要走數不完的國風秀,並且正在學習成為專業的國風評委。


2020年,國內第一個漢服文產街區在成都誕生。漢服銷量排名中,幾乎每月的前十榜單,都有3到4家來自成都的商家。


其名國風,蜀人尚美的風從何處來?得天獨厚的文化歷史深埋蜀人基因,讓這裡的百姓始終有文脈可尋,有文氣可依。一批又一批正在成長,以及正在到來的國風青年,讓蜀地之美不斷耕耘延續。


國風在四川,不僅有過去與現在,更有未來。它將走向哪裡?走入全年齡段的日常生活,走入全民族式的文化融合,走入全球化的國際視野。


誰說國風只是年輕人的專利?近年來,許多老年人也加入了「國風熱」的隊列。已經70歲高齡的成都市民陳光憲被網友親切地稱呼為「漢服爺爺」,他從2012年當店鋪的「漢服模特」開始愛上國風,如今常著漢服出門。


有一種華服叫「同袍」|天府新視界 - 天天要聞
「漢服爺爺」陳光憲

四川漢服協會的數據顯示,四川漢服愛好者的主要群體為「00後」和「90後」,但近年來越發向中老年與少兒群體擴展,在未來,這個趨勢還將日益增大。對國風美的追尋,不分年齡;讓國風走入尋常和日常,已成剛需。

國風在四川,撞見民族風,或許是它的宿命。作為多民族的省份,四川能提供的養料,任君挑選。從大涼山走出來的彝族姑娘吉克雋逸,熱愛的就是獨屬於四川民族風情的浪漫。每每在國外出席重要場合或拍大片,她的第一選擇,總是帶有家鄉元素的服裝。

在宜賓李庄古鎮,與漢服競相爭輝的,是一排排用於出租拍照的少數民族服飾。在成都寬窄巷子與錦里,在漢服穿搭已經習以為常的今天,時不時走過的民族風小姐姐總能吸引遊人的目光。

走過數千年漫長歷史的蜀錦,如今已然在國際上受到歡迎。在許多四川非遺與知名設計師的共同努力下,蜀錦已經打開全球市場,深藏於華夏的美走上了另一條路,開啟了對全球美的引領。如今,許多國際大牌的高定系列中,時而能看見蜀錦的身影。在去年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上,一條由蜀錦蜀綉鋪成的「錦繡之路」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二十四伎樂不僅帶動了全國國風音樂浪潮,也將跨界融合玩出了新花樣。與華為、太古里、軒尼詩等一線國際大牌的合作,讓完全出生於蜀地的國風音樂擁有了更開放的視野和更廣闊的天地。

如今,夏至將至,成都桂湖公園的荷風已送來香氣,又是一年好時節。在四川,看國風蔚為大觀。在四川,看一身詩意滿,人間驚鴻客。

【本期話題】
你喜歡漢服嗎?你對國風有著怎樣的理解?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法頭條丨網店店長不服行政處罰告監管部門 - 天天要聞

法頭條丨網店店長不服行政處罰告監管部門

給你精彩     等你關注6月19日周三網店店長不服行政處罰告監管部門《法治日報》記者 王春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一起涉平台數據產品商業秘密的知識產權行政訴訟一審案件。杭州中院院長陳志君擔任審判長,餘杭區人民政府區長、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作為被告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2023年4月,余...
@高校畢業生 關於就業創業,教育部為你劃重點 - 天天要聞

@高校畢業生 關於就業創業,教育部為你劃重點

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6月份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開展2024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月」活動。 教育部在部官網和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發布《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政策彙編》。《彙編》....
快放棄少女感吧,40+的女人應該這麼打扮,優雅大方不顯老 - 天天要聞

快放棄少女感吧,40+的女人應該這麼打扮,優雅大方不顯老

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女性朋友到了40+的年紀,往往會因為年齡的增加而陷入對少女感的過度追求。然而,我認為我們應該摒棄這種觀念,把焦點轉向更成熟、更有韻味的穿搭風格。在這裡,我將分享一些建議,幫助你在這個年紀展現出優雅大方又不顯老的氣質。
短裙風情:高跟鞋下的時尚演繹 - 天天要聞

短裙風情:高跟鞋下的時尚演繹

在這個充滿個性表達的時代,時尚已成為展現自我風格的一種方式。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位穿著短裙搭配高跟鞋,以玉足纖細長腿展現性感身材的時尚小姐姐。她,以一襲短裙,搭配著優雅的高跟鞋,走在都市的街頭,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夏季穿基礎色、基礎款更驚艷!照著穿也很美 - 天天要聞

夏季穿基礎色、基礎款更驚艷!照著穿也很美

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人們喜歡選擇輕薄、透氣的衣物來應對高溫。而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鮮艷、亮麗的顏色來增添夏日的活力和陽光感。然而,在時尚界里,有一種被稱為「基礎色」的經典單品正在成為當下流行的焦點。基礎色指的是那些常見且不起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