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直播、明星帶貨……如果要說在互聯網時代什麼最火,「顏值經濟」一定算是其一。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願意掏出真金白銀為「變美」而付費。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國貨美妝能拓展的市場空間還在不斷增大。《2023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行業發展與消費洞察》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化妝品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169億元,同比增長6.4%,2025年有望增至5791億元。
洞察到這一點,在成都市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致公黨黨員,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青琳森遞上了一份關於支持化妝品新原料「原創性」開發的建議。
面對千億市場,化妝品原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國貨美妝原料問題最被青琳森重視。他強調,所謂的「中國成分」不僅要有中國元素的包裝和文化自信輸出,還應該有國內原料的自研與創新,配方的技術創新。如何發揮出成都優勢,因地制宜打造「了不起的中國成分」,青琳森在成都傳媒集團設在錦江大禮堂的特別訪談區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的採訪。
▲青琳森
國貨首次超過外資化妝品品牌
千億風口之下,成都有哪些優勢?
青琳森是一位標準的理工男,卻對成都的美妝消費市場有著極強的信心。在這位政協委員眼裡,成都已成為中國西部地區美業消費主要市場,也是近年來全國乃至世界人民心中的「網紅之城」,擁有極強的市場輻射作用與消費影響力。
據青眼情報《2023年中國化妝品年鑒》顯示,2023年國貨美妝銷售額同比增長21.2%,市場份額達50.4%,首次超過外資化妝品品牌。而在這一領域中,「原料」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據未來跡統計數據,2023年美妝原料相關融資27起,數量超出護膚、彩妝和醫美服務類等各領域之和,「新原料競爭大戰」漸趨白熱化。
作為科研行業業內人士,青琳森敏銳地捕捉到,中國的化妝品市場是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全行業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規模、極富生機活力的產業大軍。而在四川省內,也已經湧現出四川寧斐美容化妝品有限公司、四川榮樂化妝品有限公司、四川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個領軍型企業。如果成都企業能夠自主研發原料,不僅可以幫助本土美妝業打破壟斷格局、擺脫進口依賴,更可構建壁壘提升產業競爭力、加快向價值鏈上游攀登。
千億風口之下,化妝品產業持續蓬勃發展,面對原料研發這一可預見的潛力產業,成都有哪些優勢?青琳森給出了一個細分方向。
他對記者分析道:自2021年《化妝品註冊備案管理辦法》《化妝品新原料註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陸續發布、施行後,我國化妝品新原料管理進入註冊備案雙軌制新時代。截止到今年1月29日,共有81家企業成功備案化妝品新原料129個。其中主要分為2大類:一類是基礎功能性材料,可能不具備很多功效,而僅僅是化妝品配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部分則是一些具有差異化的功效活性成分,這部分成為行業的焦點。
為什麼行業對後者開始關注?
青琳森解釋,基於植物來源產物的極高安全性,因此源於植物的化妝品新原料開發已成為一個重點。鑒於此,國家葯監局去年11月發布了《關於化妝品新原料鼓勵創新和規範管理有關事宜的公告》(2023年第143號),鼓勵和支持新原料研究創新,「鼓勵結合我國傳統優勢項目和特色植物資源開發化妝品新原料,支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化妝品原料研究創新。」青琳森特別地划出了這句公告中的重點。
「很遺憾,目前在129個成功備案的化妝品新原料中,成都市僅有1個。」青琳森表示,成都的原料研發潛力也正在此。
「從消費市場來看,四川美業產業至少在全國佔據前三,我們有廣闊的消費者人群。從資源優勢上來看,跟國外化妝品大藥廠合成性原料不同,我們可以差異化競爭。成都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擁有四川大學、中科院成都分院、成都中醫藥大學等頂尖科研資源,又有中醫藥資源,目前彭州重磅打造了天府中藥城,千億級中醫藥產業集群正在崛起,我們可以充分轉換產業競爭力。」青琳森表示,從政策上看來,成都政府一直非常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非常關注,所以在化妝品原料研發方面,相關企業在成都也將有優越的營商環境。
有消費、有市場、有基礎
成都如何打造「了不起的中國成分」 ?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定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加快建設先進技術成果西部轉化中心。打造西部中試中心,構建各具特色、行業共享的中試服務體系,建設中試平台、概念驗證中心40個,服務中試項目800個以上,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從樣品變成產品。
此外,報告還提出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科技領軍企業「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作用,支持鏈主企業牽頭梳理產業鏈技術需求清單,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共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重點領域科研攻關100項以上。
基於政府工作報告,青琳森也提出了自己支持化妝品新原料「原創性」開發的建議。首先是設立化妝品新原料的專項研發基金。西南地區具有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有必要借葯監局文件(2023年第143號)的支持,重點研發植物源的化妝品新原料。要特別考慮原創性,原則上需有已授權的發明專利作為研究基礎,特別是對已獲得化合物結構專利、pct專利的項目進行重點資助。
「我希望能夠鼓勵成果轉化。對於成都的科研機構向化妝品生產企業轉讓、許可化妝品新原料品種,予以適當的成果轉化獎勵,如對科研機構補貼科研經費、對企業發放創新券等。此外,還可以鼓勵加強校企合作。引導在植物成分開發類企業單設『化妝品原料研發』部門,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相關專家參與。推動舉辦「化妝品原材料」校企創新創業項目比賽、建立相關實踐實習基地等,加強校企聯繫溝通。」青琳森說。
青琳森告訴記者,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對成功註冊、備案化妝品新原料的機構進行獎勵,他預計在葯監局文件(2023年第143號)背景之下,還將有更多的城市會提出產業補貼政策。所以,他也建議成都搶佔先機,在進行專項調研後,可以針對實際情況出台類似的政策鼓勵產業化開發。
紅星新聞記者 昌娟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