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犽犽樂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前言
對於每一個年代的人都有著自己的穿著喜好,而曾經那些耳熟能詳的服裝品牌,卻在年代的更替中消失不見。
現如今商場中那些五花八門,卻又叫不出名字的英文品牌顯得是那麼的陌生,高昂的價格和具備的品質都讓人望而卻步,家中那件穿了十多年的舊品牌衣服卻捨不得丟掉。
為什麼曾經那些非常流行的品牌越來越少見了?而它們又在消失後去了哪裡?
美斯特邦威
美斯特邦威作為國內眾多休閑服裝品牌的代表之一,曾經可謂是火遍了大街小巷,在1995年創建後,便在創始人周成建先生的帶領下迅速發展壯大。
之後便憑藉著企業對服飾文化的獨特創造性,徹底奠定美斯特邦威在國內市場的地位,在2005年在集團總部遷移到上海後,美斯特邦威也正式迎來了第二次的創業階段。
至此開啟了對國內休閑服裝的「統治」,在品牌形象、服裝創意和產品質量的齊頭並進的情況下,成功在2008年上市。
但到了2016年,一切都發生了改變,隨著集團創始人周成建的退位,其女胡佳佳代替成為了新的董事長,也是從這一年開始,曾無比活躍的美斯特邦威開始漸漸消失。
2013年時全國的門店數就達到五千多家的美斯特邦威,卻在2016年的統計後減少了一千多家門店,之後門店的數量也沒有再被提起。
之後就開始變得一蹶不振,市值也在不斷的縮減,在2012年時美斯特邦威的品牌價值就已經達到七十八億,但到了2020時品牌價值就已經減少到了七十二億左右,拋開通貨膨脹不算的情況下,還縮減了六個億左右。
除了市場品牌的虧損外,美斯特邦威的服裝設計,沒有跟上時代腳步也是沒落的重要原因,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也是不無道理的。
在去年12月份的一個月里,美斯特邦威就已經有過三次賣樓的行為了,這也證明集團危在旦夕的嚴重性。
而在2024年1月5日晚,集團董事長鬍佳佳便宣布辭職,將由周成建再次擔任集團要職,不知此舉是否會讓美斯特邦威能夠扭轉乾坤。
佐丹奴
作為創立於中國香港的服裝品牌佐丹奴,其服裝風格在剛開始時也帶有著濃濃的港風,在1981年創立後便憑藉著童裝、男裝和女裝等全方面的潮流風格開拓著香港市場。
短短十年時間佐丹奴就成功在香港上市後,便將目光轉向了大陸的服裝市場,在有著深厚的品牌實力下,開始暢銷海外,全球三十多個國家都有著佐丹奴的身影。
從2000年開始,佐丹奴的產品設計就非常具有特點,服裝的實用性和多樣化成為了品牌的主要賣點,連國內最先出現的可機洗毛衣都是佐丹奴產品。
在2008年時,佐丹奴也是推出了自己的vip卡,當年能身穿一身佐丹奴便可以說是街上最靚的仔。
但面對時代的快速發展,佐丹奴的依舊保持著輕視的思想,對時尚流行的不重視,成為了它沒落了最大原因。
畢竟佐丹奴當年在進入大陸市場時難逢對手,太過順利的發展讓其對自己的品牌效應形成了盲目的自信,以至於在各種新興品牌爭奪國內市場之初,沒有把握住機會。
當佐丹奴的先天優勢逐漸喪失後,在去爭奪市場已經為時已晚,風格創新已然落後的情況下還不思悔改,依舊盲目的對市場進行擴展。
不顧銷售額卻只顧門店數量的佐丹奴最終開始「潰敗」,在不斷的惡性循環後也徹底失去了原本的市場份額。
真維斯
曾經受到觀眾歡迎的老品牌里,真維斯作為一家澳大利亞的服裝品牌,在當時的國內可以說是非常少見的。
1972年就成立的真維斯,在1993年進入中國市場後,便根據國內消費者習慣做出了相應的產品改變,在滿足消費需求的同時也憑藉著優質的服務佔領市場。
在國內服裝領域站穩腳跟後,開始關注國內的公益活動,真維斯的企業文化也同樣以回饋社會為主。
不僅向貧困地區捐贈了多所希望小學,還成立了品牌基金會為寒門學子提供幫助,從2007年開始舉辦了多次助學活動,在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幫助的同時,也提高了希望小學的發展能力。
從慈善的方向來說,真維斯絕對是一家優秀的服裝品牌,按道理來說,這樣的一家良心企業怎麼會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呢?
但現實卻非常的殘酷,在風格過時,自身形象也過於老舊的情況下,真維斯只能不斷的走向下坡路,作為一家服裝品牌的它,甚至連自身的logo都沒有。
從2012年開始,真維斯的門店數量就開始銳減,在經歷過庫存風波後徹底一蹶不振。
S&K(生活幾何)
生活幾何曾經也是作為國內強勢的服裝品牌之一,在1997年創立之初,便是鎖定年輕消費者為目標的潮流品牌。
其中主要的經營範圍是以下身服裝為主,自家的牛仔褲以國人的活動曲線設計,純手工的製作也彰顯了品牌的與眾不同。
在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條件上,生活幾何也是花費了不小的心思,讓消費者無需試穿就可以根據尺碼選擇到不同的牛仔褲。
雖然頂著「賣褲專家」的稱號,但為了鞏固自身的市場,生活幾何還是逐漸走向了發展的多樣化,T恤、外套和女裝系列的成功也為它帶來了更大的影響力。
而同樣知名的服裝品牌班尼路,和生活幾何是同一家經營公司,甚至比生活幾何創立的時間要早上不少。
最開始的班尼路在1981年創立後開始在香港經營,慢慢的才進入到大陸的服裝市場,班尼路在當時的香港也算得上有名的服裝品牌。
儘管品牌形象很高,卻因為時代的種種原因,導致自身經營的效果始終不算理想,直到1996年才被香港集團收購了商標。
之後班尼路的品牌形象便被重新包裝,將品牌目標鎖定為成熟的成功人士後,重新進入國內市場,甚至邀請了劉德華和王菲等當紅明星為代言人。
1997年,在精準定位和重新塑造的品牌形象下,班尼路迅速擁有的國內不小的市場份額,甚至連東南亞市場都受到了影響。
而同年的成立的生活幾何也憑著班尼路的影響,非常輕易的就邁入了大眾的視野,班尼路主打含蓄穩重的路線,生活幾何則鎖定為追求時尚,喜愛潮流的年輕風格。
兩個品牌在攜手並進的狀態下勢不可擋,甚至輕而易舉的擊敗了當時也在發展中的另一家品牌優衣庫。
但在門店的快速擴張下,班尼路很快陷入了渠道危機,畢竟在自身品牌的定位上,班尼路就不可能在銷量和利益上取得雙贏的結果。
以當時的年代來說,普通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只有幾百塊錢左右,但班尼路的一件衣服就要達到一兩百塊錢。
這樣的情況下還要一味地追求銷量,只能通過不斷地擴張門店數量來實現銷量目標,但門店增多了,市場份額卻沒有變多,班尼路還盲目的生產衣服。
在門店品質得不到保證,服裝數量卻在一味地增加,這讓注重品牌形象的班尼路失去了唯一的優勢。
而在班尼路商圈的調整下,S&K(生活幾何)也就同樣受到了影響,一同的輝煌也伴隨著一同的沒落。
以純
以純也是曾經很火,如今卻慢慢在消失的服裝品牌之一,自1997年以純總部在廣東虎門創立以來,就憑藉著地理位置的優勢,趕上了國內經濟瘋長的步伐。
在當地政府和集團本身的努力下,短短几年內,以純就擁有了幾十家制衣工廠,成為當地乃至全國的大型服裝企業之一。
與其他同時期服裝品牌快速增長的連鎖模式不同,以純採取的是一體化經營模式,生產、包裝以及銷售都由集團自主完成。
側重的方向也是已產業鏈為主,是服裝行業里少有的「輕資產,重品牌」企業模式,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為產品質量帶來了保證,但自身的發展局限也非常明顯。
過於穩重的發展理念,在當年的時代還能有一席之地,但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激烈,自然也就爭不過那些瘋狂擴展門店的其他品牌。
這也導致了以純品牌門店相對較少的情況,以純也是為數不多,沒有在網上購物平台開設網店的服裝品牌之一。
可以說以純的是完全因為自身原因,而消失的服裝品牌,與其他大多被競爭淘汰的服裝品牌有著明顯的區別。
結語
不管如何,曾經爆火服裝品牌能夠逐漸消失,基本上都是自身發展的問題,而在發展問題出現後,產品的質量也失去了保障,最終形成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參考資料:
1:春城晚報——《知名品牌閉店700多家,被曝拖欠工資?它曾是很多人的青春》
2:中國經濟網——《班尼路被母公司拋棄 售價只有2.5億》
3:福布斯中國 | Forbes China.——《出資21.8億元,周大福擬收購時尚品牌佐丹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