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許多中年男人的朋友圈突然多了不少自來水。
「燃」 「真情實感哭了」。「前後排的中年男人跟我一起爆哭!」「在影院里淚水完全止不住」。
其實從這部電影傳出在日本定檔的消息,就已經肯定。
它要爆。
為了這群湘北的男人。
畢竟這麼多年,那麼多空氣投籃的動作,早就畫風鮮明地體現那句話:
男人至死是少年!
而將少年熱血和籃球一起刻進一代老男孩DNA的,當然是它——
《灌籃高手》。
當年的日漫三大體育漫之一,1993年被拍成動畫搬上電視,總共101集,到全國大賽之前完結。
大約在1995年引進中國內地播出後,更深深激勵影響了一代人的青春。
但1996年漫畫連載結束,同在1996年,由於對動畫化效果不滿,作者井上雄彥任性地收回動畫改編權。2004年,漫畫單行本突破1億冊。但IP26年間,再未被影視化。
直到今年,那個任性的男人,終於帶著他的王牌回來了——由《灌籃高手》原作者井上雄彥親自編劇和執導,同時是該系列第五部劇場動畫,啟用了全新聲優陣容配音的《灌籃高手》,終於歸來。
即使與世界盃正面碰撞,也一點都不虛。上映首天,影迷們凌晨排長隊,周邊產品被一搶而空!
影片以7.16億日元(約合3600萬人民幣)票房創造日本今年第二高首映紀錄。上映6天,突破20億日元。業界看好最終票房有望沖70億日元。
如果票房還不夠有保障,再看評價。這些年有超過20萬人為動畫片《灌籃高手》打出9.7的超高分,這種神級動漫劇場版,最容易翻車。
但豆瓣開分至今,影版穩定在9.4分,依然是神作級別。
當年的動畫劇情,停留在湘北在縣中學比賽里拿到全國大賽資格。整個漫畫最高潮的全國大賽篇卻遺憾地未能搬上銀幕。
如今原作者親自上陣,能把全國大賽的故事講得好看嗎?
現在可以說,電影為這多年來的「全國夢」划下了完美句點。無論是故事、畫面、人物、轉場以及配樂無一不顯示出用心,26年再見,決戰山王的緊張和熱血卻絲毫不減。
這份動漫迷等了26年的回禮,絕不是賣情懷,而是夠分量。
難怪,電影院一群哭成了淚海的老男孩們說:我的青春,回來了。
01 改變
井上當然知道觀眾等的是什麼。
動畫開篇,就用stretching的形式將十位主角人物的姿態展現得淋漓盡致。那步伐、神態、氣場,一如多年前在我眼前揮灑汗水、奮力奔跑的少年們。
但如果你以為全片就是照搬26年前的全國大賽情節,那未免小看井上雄彥了。
畢竟,他當年可是因為認為動畫版沒拍好就收回版權,如今時隔26年親自操刀劇場版,雖然是重點講述了全國大賽湘北高中VS山王工業的一戰,但顯然會加入自己的想法。
最令觀眾驚訝的改變,就是劇場版換掉了男主,從原版的 「第一男主」櫻木花道,換成了「湘北五虎」中看似最不起眼的控衛宮城良田。
同時相較原版漫畫,劇場版減少了搞笑內容和配角劇情,將宮城的成長回憶與比賽雙線進行 。五虎中除流川楓和櫻木沒原創劇情,赤木、三井都有原創劇情,還有澤北榮治的神社祈願。
就連整個山王之戰,敘事也是以宮城的視角展開,難怪有粉絲調侃,劇場版也可以叫做,《灌籃高手之宮城傳》。
除了換男主,第二大變化就是——2D變3D。
採用CG技術後,整個比賽呈現的質感都更接近紀錄片手法,又在比賽中不斷插入宮城良太的回憶段落,包括他對籃球的複雜感情,和哥哥的過往,和三井的恩怨,和母親和宿怨與和解。
對此井上雄彥也解釋過,說自己不想重複之前的《灌籃高手》,想以新角度切入。
「當時漫畫連載時,我只有26到29左右,當時我擅長描寫高中生的視角,也更喜歡櫻木花道這樣的年輕小子。但現在的我年紀大了太多,不僅僅是單純打著籃球的少年,在這個球場上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很多很多思緒。換一個角度講這個故事,也側面使他們變得更加飽滿。」
對於觀眾來說,這種設定其實也帶來了觀感上的變化,那就是相對櫻木(有人敢說櫻木不是天才嗎)、流川楓、三井這樣的天才,以宮城的經歷更能折射出不少平凡人努力的縮影。
宮城逆向而行的身影,都是普通人的身影。正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才凸顯出少年勇氣的可貴。
從觀感上看,如果說一開始觀眾還會略有不習慣,那麼隨著劇情逐漸鋪開,那種真實感和壓迫感,應該會讓觀眾徹底入坑。
畢竟,井上太知道粉絲們等了26年,等的是什麼——所以他直接跳過全國大賽前面的比賽,對準全國大賽篇最高潮一戰:
湘北vs山王。
湘北只是神奈川縣第2名,而山王則是連續3年沒輸球的全國冠軍,雙方實力差距極為懸殊。
但在被集體看衰之下,湘北卻迸發驚人戰鬥力,最後一球完成逆襲。
這個章節不僅誕生了《灌籃高手》最多的名場面,在日漫史上也絕對堪稱經典章節。
這場以弱勝強的對決,必須打得夠炫酷,贏得有邏輯,才不顯枯燥,不會齣戲。
這也是《灌籃高手》劇場版本在製作上相較之前越發成熟、進步的最大體現。
動作場面的觀賞性之強在我預料之中。但我沒想到的是,早已熟知的劇情在大銀幕上看來,竟如此絲絲入扣、動人心魄!
井上雄彥不僅基本把名場面都給還原了。
更憑藉轉換視角,全程都給觀眾打造出最真實的臨時感,無論是整體節奏感,運動的張力,還是強烈的寫實感,櫻木最後絕殺之後和流川楓的擊掌的名場面,都讓觀眾心潮澎湃。
但場面上的恢弘與炸裂,只是《灌籃高手》最直白的看點。
更重要的,你能在片中,看到青春回憶里,怦怦的心跳聲。
電影就像連接經典版和觀眾之間的紐帶。激烈比賽、高燃場面,你想要的關於「商業大片」的一切,它幾乎都可以滿足你。
但更重要的是。
透過這個故事,去捕捉一個少年時代沒做完的夢。
02 遺憾
但井上親自為觀眾造這個夢也是雙刃劍。
從電影正式上映開始,《灌籃高手》的評分就呈現出兩極分化,上映當天,電影在日本yahoo評分為2.8分(滿分5分),在Filmarks的評分為4.4分(滿分5分),最關鍵的是,評分幾乎都是兩極,不是1分,就是5分。
1星評價主要集中在劇情,其次是畫面。
一句話概括:《灌籃高手》講的是湘北每個隊員的青春,《灌籃高手》成為了無數觀眾的青春。 這次的劇場版補上了TV的遺憾,彷彿為觀眾找回了當年的青春,但這個青春,似乎和井上想要表達的有些偏離。
別忘了當年的動畫版是為什麼停播的,因為幾乎所有觀眾都滿意的動畫版,偏偏井上自己不滿意。
所以劇場版也必然和經典版有巨大的分別。
井上當年最不滿意的,就是動畫版對於動作的呈現。
難怪這次的劇場版,井上果斷摒棄傳統2D手繪,而是以CG方式呈現比賽。
他認為手繪沒辦法完全還原場上10名球員動態狀態,CG則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份畫風升級,固然帶來了肉眼可見的優點。
包括更流暢連貫的動作,以及3D表現形式和逼真動作下更強烈的代入感,如果說原版看起來更接近動畫,那麼劇場版則更像一場真實的籃球賽,每一個湘北球員在賽場上每一個選擇,每一次進攻防守,都貫穿了記憶中漫畫那些關鍵點之間無法完全展現的過程。
比如湘北最後發出絕殺球時,控衛宮城良田用小眼神示意隊長赤木傳給流川楓,用CG展現得就非常精妙。
但這也意味著劇場版丟棄了傳統動畫的長項,那就是對高光段落逐幀描寫,這也可能是很多人不習慣的一點,大家心裡那些高光點怎麼一下就過去了?
雖然井上努力把觀眾從記憶深處某一個遙遠的夏天被拉回到現在,但劇情代入的是湘北在絕境下屢次反撲創造奇蹟的奇蹟感。傳統日漫的人物刻畫,分鏡等鏡頭語言,那種對滿屏的汗水,疲憊,煎熬,雙方的投入的表現,可以說是完美妥帖。
但是電影里,劇場版的現場感和真實感都增強了,但緊張感和衝擊力都變弱了。
這可能就是漫畫和 3d動畫的優劣所在。
此外,以配角宮城為主視角穿插回憶展開的形式,雖然豐富了湘北五虎的人物塑造,但確實也影響了觀眾代入,因為櫻木和流川楓可能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太經典了,落差在所難免。
加上山王之戰漫畫里足足50多話劇情被壓縮到一部電影,很多經典情節被迫砍掉,比如魚住把赤木比作比目魚,罵醒赤木的情節,三井壽「永不放棄的男人」情節等等,也成為劇場版的遺憾。
而人氣角色赤木晴子更是全部戲份加起來不到1分鐘,甚至不如彩子出彩。
第三個遺憾,則是漫畫版特色的Q版腦洞被捨棄。
井上本人表示,這是畫風升級下無奈做出的決定,自己也糾結了很久。
但少了漫畫對話框的Q版情節,意味著《灌籃高手》的喜感被丟掉了。
最後,則是經典插曲的遺憾。動漫里最令人難忘的兩首,一首是片頭曲《好想大聲說愛你》,另一首是片尾曲《直到世界盡頭》,直到現在,只要這兩首歌的前奏響起,無數粉絲的頻道自動切換到《灌籃高手》。
而劇場版觀眾等到最後也沒等到《直到世界盡頭》。
動畫版《灌籃高手》的技術遠不如劇場版,甚至可以說比賽場面只算是帶配音的PPT,但故事集青春熱血、幽默風趣於一體,充滿激烈的比賽對決,加上內心刻畫和Q版表情特色,以及燃爆主題曲的加持,灌籃高手才有如此火爆的程度。
現在這部電影接近3D,人物形象更立體,動作更流暢,甚至很多畫面已經接近真實比賽了,但是失去了很多我們熟悉的感覺,畫面太過流暢連貫,留給內心的刻畫反倒少了,主角變成了宮成,觀眾一直跟著櫻木花道成長的代入感被打斷了。
這些都是許多中日觀眾看完電影的共同感受。
但問題也來了,既然有如此多的遺憾,為什麼劇場版依然堪稱神作?
03 青春
因為劇場版《灌籃高手》最大的特點,是它在山王之戰背後捕捉到了具體的人,有血有肉的人。
而這要歸功於一個人。
身兼編劇和導演的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
當年他以高中籃球為題材創作的少年漫畫,從1990年起開始連載,與《足球小將》和《棒球英豪》合稱為日本運動漫畫三大巔峰之作,也是日本漫畫銷量史上卷均第二高的作品,僅次於《海賊王》。
在漫長的26年中,相比許多經典日漫一次次薅羊毛的舉動,井上卻從未如此,當他親自操刀劇場版,的確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他真的想再給觀眾帶去一次快樂。
而這個世界上,也不會有第二個人,比井上更了解《灌籃高手》和籃球。
所以無論他用多麼大膽的敘事、畫風,臨場感十足的音效,以及吵鬧的搖滾樂顛覆了經典版,他依然是這個世界上最能拍出山王大戰神韻的男人。
觀眾可能對劇場版有各種各樣的不滿意,但當山王之戰進入最後1分鐘,此時湘北71-76落後,接下來的段落,絕對能彌補所有粉絲一切的遺憾。
這時候的比賽,不能用激烈,而用慘烈來形容了——所有的湘北隊員,包括安西教練,都是用生命在打球啊!
甚至於,那些熟悉的人物在那半場比賽中全變了。櫻木不再衝動,流川竟然會傳球給死地敵,赤木居然未輸先哭,還有一向只會「呵,呵,呵」的安西教練,也會握拳,也會站起來振臂高呼了。
關鍵時刻,還要靠三井的續命三分。
那個曾經跪倒在所有人面前,哭喊著「教練我想打籃球」的浪子三井壽,在關鍵時刻打出3+1,湘北將比分追為75-76。
1分,只剩一分!
櫻木飛身救球助攻流川楓反超!山王核心澤北跳投命中!
雙方先後的各得一分,還剩最後10秒。
依然還差一分。
整個電影院緊張得不敢呼吸,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此刻完全沒有音樂,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流川楓發動進攻。
面對多人防守,他做出強行投籃的動作。
但其實他早在最後一秒看到了「老冤家」櫻木,果斷將球從人縫裡送了出去。
而櫻木也像事先說好似的提前站在那,然後穩穩地,射入絕勝球——球進燈亮,湘北以79-78絕殺山王!
接下來,就是最後的「世紀擊掌」名場面,雖然沒有《直到世界盡頭》的音樂多少有些遺憾,但哪個粉絲不會在那一刻熱淚盈眶!
正當我熱淚盈眶,下一秒兩人又同時別過身去「哼!」。
電影的結局是那麼蕩氣迴腸,是因為井上在電影的張與弛、收和放之間完美平衡,將觀眾的情緒一路提到了最高,所以流川和櫻木的「世紀擊掌」才能如此擲地有聲、蕩氣迴腸。
這樣的十秒,當然足夠無數觀眾會心一顫,然後在電影院不顧一切哭成狗。
彷彿這26年的等待,一切都值得了。
04 少年
如果只說高燃,只是對《灌籃高手》的一種膚淺論斷。
真正讓它出類拔萃的,是它精彩而又飽滿的內核。
讓人看完以後,能在很長的時間裡回味無窮,一次次被激勵,被感動。
湘北隊不因實力差距而輕言認輸的姿態,曾經催生了一個專有名詞——下狗之心。
看看這支隊伍,有幾個月前還是個小混混的天才三井。
大前鋒是為了泡妞打籃球、技術遠趕不上天分的櫻木。
但即便短板明顯,櫻木卻跳上主席台,大喇喇地宣戰:我要擊敗山王!這是天才櫻木的預告!
而最終的結果也讓我們見證了——
強者並非恆強,而是通過一次次投籃、灑淚,經歷過與夥伴們的肝膽相照、並肩戰鬥,承擔起為信念披荊斬棘、一往無前的使命,不斷重塑甚至重生,才淬鍊出愈加強大的湘北。
所以動畫版才有那麼多經典名句流傳至今,比如安西教練說的「現在放棄的話,比賽就提前結束了」,還有赤木:就算我輸給你了,湘北也不會輸。
還有三井:我是誰,我是三井。不會放棄的男人。
但許多粉絲還記住了井上雄彥的一句話,「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是徒勞無功的」。
不同於其他爽感十足的熱血動漫,《灌籃高手》的結局並不圓滿。
儘管湘北五虎把強大的山王拉下馬,但剛擊敗山王的湘北,緊接著就因體力消耗過大在第三輪慘敗。
隨著赤木和暮木畢業離隊,三井壽留級留隊,湘北面臨重組,而整個《灌籃高手》的故事至此戛然而止。
雖然遺憾,卻更接近真實的人生。
奮鬥、逆襲的結局未必是贏,但「天才不是他人給你的定義,而是本人給予的。」
比《灌籃高手》更早一些的1983年的《足球小將》,就是動漫激烈現實最好的例子,上世紀80年代的日本男足在亞洲足壇並不起眼,《足球小將》創作同期,他們還以0-5慘敗中國。
但正是當年那群看著《足球小子》的小子的小子,最終在卡達世界盃打入16強。
他們何嘗不是從失敗中走出來的。
觀眾喜歡櫻木,也不是因為他創造了奇蹟,而是他是永遠活在我們記憶中的,為夢想而戰的少年!
26年後的劇場版,不能說沒有瑕疵,甚至瑕疵還不少,但井上雄彥沒有收割情懷的韭菜,而是實打實拍出了一場精彩的電影,看著拼掉山王的湘北隊,無論是30年前那些酷熱的夏天,還是30年後這個蕭索的冬日,都依然讓人熱血沸騰、淚盈於睫。
而無數老男孩們,也感受著時隔多年依舊熱淚盈眶的那份熱血。
當年的我們和井上一樣,以為世界沒有我們投不進的球,沒我們創造不了的奇蹟,但沒有誰,真的能夠打敗世界。
中二病終究會痊癒,生活還是要回歸到現實中來。
那些少年的熱血,都永遠的定格在了九十年代的夏天,十六歲的風,終究帶不走,也留不住。
但在經歷了整整26年的人生跌宕之後,也許當年的籃球小子已經幾年沒摸過籃球,但投球動作依舊是那麼標準,因為我們依然記得「活用膝蓋,左手輔助,右手波動,就像在天邊畫過一道彩虹」。
然後我們依舊可以驕傲地吼出,「我最光輝的時刻,就是現在」。
而那些中年大叔們看電影中流下的眼淚也足以證明,《灌籃高手》,最光輝的時刻,就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