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美國中部時間17:30(北京時間3月7日7:30),spacex在德州博卡奇卡星艦基地點燃了星艦第八次綜合測試飛行(ift-8)33台猛禽。這場備受矚目的發射,承載著助推器捕獲、飛船首次載荷部署和飛船軟著陸的雄心,卻以熟悉的悲喜交加劇情收場:超重型b15成功被筷子機械臂捕獲,而第二代飛船s34在上升約9分鐘失控,解體化作高空中的一捧焰火,殘骸墜入加勒比海。與ift-7如出一轍的失利,讓星艦的星際征途再次蒙上陰影。
ift-8是星艦第二代飛船第二次測試,全艦高123.1米,發射質量5310噸,搭載4900噸推進劑(b15為3400噸,s34為1500噸),乾重410噸,39台猛禽發動機提供總計9100噸推力。任務計劃沿跨大氣層軌道(-50 x 235公里,傾角26.5°)運行66分26秒,目標包括b15塔架捕獲、s34部署4顆星鏈模擬衛星、真空發動機重啟及軟著陸南印度洋。
結果卻喜憂參半:b15在t+7:21以分米級精度被捕獲,第三次驗證了助推器空中捕獲的可靠性;s34卻在t+8:29因多台發動機失靈失控,t+10:03解體於146公里太空,未能完成任何預期目標。
正如x用戶@spacexobserver嘆息:「b15穩如磐石,s34卻又成了空中焰火,星艦第二代飛船怎麼總是散花收場?」
●飛行全過程:從捕獲到殞落
t-01:15:00(16:15 cst/美中時間):倒計時啟動,發射總監確認加註推進劑。
t-00:45:59至t-00:35:35(16:44:01-16:54:25 cst):s34和b15依次載入液氧和甲烷。
t-00:19:40(17:10:20 cst):39台猛禽預冷。
t-00:03:20至t-00:02:50(17:26:40-17:27:10 cst):推進劑載入完成。
t-00:00:03(17:29:57 cst):b15的33台猛禽點火。
t+00:00(17:30:24 cst):b15+s34星艦組合體升空。
t+01:02(17:31:02 cst):通過max-q。
t+02:32(17:32:32 cst):b15關閉30台猛禽,3台中心發動機以50%推力運行。
t+02:40(17:32:40 cst):熱分離,s34的6台猛禽點火,b15分離(質量350-400噸,含200噸推進劑)。
t+02:45(17:32:45 cst):b15返航點火,13台猛禽啟動(2台失敗),推力2300噸,Δv 300-500米/秒。
t+03:32(17:33:32 cst):b15拋棄11.3噸分離環。
t+03:57(17:33:57 cst):b15自檢完成。
▲t+04:00至t+06:30(17:34:00-17:36:30 cst):b15下降減速,速度從1000米/秒降至<10米/秒。
t+06:45(17:36:45 cst):b15懸停塔架上方,速度<1米/秒。
t+07:03(17:37:03 cst):b15被「筷子」捕獲,夾住頂部捕獲銷,發動機隨後關閉。
t+07:21(17:37:21 cst):b15原位回收確認成功。
t+08:05(17:38:05 cst):s34發動機故障初顯。
t+08:14(17:38:14 cst):s34的6台猛禽按計劃關機。
▲t+08:29(17:38:29 cst):多台猛禽失靈,速度5.64公里/秒(20304公里/小時),軌道-3600 x 146公里 x 26.4°,飛船開始翻滾,最大高度146公里。
t+09:35(17:39:35 cst):遙測信號丟失。
t+10:03(17:40:03 cst):s34在146公里高度發生「快速計劃外解體」(rud),任務提前終止。爆炸解體後殘骸墜入加勒比海。
未實現的目標:
t+17:24(計劃17:47:24 cst):s34原定通過「pez糖果機」部署4顆星鏈模擬衛星(每顆2噸,總重8噸)。s33計劃部署10顆、s34計劃部署4顆均未實現。
t+37:28(計劃18:07:28 cst):s34計劃重啟一台真空猛禽,短暫點火5秒,Δv增100-200米/秒。如實現,這是第二次在軌重啟,首次為ift-6的s31。重啟能力是全軌飛行和軌道機動的前提,為今後任務軌道機動提供強大支撐。
t+47:22(計劃18:17:22 cst):s34計划進入大氣層再入階段。再入一直是星艦的夢魘,第一代飛船常在烈焰中傷痕纍纍甚至解體。s33、s34都未能改寫悲情劇本。
t+1:06:04(計劃18:36:04 cst):s34計劃執行翻轉機動和著陸點火。t+1:06:26(計劃18:36:26 cst):s34原定垂直軟著陸於南印度洋(18°s, 109°e)。
●探尋失利的根源
s34的失利與ift-7如出一轍,事發後不久spacex初步稱「上升燃燒末期發生快速計劃外解體」。綜合多渠道信息和推測分析,針對s34失敗原因,三體引力波得出結論如下:
○諧振幽靈再次顯現
此次發射前spacex解說員稱,ift-7歸因於諧振反應導致管路泄漏。為此在ift-8發射前夕,2月11日執行了長達近60秒的靜態點火,以及調整燃料管路和溫度、引入氮氣吹掃系統。然而,s34在t+8:29仍有多台猛禽失靈,速度低於ift-7的5.92公里/秒(21317公里/小時),表明整改沒有觸及根本。飛行中的氣動載荷與微重力可能放大管路疲勞,防火罩上方「閣樓區」的壓力超載,可能引發連鎖故障。地面測試無法完全復現太空複雜環境,spacex需更逼真的模擬來捕捉兩次顯現的「諧振幽靈」。
○姿態控制存在軟肋
發動機熄火後,冷氣推進器(rcs)未能遏制翻滾。前襟翼雖已優化以減熱負荷,但在失速下氣動控制顯然力不從心。航電系統雖升級冗餘,軟體響應卻顯遲緩。rcs與演算法的短板在多故障場景下暴露無遺,姿態穩定是飛船存活的關鍵。
○結構與熱防護過於冒險
s34移除部分隔熱瓦,以便壓力測試脆弱區域。新增非結構性捕獲裝置,以評估耐熱性能。如果解體前熱負荷超出預期,很可能會削弱結構,導致結構風險加劇。此次飛船解體高度146公里,低於再入熱峰值區(80-100公里),結構完整性更顯脆弱。極限測試雖大膽,但風險失控需更嚴密評估。
○b15的勝利:復用之光
與s34的失利形成鮮明對比,b15成功捕獲如一團熱火。t+7:03,在導航系統(ins+rtk gps+激光雷達)的指引下,以分米級精度被筷子接住,回收後一小時內卸載剩餘推進劑。這不僅是第三次成功捕獲,更是對高頻復用技術的堅定背書。助推器回收已趨常規化。少許遺憾的是,兩三台發動機返航段、著陸段未能重啟,提示猛禽點火能力仍需精進。
●後續影響:星途的曲折與希望
ift-8的成敗交織對星艦項目影響深遠,包括技術迭代、後續計劃、商業市場、深空任務、社會影響等。
技術迭代上,s33、s34連續失利,必會推遲全軌飛行與飛船捕獲計劃,spacex需要強化關鍵技術,如高空諧振測試、優化猛禽點火邏輯、升級rcs功率。失敗是試金石,但重複失利需警惕系統性缺陷。後續計划上,失敗後深度整改可能需要8-10周,不僅會嚴重推遲ift-9原定時間(3月),還將擾亂2025全年測試進度和25次發射目標。
商業市場上,保險成本(5.48億美元)或因兩次事故而攀升。spacex上半年融資計劃有可能受牽連而推遲。4顆星鏈模擬衛星未能部署,星艦商業化部署任務也會受阻。
深空任務上,計劃2026年開啟等artemis iii登月任務與火星首飛,都會隨著ift-8的失敗顯示距離更遙遠。s34失利可能迫使nasa重新評估時間表。nasa或仍需備用方案(sls增強版),spacex需要加速證明飛船穩定性。馬斯克的火星殖民願景依賴全復用和在軌加油,當前進度表明技術成熟度與預期有巨大差距。計劃2026年首飛火星任務,前提是需星艦至少10次連續成功。深空征途漫漫,穩定才是第一要義。
社會影響上,連續兩次失敗,或讓faa審查時間加長,甚至延緩25次發射計劃,公眾信任和大眾熱情也會因重複失敗而波動。失敗雖是測試常態,但重複性失敗可能削弱spacex的技術神話形象。快速整改、復飛成功是挽回信心的關鍵。
ift-8是星艦征途的縮影,b15的捕獲如晨曦破曉,s34的解體似烏雲遮日。失敗根源指向推進系統的複雜性與測試局限,影響波及後續任務、商業應用、深空任務和社會影響。spacex的迭代哲學雖在b15上閃耀,卻在s34上受挫。未來,星艦需從細節中淬鍊可靠性,方能承載馬斯克的星際雄心。spacex需以工程理性,而非馬斯克豪言壯語,征服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