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5日,《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全球票房超145億元,影片的熱度持續,關於動畫電影產業過去與未來的討論也未結束。
從幾分鐘短片到單片近150億票房,從動畫製作低端「代工廠」到紮根中國神話成功「出海」,從拓荒者不計成本為情懷買單到以技術為利劍開拓產業發展,這個過程中,一批批動畫電影人在不斷摸索中,終於尋得國產動畫電影的「破鼎」之路。《哪吒2》的成功讓動畫電影人的努力終於被看見,而他們對未來的期待,也遠不止一部電影的成功。
拓荒者不計成本為情懷買單
「動漫電影產業的發展歷程可謂道阻且長,早期投入這個行業認真做原創電影的人,誰不是為自己的情懷買單。」《哪吒2》山東製作團隊負責人、山東新視覺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魯浙經歷了動漫行業的沉沉浮浮。他總結稱,《哪吒2》傲人的票房成績背後,經歷了一批批動畫人不計成本、前仆後繼的原創探索和技術推動。
早在2009年,就有媒體刊出調查報道《十問中國動漫》,提出「喜羊羊」打得過「功夫熊貓」嗎、中國動漫向何處去、如何用動漫產品塑造國家形象、到「動漫強國」有多遠等問題。當時,距離2006年國家大力助推動漫產業發展,推出製作補貼、稅收優惠等扶持政策,已經過去了3年。全國動漫產業園區、動漫企業迅速崛起,卻沒有迎來動畫爆款的出現。因急功近利的粗放式發展,動畫劇集產生了很多粗製濫造、少兒不宜的低品質作品;動畫電影方面,除了喜羊羊、熊大和熊二,絕大部分影片票房在幾十萬至幾百萬之間。成績慘不忍睹,各方都很著急。

2015年,票房超9億元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橫空出世之前,以中國元素為主題的好萊塢動畫片《功夫熊貓》系列前兩部在國內輕鬆收穫8億元票房,《冰川時代》前四部斬獲6億多元票房,《哆啦A夢:伴我同行》收穫5.29億元,《超能陸戰隊》收穫5.29億元,還有大批2-4億元體量的好萊塢動畫片,動畫片票房幾乎被進口片壟斷。單論票房表現,國產動畫電影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低幼兒童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熊出沒》系列,但單片票房都未能突破3億元。
2010年前後,動畫電影工業剛起步,成熟度低,國產片票房佔比小,影片製作投入大、製作周期長,沒有成功的爆款先例,這讓電影投資方都很謹慎,不敢在動畫電影上砸錢。好在產業拓荒、為行業打天下的早期,也定有積極拓荒者為了熱愛而奮不顧身,沖在前面探路。不同的人,不同的團隊,不同的製作模式,都在東奔西走,尋找國產動畫電影的出路。有的人徹底失敗,有的人撐到了「救星」的到來。
很多動漫從業者還記得一部票房非常失敗但很有時代意義的作品。2006年,由深圳一公司出品、400餘名中美動畫人聯手製作的《魔比斯環》上映,作為國內首部投資過億的原創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製作歷時5年,耗資1.3億元,被行業寄予厚望。這部基本「臨摹」好萊塢電影的科幻冒險片,只收回300多萬元的票房,以慘痛經歷證明「照抄」好萊塢的故事、人物以及製作模式這條路走不通。
2004年至2008年,還叫餃克力的導演餃子,在四川老家,多年基本不出門,靠母親每月1000元退休金度日,用一台電腦,以手繪創作的方式,完成自己的首部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該短片獲得30多個國內外大獎,餃子引起業內關注。熱愛動畫的餃子繼續投入創作,於2009年創立可可豆動畫工作室,有機會創作他醞釀多年之久的新編哪吒故事。
很多觀眾還記得那部「2009年最牛的動畫片」。2009年,因為就職公司的電腦太舊沒法打遊戲,導演李陽開始製作動畫短片《李獻計歷險記》。短片做了兩年,幾次差點夭折。李陽為了參賽拿獎金才最終完成,該短片成了很多觀眾心中的「神作」。
2013年,資金鏈斷裂一年半之後,常州漁夫動漫老闆余洛屹自縊身亡,引發動漫行業的關注。此前該公司花費四年之久、投資1500萬元製作的動畫電影《西域傳奇》於2010年上映,只收穫幾百萬元票房。這部電影經歷了無人投資,難找發行,2D轉3D等各種挫折。


2011年至2014年,國產動畫電影還出現了生不逢時的「遺珠」作品——《魁拔》系列。奇幻異世界題材系列影片《魁拔》,四年上映三部,以當時國內頂尖的製作水平、高達數千萬元的宣發投資征戰電影市場,卻總共只收穫5000萬元票房。《魁拔》系列的生不逢時體現在各個方面,首先是當時的低齡動畫市場和消費者,還無法接受這部成人向動畫的複雜故事和世界觀;其次是純原創IP觀眾認可度低,開拓市場難;再者,當時二次元消費群體還未壯大。雖然《魁拔》製作者們一家家影院去求排片,仍難逃該系列作品成為時代的哀歌。
參與過《魔比斯環》的電影投資人路偉於2014年帶著資金、渲染器找到《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時,導演田曉鵬和團隊已經堅持了七八年,最大的問題是資金困難。有多困難?田曉鵬稱,他一直沒能獲得融資,但一直跟團隊宣布有了資金,以此鼓勵大家邁出第一步,去安心做動畫。這期間他用自己的積蓄、老婆和雙方父母的錢維持工作室的運作,一到發工資就頭疼。田曉鵬認為製作動畫是一場風險很大的賭博,每一步都可能會夭折,不敢想幾年之後能不能做出來。影片上映之後再回頭看,他自稱非常後怕。有著動畫片操作經驗的路偉,買斷了《西遊記之大聖歸來》這個項目,同時追加1100萬元的製作費用,又找來十多個投資方。最終找准了創作方向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6000萬元投資贏得9.54億元票房,開啟國產動畫電影新紀元。
傳統文化+科技破局市場
當田曉鵬以傾囊之力打造《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時,電影行業也發生著風雲變幻。
雖然很多創作探索失敗了,但站在產業發展、市場趨勢上來看,國產動畫電影醞釀著機遇。張魯浙說,2010年前後,《功夫熊貓》《阿凡達》兩部高票房系列影片給了國漫從業者很大的市場信心,開始激活整個產業。《魔比斯環》拿外國動畫片邏輯打造國漫,水土不服徹底失敗,但國漫人學來了動畫產業流程,包括製作流程、衍生品打造等,算是獲得了一些大製作經驗。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國產動畫電影產業慢慢破局。
離開土豆網的王微,2012年造訪美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並於2013年創立了追光動畫。王微曾說,能做出美麗精緻得像皮克斯作品水準的了不起的動漫公司,是其發展目標。追光動畫重金購買世界頂尖級設備和打造團隊,首部動畫電影《小門神》2016年上映時收穫7800萬元票房。追光動畫又在2017年至2018年推出《阿唐奇遇》《貓與桃花源》等作品,票房最高達到3000萬元。
2012年,之前投資「賽爾號」系列等低幼影片的光線傳媒,投資了第一家動畫電影公司,也就是《大魚海棠》的出品公司。2013年,光線傳媒開始戰略布局動漫行業,2015年成立彩條屋管理投資的20家動畫公司,在全行業挖掘人才,成功發現了餃子。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在一次分享活動上稱,光線對動畫業務的期望非常高,因為投資成功率高,而且競爭者不多,基本上認真製作的高質量動畫電影,盈利回本的概率很大。2016年上映的《大魚海棠》以絢爛的深海奇幻贏得5.73億元票房;2017年上映的《大護法》收穫8000萬元票房;2018年上映的《昨日晴空》收穫8300萬元票房;2019年國產動畫片終於等來50億元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故事選材、主題思路、創作風格的影響是深遠的。2019年至2025年,國產動畫電影雖出現了《深海》《雄獅少年》等現實題材作品,但多家影視製作方的創作思路趨於一致,那就是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選材展開「故事新編」。之前移植日漫、美漫風格的探索被淘汰,傳統文化新思路徹底打開。這幾年,追光動畫連續上映《白蛇:緣起》《新神榜:哪吒重生》《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楊戩》《長安三萬里》等電影,「新神話」「新文化」等系列票房飆升至5-18億元。用一位業內人士的話說,該公司經歷了前幾部影片的燒錢失敗後,終於找准了題材、受眾定位。光線傳媒則陸續推出《姜子牙》《小倩》《哪吒之魔童鬧海》等電影。這些更年輕化,具有中國風、中式表達的作品獲得市場和觀眾的認可。2025年,《哪吒2》終於在138家動漫企業全力托舉下,身披「萬龍甲」創造票房神話。
這個過程中動畫產業也走出內容與科技融合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從傳統手繪到智能工業化的跨越,「動態水墨渲染引擎」等自主技術突破,將東方美學的寫意注入現代動畫工業體系,雲計算、AI正助推產業前行。2014年中國動漫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到2023年突破了3000億元。
從目前消息來看,各大公司取材自《水滸傳》《聊齋志異》、「八仙過海」傳說以及《三國演義》《紅樓夢》的動畫電影正在製作或即將上映,作品包括《水滸1:風雪山神廟》《聊齋:蘭若寺》《八仙之瞞天過海》《三國的星空》等。
張魯浙告訴記者,國產動畫電影行業,走過從「為情懷買單」到依託技術助推產業發展的過程,這條路伴隨著IP、金融、科技的加持,一個都不能缺,成為動漫產業鏈條最關鍵的三大元素。「目前動漫產業還是小眾產業,存在後備人才缺口大、動漫電影IP孵化期比較長等問題。」張魯浙稱,需要創造條件讓年輕人能踏踏實實地在動畫行業幹下去。
「《哪吒2》的出現帶來的最大改變,應該是動漫產業排位的上升,行業的高附加值顯現。」在藉書園書店學術酒吧做交流時,張魯浙坦言,現在不要再問為什麼其他城市沒有「杭州六小龍」,而是應該自問現在有沒有開始產業孵化,問一問會不會急功近利不見效就馬上撤資,數字文化產業也一樣,要考慮的是長線發展,堅持長期主義。
(大眾新聞記者 師文靜 實習生 梁家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