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偵心讀白』偵探小說中的偵查學」為主題的分享活動在國際書店舉行。這一活動也是北京偵探推理文藝協會系列文化沙龍活動的第二場,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偵查學院的副教授張夢星,圍繞著世界偵探小說的萌芽及其發展現場開講。
「『偵心讀白』偵探小說中的偵查學」活動現場,商重明/攝。
在偵探出現之前,不可能有偵探故事
20世紀中葉,偵探小說的銷量佔到所有小說銷售總量的一半以上,「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全集。為何偵探小說會擁有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偵探小說的魅力何在?在眾多偵探小說中,誰又是世界第一名偵探?活動現場,張夢星從杜賓、福爾摩斯、波洛、江戶川柯南等偵探小說里的名偵探講起,回顧了偵探小說萌芽,近代偵查機構的誕生,法醫學、毒物鑒定、筆跡鑒定、人體測量法、指紋技術等一系列偵查技術的出現,以及現代刑偵與法庭科學的進一步發展。
想要從眾多偵探小說中選出誰是世界第一名偵探可能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由埃德加·愛倫·坡創作的《莫格街兇殺案》一般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早出現的推理小說。這部小說於1841年5月刊登在《格雷姆雜誌》上,故事發生在法國巴黎的莫格街。故事的開篇,一對富人母女在寓所內慘遭殺害,書中出場的偵探杜賓是文學史上第一個虛構的偵探形象。張夢星說,在這個故事裡,萊斯藩娜太太的女兒被倒塞進煙囪里,她被往上塞進了狹小的洞里,塞得非常深。屍體還溫暖,經過檢查發現身上有大量挫傷,無疑是在使勁往上塞和往下拽時造成的。臉上有多道嚴重的抓傷,頸上有深色的瘀斑和深深的指甲印,彷彿是被掐死的。與此同時,現場還有沾滿鮮血的刮鬍刀和散落著的錢幣。那麼,在現場找到了哪些線索呢?第一,要想成功逃脫,殺人犯只能從後屋窗口逃走;第二,經過檢查,警探發現其中一扇窗戶的釘子是截斷的,窗戶一關上就會被彈簧鎖住,窗戶並不是被釘死的;第三,距離窗戶五英尺處有一個避雷針,而窗戶打開距離避雷針只要兩英尺。在綜合各種線索之後,杜賓推斷出兇手很可能不是人類,而是一隻動物。
張夢星在這裡提出了一個問題:因為符合人類的正義感與好奇心,偵探小說成了最受喜愛的文學形式之一,但人類是從1841年才開始有正義感和好奇心的嗎?關於「罪與罰」的主題,關注社會矛盾,刻畫刑事犯罪的小說古已有之。比如《聖經》中,上帝查明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真相,《俄狄浦斯王》中,主人公尋找老國王被害之謎,我國古代公案小說中同樣會藉助鬼神之力查明真相。但偵探小說的萌芽卻與第一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顯然,在偵探出現之前,不可能有偵探故事。
1749年,威斯敏斯特治安法官亨利·菲爾丁從80名教區警員中挑選了6名值得信任、精明強幹的下屬,創建了弓街偵緝隊。弓街偵緝隊的出現,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的偵查機構。1829年,英國建立首都倫敦警察廳「蘇格蘭場」,現代職業警察由此誕生。1878年,這一機構增設刑事調查處。在這裡,張夢星回到愛倫·坡的《莫格街兇殺案》,書中愛倫·坡借主人公杜賓之口表示,「一旦遇到一些不簡單的案子,比如剛剛發生的莫格街兇殺案,警察那套老辦法就難以發揮作用,就算是警察中非常傑出的偵探 維多克,儘管他對待案子從來都執著堅毅,非常專註,百折不撓。可是他沒有專門進行過心智思維訓練,因此他把很多間接的線索給忽略了,不能從整體上把握案情。」
《神探夏洛克》第一季(2010)劇照。
這裡提到的維多克又是誰呢?張夢星介紹說,《莫格街兇殺案》里提到,「維多克此前還是一個人犯,入警後鑒於他對全國黑社會的第一手資料的掌握,創建了一個全新的、正式的刑偵實體機構,從而使反犯罪鬥爭進入了一個更高級的階段,成了一門社會科學,而不再像以前那樣無組織、只是消極地應付。」這裡的維多克,正是佛朗科斯·尤根·維多克,他對近代偵查工作有許多傑出貢獻,比如改革當時警方打擊犯罪的組織架構;改良諸多傳統偵查措施;建立第一個刑事檔案系統。
世界上是否所有的dna都不一樣?
阿瑟·柯南·道爾於1887年發表《血字的研究》。在《福爾摩斯探案集》中,柯南·道爾為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設定的住所及偵探事務所地址為倫敦貝克街221號b,房間內保持著大偵探當年辦案的場景,每天到此慕名求見和詢問疑難案件的人絡繹不絕,來信裝滿了郵袋,「人們不允許福爾摩斯死去,當柯南·道爾寫到他與強手對決殉難後,憤怒的倫敦市民、警察抬著棺材到作家門前遊街抗議,連作家的母親也譴責兒子的傷天害理。在輿論的壓力下,柯南·道爾不得已寫出了《福爾摩斯歸來記》。」
張夢星表示,福爾摩斯系列作品誕生於英國維多利亞後期。這一時期被認為是英國工業革命和大英帝國的峰端,是大英帝國的黃金時代。佔世界總人口2%的英國,生產了佔世界總量50%的工業品,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對外,英國不斷地進行領土擴張,通過海外掠奪積累財富。在經濟和生產的刺激下,科學發明的浪潮洶湧澎湃,世人信仰科學進步,崇尚科學,追求理性,對於工業革命充滿了樂觀和信心。科學理性的福爾摩斯正是這一偉大時代的產物。隨著科技的發展,法醫學、毒物學、筆跡鑒定、指紋技術等被運用於犯罪識別。「dna(脫氧核糖核酸)鑒定技術的出現,法醫學上稱為法醫dna分型,是遺傳學在個體識別領域的最高技術,也是目前人類同一認定的最尖端、最準確的一項技術,是發展數百年的法醫物證學迄今為止的最高成就。因其極高的個體識別概率,也被譽為法醫物證分析領域的里程碑。」
《神探夏洛克》第一季(2010)劇照。
在這裡,張夢星提出了一些問題:世界上是否所有的dna都不一樣?一個人的dna是否終生不變?一個人是否全身上下、不論來自哪個器官dna都是相同的?答案顯然並沒有那麼樂觀。比如,世界上並非所有的dna都不一樣。同卵雙胞胎的兄弟/姐妹,他們由同一顆受精卵分裂而成,不僅長相完全一致,也共享完全相同的dna。
在互動環節中,張夢星表示,自己的下一個研究課題是「影視中的偵查學」,「現在刑偵工作和經偵工作都在和影視、文學實時互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記者/何安安
編輯/李永博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