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高達 文/攝)據網路平台數據,截至2月8日17時44分,《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預售)突破10億美元,成為全球單一市場首部破10億美元的影片,也是進入全球十億美元票房俱樂部首部非好萊塢影片。稍早前,該影片已先後登頂中國影史票房榜和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

在這一現象級作品的電影片尾字幕中,有一家來自蘇州的企業——蘇州紅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紅鯨影視),其創始人兼CEO戈弋更是以「聯合動畫導演」的身份出現。蘇州紅鯨影視紮根蘇州相城區9年,專業從事動畫電影、動畫連續劇、CG短片製作,以及原創IP與原創漫畫開發製作等,其主創團隊此前已打造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多部爆款國漫。日前,戈弋在公司接受了媒體採訪。
團隊全員上陣奮戰26個月
「這次我們參與了《哪吒之魔童鬧海》全流程製作,影片共有2427個總鏡頭,其中特效鏡頭數量就達到了1900多個,超過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總鏡頭數量,同時我們是參與制作量最大的聯合製作公司之一。」戈弋介紹,蘇州紅鯨影視從劇本階段就投身全流程製作,深度參與了角色、場景的排布,動畫、解算、特效以及燈光渲染合成等,並承擔了影片中玉虛宮的動畫、特效、後期等全部工作。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蘇州紅鯨影視製作團隊約有160人的規模,涵蓋了後期合成、場景特效等小組,然而在影片龐大的工作量面前仍然相形見絀。團隊全員上陣經歷了約26個月的日夜工作,才最終完成目標。

戈弋介紹,觀眾看到的可能只是銀幕上幾秒鐘的鏡頭,但從最初的設計稿,到最終的動畫呈現,常常需要有十幾個步驟,以及100多個版本的迭代。以無量仙翁帶哪吒挑選寶物這個場景為例,整個畫面里分布著很多魚群,且每條魚遊動的路徑都是不一樣的,由於場景較大,團隊便安排了三到四名製作人製作同一個鏡頭,每個製作人會製作不同的元素,這段長度30秒左右的鏡頭,前後製作周期達到了一年半。「每一條魚都是通過關鍵幀技術實現動畫效果,再以群集的粒子特效技術整合而來。此外背景中那兩條龍其實也是特效,它並不是畫出來的,每一幀都需要付出很多個日夜。」
除了團隊在蘇州奮戰,戈弋本人更是在四川成都駐場一年,陪伴導演餃子一起創作。據悉,作為核心創作人員及影片聯合動畫導演,戈弋深度參與了電影製作的每個環節,與導演餃子有著很多創作上的碰撞,從動畫表演到故事劇情發展,都做了很好的把控。說起導演餃子,戈弋表示,其對整個電影的面貌早已非常清晰。「我們需要匹配上他的心中所想,並滿足導演的需求。個人覺得,他對動畫表演很有想法,希望把屬於中國的那種仙風道骨、位列仙班的風格表現出來,而不是一味採取迪士尼的歐美風格。」

戈弋坦言,《哪吒之魔童鬧海》對團隊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任務壓力很大,有一段時間他都覺得快要完不成了。「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後的五六年里,我們的團隊參與了許多爆款國漫和遊戲CG的製作,也在不斷成長。」「至少當時我個人沒有想過再拿一個50億的票房,但我想《哪吒之魔童降世》已經獲得這麼廣泛的關注,《哪吒之魔童鬧海》就絕不能丟臉。」
「我自己二刷,團隊不少人都走進影院」
戈弋介紹,目前他們的團隊由一群年輕人組成,平均年齡不到30歲,大多還是「00後」。今年春節期間,團隊不少人都走進影院,看到自己的心血展現在大銀幕上,大家直呼「一起做了一件厲害的大事」。
「我自己都去了二刷,票太難買,只能選了一個杜比廳,到現在為止沒有買到IMAX廳的票,但我很高興沒買到票。」戈弋說,自己既是製作者,也是觀眾,他在上映的第一時間就去影院看了。儘管裡面的每一個鏡頭他在製作時都看過數十遍,每一句台詞都快背出來了,劇情也早就清楚了,知道下一幀會是什麼,坐在大銀幕前好像在過鏡頭審片,但在觀影時依舊十分感動。「比如哪吒抱著母親痛哭那個場景,我很清楚這裡面每一個細節,我甚至知道哪吒下一個表情,但看完以後,我依然流淚了。」
「做好東西就會有市場」

對於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戈弋表現得十分淡定,他認為從影片上映的效果來看,是對觀眾的真誠最終打動了觀眾,而觀眾也用熱情回報了影片。「這也讓我們認識到,未來的目標和未來製作的精神內核還是真誠,還是要用最好的作品去打動觀眾,做好東西就會有市場。」
相比於票房,戈弋覺得影片的成功,更是使得動畫電影的業界地位獲得了長足進步,即動畫電影也是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向市場證明了動畫電影能做到其他電影能做到的一切。
現代快報記者在現場也就近期熱點話題「哪吒2動畫製作團隊在線搖人」向戈弋進行了證實,戈弋表示,對團隊來說,人才永遠是緊缺的、是需要的,時時刻刻、分分秒秒在招人,希望有人才加入。「我們可以告訴他們,這個公司曾經做過中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作品。」
而當問及是否會有《哪吒3》面世,戈弋表示目前不便透露。「只能說敬請期待,我們一定以最好的樣貌呈現出來。」
「在蘇州工作生活了8年,這裡的文化底蘊和產業資源都讓我們受益良多。」戈弋還透露,乘著《哪吒2》掀起的國產動畫電影熱潮,企業已經開始著手創作以蘇州文化為內核的動畫影視作品,期待能夠早日與觀眾見面。「蘇州從整個供應體系的分配鏈上來說是比較完善的,每個模塊都能找到相應的團隊、相應的小夥伴們去參與。我也很滿足,終於有這樣一個機會讓我們就此把中國的東西努力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