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國產動畫電影《雄獅少年》上映。
它獲得了高分,讚譽和獎項;但也收到了遠大於動畫本身熱度的爭議。
動畫里的少年不帥氣,而是眯眯眼,寬眼距,塌鼻子,還有一點吊眼角。
「辱華」的標籤在互聯網火速傳播,極影響還沒看過影片的路人觀感。
暌違三年,雄獅歸來。
它還能「洗白」嗎?
《雄獅少年2》
其實看過第一部全片的大多數人,第一觀後感都不會是「眯眯眼」。
《雄獅少年》是難得的非IP改編原創動畫。
幾個「很土」的鄉下少年通過舞獅,鹹魚翻身,熱血逆襲。
影片選擇了舞獅這項獨具中國特色的民間藝術,傳統文化,又聚焦留守兒童,階級差距等現實問題。
可能也是因此選擇了較為寫實,而非美型的畫風,導致主角被詬病為「醜化國人形象」。
雖然它是一部熱血燃片,但爽感並不十足,這是影片的另一缺點。
前半程有些落入熱血漫的俗套,稍顯乏味。但好在結尾的逆襲足夠讓人熱血沸騰,笑淚齊飛。
《雄獅少年》去除爭議外,就是這樣一部題材新穎,瑕瑜互見的動畫,對得起豆瓣8.3分的口碑。
而《雄獅少年2》的優缺點和第一部,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畫風上,還是堅持寫實風格。
因為影片有大量裸露上半身及拳拳到肉的畫面,肌肉、紋理建模做了用心的升級。
主角阿娟長大了,雖然眼睛還是小,還是「土土的」普通人。
但臉型的變化讓人物畫風看起來比第一部和諧不少。
第一部在廣東鄉下,環境較為簡單,除了醒獅的鬃毛栩栩如生外,給人印象最深的背景畫面就是隨風散落的木棉花。
而第二部故事舞台搬到了2000年左右的大都市上海,城市環境、建築、人物口音都複雜了很多。
影片在視覺聽覺方面進步很多,風聲、鳥聲、拳頭划過的呼嘯聲等環境音更突出。
尤其半人高野草叢,隨風擺動的動勢完美地將想傳達的意向突顯出。
第二部主要展現傳統武術和拳擊格鬥。
故事依舊是普通人翻身逆襲的熱血橋段。
來上海打工的阿娟,和所有大都市裡不起眼的普通人一般,都是無名之輩。
而讓阿娟肩膀更加沉重的是,他需要短時間賺更多的錢給父親治病。
機緣巧合之下,他結識了來自沒落傳武拳館的小雨和張瓦特。
小雨想要保住父親留下的武館。
還在武館堅守的張瓦特雖然看起來渾渾噩噩,對武不關心,但心裡也憋著一口氣。
曾經傳統武術盛行一時,武館、師傅,還有和師傅一樣德高望重的武術大師們也曾輝煌過。
以肖張揚為首的拳館通過不正當競爭,算計並衝擊了傳統武館,致老師傅退隱,也打傷了張瓦特一隻眼睛。
「未學舞獅,先學武術」也是中國傳統舞獅文化中的說法。
沒有武術的舞獅並不完整。
導演在阿娟已成長為青年的第二部,選擇以武術為基點擴展。
小雨見過阿娟舞獅,幫她趕走鬧事的小流氓。
於是突發奇想,希望阿娟代表傳武拳館參加「上海格鬥之夜」武術比賽。
影片前半部分還是競技熱血片的套路。
需要在短時間內從頭學習格鬥的主角阿娟、幫助他成長的幫幫團、臉譜化的標準反派肖張揚。
阿娟在打比賽的過程中,必須戰勝所有的高手、偏見和自己。
但當觀眾以為影片落入俗套時,影片像第一部一樣,在結尾發力,展現雄獅精神。
甚至比第一部更驚喜。
在比賽漸入佳境,嶄露頭角,接連獲勝的阿娟,並沒有和最終反派站上擂台比拼。
阿娟和傳武拳館被反派抹黑,打壓,引髮網暴。
未知全貌的網友、路人紛紛謾罵,指責。
他們被趕下拳台,申辯無門,遭人唾棄。
這個發展驚喜一來源於沒有落入傳統熱血競技片俗套,菜鳥成長,結尾勝利;
再一個是讓人想到了《雄獅少年》第一部的遭遇,也是陷入了令主創團隊無力的爭議。
當網友情緒被渲染,影響判斷,也會有很多人不聽辯解,就算沒看過,路過也要罵一句。
片中將這種境遇畫了出來。
電影里的阿娟還有能找到證據回擊惡言,重回拳台的機會。
現實更多的還是無力。
想必主創也想通過這一段表達自己,「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電影中還有一個意象——野草。
雜亂,無人理睬,也肆意生長。
對待強勁的拳頭,強韌靈活,以柔克剛。
「春風吹不盡,野草吹又生。」
那個在第一部大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阿娟,就如此般——
生於野草,活成雄獅。
本來扁平,臉譜化的反派拳手肖張揚,在結尾也有了豐滿的填充。
人如其名,非常囂張,在影片前半程壞事做盡。
而他也曾經是一棵野草,在城市打拚的無名之輩。
通過打拳贏得比賽享受名利後,得失心加重,只想贏,失去了對競技體育的單純,逐漸走偏。
直到結尾被阿娟打敗,才露出了釋然的笑容,人並不一定每一局都要贏。
肖張揚的老闆更加卑劣,操縱比賽,縱容肖張揚犯錯,利用肖張揚賺錢。
他出現的場景,多會出現他清潔整理觀賞魚缸,餵魚的畫面,好像很珍惜喜愛這群觀賞魚。
肖張揚被打敗,老闆沒有猶豫就拋棄了這顆棋子,卻氣急敗壞地砸了魚缸,任由水流盡。
肖張揚就是只可觀賞,任人把玩,隨時會被拋棄的觀賞魚。
如果這些意象和人物支線弧光能從頭就穿插影片,前半部稍顯平淡的動畫想必會更好看。
《雄獅少年2》和前作一樣,是誠意之作,但優缺點明顯。
建模、製作、音效全面升級。
阿娟也長大了,成為更有勇氣的雄獅。
可讓路人觀眾買賬,在心裡將它「洗白」,給它一個機會。
是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