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九,是民間的一種計算時間的方式。從冬至節氣當天開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結束,也稱作「冬九九」。
民間也把「數九」分為「公九」和「母九」,並且也流傳著一些農諺。有朋友會問了,今年哪天入九?哪天出九?公九還是母九?本篇內容就詳細和大家說說。
今年哪天入九?哪天出九?
民諺說:「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意思指,每年三伏天的開始時間是從夏至節氣後第三個庚日計算。而數九的開始時間是從夏至節氣後第一個「壬日」計算。
三伏天還符合上述說法,而數九的時間已經改變了,如今數九的開始時間(也就是入九),則是指冬至當天,也就是冬至當天就是入九的第一天。
冬至的時間相對比較固定,在每年公曆12月21日-12月23日交節(太陽到達黃經270°),今年(2024年)冬至時間是12月21日。
這樣來說,今年入九的時間就是從12月21日開始,每隔9天為「一九」,一共是九九81天,計算下來,出九的時間則是3月11日。
今年數九具體時間表如下:
一九:2024年12月21日-2024年12月29日
二九:2024年12月30日-2025年1月7日
三九:2025年1月8日-2025年1月16日
四九:2025年1月17日-2025年1月25日
五九:2025年1月26日-2025年2月3日
六九:2025年2月4日-2025年2月12日
七九:2025年2月13日-2025年2月21日
八九:2025年2月22日-2025年3月1日
九九:2025年3月2日-2025年3月10日
今年是「公九」還是「母九」?
「公九」和「母九」的說法,起源於民間,判斷方法很簡單,那就是看冬至當天所對應的農曆時間。如果當天的日期為單數,那麼當年就是「公九」,如果當天的日期為雙數,那麼當年就是「母九」。
今年冬至是12月21日,當天的農曆時間為十一月二十一日,而二十一為單數,因此,今年的數九為「公九」。
「公九凍死牛,母九暖烘烘」
關於公九和母九,民間流傳著不少農諺,「公九凍死牛,母九暖烘烘」所表達的意思就很好理解。
如果當年是「公九」的話,或預示著當年冬天會冷一些,「凍死牛」是一種比喻和誇張的說法,主要用來表明天氣的嚴寒程度。
相反,如果當年是「母九」的話,或預示著當年冬天相對會暖和一些,「暖烘烘」也是一種比喻的說法,用來說明冬天相對比較溫暖,但這裡的「暖」並不是熱的意思,而是相對嚴寒來說的暖。
「公九冰上走,母九暖融融」
這句農諺所表達的意思和上句是類似的,只不過換了一種說法。意思是指,如果當年是「公九」的話,就可以在冰上行走了。大家都知道,冰上能行走的話,說明結冰比較厚,也就預示著天氣比較寒冷,相同條件下,天氣越冷,冰越厚。
而當年如果是「母九」的年份,溫度相對比較暖和,「暖融融」和上句的「暖烘烘」都是形容詞,用來形容冬天相對會暖和一些。
綜合上述內容,今年2024年12月21日入九,2025年 3月11日出九,並且今年還是「公九」,按照農諺的說法,今年冬天或將會寒冷一些,大家提前做好防寒措施。
問問大家,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