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90後和較早出生的00後都對曾經4399等網頁遊戲網站上曾經存在過的一款名為「狂扁小朋友」的遊戲印象頗深。
雖然這款內涵簡單粗暴(頗有「地獄笑話」色彩)的flash小遊戲因為種種原因現在無法正常玩到,但其出色的遊戲性和製作者背後的傳奇故事依然值得我們去了解深挖。
flash遊戲的開拓者
實際上,「狂扁小朋友」只是早期國內的搬運者對遊戲採用信達雅中「達」的命名,遊戲本身名為《dad 'n me》,直譯為《爸爸和我》。
《dad 'n me》的製作者是一名來自美國賓州的程序員和網站作者托馬斯·查爾斯·富爾普,又叫湯姆·富爾普/tom fulp。
tom fulp出生於1978年,從小到大一直都生活在賓州,就連大學也讀的是賓州的私立研究型大學「德雷塞爾大學」(費城三大名校之一)。
早在tom fulp13歲那年(1991),他就已經開始向snk公司的neo geo家用機粉絲推出名為new ground的雜誌,雖然成績一般,但這卻是標誌著他進入遊戲領域的第一步。
到了1995年,tom fulp在念高中的時候正式創建了一個名為new ground remix的網站;
這個網站原本只是一個bbs論壇網站,但tom fulp創建網站不久之後就加入了一個名為「club a seal and assassin」的網頁遊戲選項,最終網站徹底變成了以網頁遊戲為主的newgrounds。
1999年,tom fulp用flash3開發了成名作《比克學校》(pico's chool),而通過開發這款遊戲tom fulp順勢開發出了後來幾乎所有flash遊戲開發者都會用到的腳本語言actionscript初代版本。
在這之後,tom fulp遇到了他的重要合作夥伴,也就是「狂扁小朋友」另一位開發者的丹尼爾·約瑟夫·帕拉丁,又名synj、丹·帕拉丁/dan paladin。
flash遊戲的藝術家
不同於tom fulp在遊戲程序方面的努力,synj對美術設計更為擅長也更加上心。
在《比克學校》發布後同為flash遊戲開發者的synj覺得tom fulp的美術風格很對自己胃口,於是這兩個相距5000公里左右的天才在2000年的時候正式開始合作開發遊戲。
(左下角有狂扁小朋友的彩蛋)
根據synj在newgrounds上不時發表的動態,怪獸叔了解到「狂扁小朋友」以及後來《城堡破壞者》的美術雛形很有可能來自一把椅子。
沒錯,後來火遍全球的《城堡破壞者》也是他們做的。
2002年,tom fulp與synj正式成立了一家新的遊戲公司——巨獸(behemoth),並在同年開發出了登錄多平台的遊戲《外星原始人》。
《外星原始人》一經發布便受到了玩家與各大媒體的一致好評,甚至在當年本作還被提名為gamespot的年度「最佳趣味性」獎項,不過最終這個獎被頒給了《聖安地列斯》(就是你們想的那款遊戲)。
時隔6年之後,當歐美遊戲圈對flash遊戲的熱情逐漸消退之時,synj和tom fulp又開發出了更出色的《城堡破壞者》。
雖然「狂扁小朋友」因為4399等小遊戲門戶網站而被國內玩家熟知,但《城堡破壞者》卻是一個響徹全球的ip,所以我們在標題中才會說「狂扁小朋友」只是其開發者最普通的作品之一;
論影響力、知名度、還有遊戲間接創造的收入「狂扁小朋友」都無法與synj主創的《城堡破壞者》以及tom fulp開發的actionscript腳本語言比肩,就連《比克學校》在全球的知名度也比《dad 'n me》要高。
最後,雖然flash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但經典不會消失,並且未來也會有更多天才來為遊戲圈創造新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