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亦傑,北京大學元培學院(PPE方向)2018級本科生,高中畢業於北京市第八中學
學習篇:厚積而薄發
在我看來,學習其實是一件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獨特的學習方法,高中階段,尤其是高一高二這兩年,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節奏。如果說,有什麼學習訣竅能適用於所有人,那無非也是諸如勤奮、認真、專註等等相當寬泛的辭彙。我從高中階段曾經採取過的方法中提取了一些值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學弟學妹們備戰高考。
整理筆記
高中三年,我在整理筆記上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尤其是化學、生物這兩科。我認為相較於物理,化學和生物的知識點更加瑣碎一些。我並不是一個僅靠腦力就能根據大量信息建立系統結構的人,所以很多功夫都落在了筆頭上。
整理筆記的時候有幾點想要提醒大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整理筆記並不是簡單的謄抄,而是認真思考、設計、布局後的整理。我建議大家在高一高二的時候,筆記就應該隨學隨整。課上的筆記往往沒有經過系統的布局,僅僅是把老師提到的點都記下來,比較混亂,尤其不利於短時間內的複習。養成隨學隨整的習慣一方面有利於課後及時複習,另一方面也能大大降低備考時的工作量。
而放假期間(尤其是高三前的暑假)整理筆記時,就尤其需要注意對高中知識體系的整體把握了。在此我非常感謝母校各科年級組的全體老師。每一屆即將升入高三的同學都會收到各科老師親自編寫的教案。教案中擺在首位的便是教材知識點大綱,裡面詳細地列出了每本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點和思考題。而高二暑假我們最重頭的一項作業便是根據教材大綱重新梳理教材內容。在老師們準備的教材大綱的幫助下,過去被自己遺漏的知識點重新浮出水面,高中階段知識的系統結構也非常清晰地展現在眼前。整理筆記最重要的或許就是對全部知識的整體把握,這也是很多同學最容易忽略的地方。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如果你想「整理」筆記,請務必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具體要做到什麼程度,借用我們班一位同學十分形象的形容:筆耕不輟,儘可能記下老師提及的每一個點,這樣你才有日後進行加工的原料。不要對自己的記憶力太過自信。
關於筆記的具體設計和布局,我主要想分享兩個例子。
一個是在高而暑假初步整理完化學筆記後,我根據教材大綱及筆記的實際內容製作了一個簡易的目錄放在整本筆記的開頭部分。在目錄的幫助下,我能夠很輕鬆的在近百頁的筆記中進行檢索,並且自己學過什麼也能一目了然,有效地提高了複習的效率。
其二是在筆記頁面一側留出便於補充知識點的空間,尤其是生物筆記。高二下生物進入到複習階段後,題目類型更接近高考,其中許多題目考查的細節是自己在第一遍學習時沒有注意到的。生物老師在課上講評試卷的時候會經常補充曾經考過的或是可能考的易錯點。為了儘可能將知識點記在筆記中相應的篇章里,我在原始筆記最右側分出了大約3厘米的空白欄。這樣做避免將老師提醒的易錯點散亂地記載卷子上或活頁紙上最後被自己忽略掉地情況。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以上是比較個性化的學習方法,僅供借鑒。但學習雖然個體化,仍然有許多普適性的規律。譬如說,你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專註。
我從高一開始住宿,住宿生的晚自習從5:50上到9:10分,不計回家後的自習時間,理論上比高三晚自習還要多出20分鐘。也是借晚自習這樣相對完整的學習時間,我較早地養成了穩定、專註的學習習慣,高一高二兩年間的基礎也打得比較牢固。三個多小時的完整自習時間使得我能夠完全排除手機和其他影響物的干擾,在剛升入高一時,我甚至在課間完全不休息。這種學習體驗和置身於各種干擾中的學習體驗是完全不同的。大多數同學只在大自習期間經歷,而我能從高中生活的一開始便體驗到,其實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平心而論,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很有規律可循的。正如一部遊戲,當你對它的規則、關卡設置有了充分了解時,你便掌握了它的攻略,可以更加快速高效地通關。
活動篇:生活需要加點糖
我並不是一個會僅僅滿足於學習成績優秀的人。擠滿了各種活動的高中三年,或許稱得上頗為「勞累」。僅高一高二兩年,我便參加了16次模聯,除此之外,我也積极參加其他類型的實踐活動,在高一寒假,我參加了光大銀行組織的實習活動;在高二下學期,我被年級選中赴新加坡參加新加坡教育基金會組織的交流活動。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既給我帶來考驗,也令我受益匪淺。
不得不說,想平衡學習和活動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參加的活動比較多,另一方面也因為對於這些活動看得很重,比僅僅想要體驗一下的同學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譬如說為了準備一個模聯會議,我可能會在晚上九點複習完之後,一直查閱論文、劃重點、寫文件到凌晨兩點,第二天六點多照常起床上學。會議期間,更是幾天幾夜全身心投入、不計艱辛地去付出。現在想來,自己如此異於常人地去拚命搞活動,可能還是性格使然,希望自己全身心投入富有挑戰性的工作中,並從中獲得成就感。
我付出的程度,可能是大多數人所不能理解的。但是從中獲得的東西,卻讓我感覺非常值得。除去知識性的收穫以外,我認為自己通過參加模聯等活動,特別鍛煉了自己在兩個方面的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方面和抗壓方面。
參與了許許多多的活動,也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同齡人,我最大的收穫或許便是懂得如何去欣賞一個個「不如自己」的人。應試教育的體系,實際上並不能非常全面地考察一個人的能力。在參加種種活動後,我發現身邊許多就讀於非常普通的高中、成績並不拔尖的同學,展現出來了十分可靠、令人信賴的一面,他們在各種活動的組織、運作中展現出來的負責任的態度常常令我側目。小升初、中考種種激烈的競爭,常常讓我忘記,考試成績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全部。而我想,對他人評價的立體化、全面化,或許也正代表著我自己的不斷成熟。
另一方面,模聯經常需要與許多人進行溝通交流。這些人有可能立場與你相同,也可能與你截然相反。如何統一己方觀點,如何讓對方同意妥協,往往是最需要代表們去探索、思考的。也正是在這些許多時候不太愉快的磋商中,我不斷鍛煉了與他人溝通、傳達自己的觀點並說服他人的能力。
此外,我曾是一個抗壓能力不算太強的人,面對壓力時雖然不至於失常發揮,但常常會遊走於情緒失控的邊緣。高中階段比較充實的生活,使我不得不去面對更多的高壓情景,隨之也提高了我的抗壓能力。譬如說下周就要月考,而這周又有若干個模聯文件的要交。同時面對多個緊迫事宜時,就要求一個人必須能夠清楚地判斷事件的優先順序,並且有條不紊地按計劃解決。維持課內學習成績穩定、參加活動並取得成就,這種種壓力都逼迫著我不斷加強自己處理高壓場面的能力。而事實也正印證了那句話:「一切沒有壓垮你的,都會使你變強。」
住宿生晚自習,我的座位正前方掛著一幅字,上面寫的是蘇軾的格言:「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我格外喜愛這句話,因為它並沒有割裂才與志的關係,而是充分肯定了二者對於成大事的必要性。或許我一路走下來,不斷地嘗試,不斷地體驗,正是為了發現自己的才華究竟坐落何方;而一次次為自己攬過重擔,逼迫自己直面壓力,也正是為了證明自己擁有堅忍不拔之志,並不斷地磨礪它,使之持久地煥發活力。
這樣的生活,或許讓我失去了一點輕鬆,一點悠閑,卻一定不會令我後悔,一定不會令我感到虛無。這樣的生活,或許才是我由衷渴望的生活。
我一直覺得無論身處何方,處於何種境遇,總是要認真地思考人生,思考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才是對於自己最有意義的。而我思考的結論就是——充實,讓人能感受到精神上的富足與有趣。這種對於充實的追求或許正是驅動我全情投入地去學、去「玩」的動力。
來源:北京大學招生辦 北京大學招生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