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黎時裝周,baby「出山」第一戰:一張生圖引爆全網
「這還是那個在巴黎撐起半個紅毯的Angelababy嗎?」
7月7日,巴黎時裝周拉開帷幕,明星雲集,閃光燈此起彼伏。一身銀灰色高定禮服,Angelababy(楊穎)踩著高跟鞋走入秀場。
她抬頭、微笑、擺Pose,一切看似如常,彷彿她從未離開。
但當第一張生圖在網路上曝光,氣氛瞬間變了。
「怎麼感覺像P圖失敗的網紅?」「這不是baby的臉啊!」「眼角的褶子,三層眼線也沒救回來。」
一場原本預定的「王者回歸」,在生圖面前,變成了「大型社死現場」。
更糟的是,那件禮服居然是2018年的過季款!五年前的設計,五年後的身材,配上褪色的黃髮和毫無生氣的妝容,baby像極了穿錯衣服的替身演員。
這不是她第一次走巴黎時裝周,但卻是最不像Angelababy的一次。
二、從「全場焦點」到「夾縫求生」:她經歷了什麼?
要知道,baby曾是多少品牌的寵兒。
2015年,她結婚的那一年,巴黎時裝周對她敞開所有大門。每一場秀,她都能坐在C位,穿最新款高定,一轉頭就是全球媒體的鏡頭。
她不是最會演戲的女星,卻是鏡頭最愛的「85花」。
2019年她穿Dior那條黑紗裙,搭配復古紅唇,直接上了Vogue頭條。那時候的她,是「時尚女王」,是無濾鏡也能封神的生圖殺手。
可2023年瘋馬秀風波之後,一切都變了。
代言沒了,綜藝冷了,劇集撲了,甚至連微博都禁言了。
她成了「風險藝人」,被貼上了「不良引導」的標籤,像被按下了暫停鍵。
而這次巴黎之行,是她消失兩年後的首次公開亮相,本應是一次高調復出,卻變成了「高調翻車」。
當年萬人追捧的baby,如今只能穿過季禮服,被夾在秀場角落強顏歡笑,甚至被媒體拍到「擠出一個微笑」的瞬間。
鏡頭不會說謊,它記錄下的不只是臉上的皺紋,更是一個人內心的局促和不安。
三、「過氣」不是一夜之間的事,是一步步走下坡的過程
baby的「下滑」,不是突然的。
從嫩模出道,到黃曉明力捧,再到成為一線女星,她的成名之路快得驚人。可也正因為快,才顯得沒有根基。
她演過不少劇,合作的男演員幾乎都是一線:劉德華、彭于晏、鍾漢良……但你能記住她的哪個角色嗎?
她紅,是因為她是黃曉明的「baby」,她有一張完美的臉,有最好的資源,有無數的曝光。
可當黃曉明離婚,資源斷了,網友才發現,她除了美,似乎沒留下什麼真正的代表作。
她演戲愛瞪眼,情緒浮誇,連粉絲都調侃她是「五官亂飛」。她參加綜藝、走紅毯、拍廣告,但一提起她,大家想到的不是角色,而是濾鏡、P圖和生圖翻車。
baby的問題,不在於外貌變了,而在於她沒變——沒在最好的時候沉下心來打磨作品。
四、「離開黃曉明就不行了?」可怕的是這話竟然說得通
當baby的名字再次出現在時裝周嘉賓名單時,最熱的評論竟然是:「離了黃曉明,她真的不行了。」
聽著扎心,但細想一下,似乎也有幾分道理。
當年黃曉明為她傾盡所有,資源一股腦兒砸過來,baby從18線嫩模一躍成頂流。結婚那場2.7億的世紀婚禮,媒體都說「是黃曉明給媒體辦的婚禮」。
可婚姻七年,終究走散。baby走在時尚巔峰,黃曉明卻被葉珂拖累,票房口碑一落千丈。
一個審美降級,一個資源枯竭,昔日的金童玉女,最後都成了笑談。
再看baby如今的狀態,連港媒都拍到她在香港街頭拍廉價廣告、被經紀人訓斥一臉賠笑。一線女星的光環,已經蕩然無存。
她曾說,「我不想只做花瓶」,可現實是,花瓶沒有水,再美也會幹裂。
這不是baby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太多「靠臉吃飯」的藝人都會面對的困境。
五、巴黎不是終點,也未必是起點:baby還剩什麼?
這次巴黎時裝周,baby的確回來了,但不是以「時尚寵兒」的姿態。而更像是一次試探——看看公眾是否還願意接受她。
她的出現引發熱議,兩極分化。
有人喊:「終於等到女王回歸!」
也有人冷笑:「洗不白了,還想復出?」
但baby的回歸,或許也在提醒所有藝人:
顏值和流量是短期紅利,真正能保你長紅的,是作品。
劉亦菲有《夢華錄》,趙麗穎有《知否》,哪怕時尚資源不如baby,觀眾卻記得住她們的角色。
baby呢?她曾是「全球首穿」的代表,卻始終沒能穿出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角色。
六、這場秀,是照妖鏡,也是警鐘
baby這次巴黎之行,像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她的焦慮,也照出了整個娛樂圈的現狀。
時尚圈給了她一次機會,但這次機會背後,其實也是一次考驗。
觀眾不是不寬容,但不能一再失望。
baby要想真正翻身,不是靠一場秀,不是靠一張臉,而是靠一部讓人記住的作品,一個能打動人的角色。
她已經36歲,留給她的時間不多了,但只要願意轉身,沉下心來,還是有可能的。
正如那句老話:「人到中年,拼的不再是起點,而是耐力。」
baby,希望你真正明白,時尚再美,也敵不過一個好劇本。
——END——